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是如何給自己的 iPad Pro 選擇一款鍵盤

我是如何給自己的 iPad Pro 選擇一款鍵盤

其實對於今天的 iPad Pro 來說,這個標題還是有些「廢話」。因為自從這一代 iPad Pro 換為 USB-C 介面以來,市面上所有的鍵盤幾乎都已經做到了兼容,包括各種有線鍵盤,你只需要一個 USB—C 轉 USB—A 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iPad Pro 的鍵盤選擇範圍是「所有鍵盤」,只要你願意。不過這也已就意味著,即使你沒有 iPad Pro 這篇文章提到的鍵盤,大部分鍵盤也同樣適用其它電子設備。

當然說到鍵盤,肯定是要說到手感。但是手感這件事其實有著很強的「個人屬性」。在我信誓旦旦地跟女朋友分享我的 HHKB 的手感有多獨特的時候,她的回答是:

「沒有 MacBook Air 的鍵盤爽」

這個時候我心裡想,一定不能讓她知道這個鍵盤的價格。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提到任何手感的「玄學」建議,大家最好自己做一個嘗試。現在有很多「試軸器」,只要幾十塊,你可以買來先試試哪一個機械鍵盤手感是自己的最愛。

另一方面,這篇文章中鍵盤的價格跨度非常大。因為我自己其實從幾十到幾百,再到幾千的鍵盤都有過嘗試。其實這跟「燒」沒有關係,因為一旦你的打字數量在一個量級上,你就會發現你的手指會對鍵盤格外敏感。 所以,這些探索嘗試的過程就是希望可以找到一款能夠和我的手指非常契合的鍵盤。因此,這篇文章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我的血淚史。

當然,這篇文章肯定有一些非常經典的鍵盤不會被提到,因為說實話我真的沒有用過,比如傳說中的「大F」,但是我身邊的人一直在告訴我好用,說明肯定很棒。所以,那些沒有被提到的鍵盤不是不夠好。 那我們開始吧。

我們先簡單的分一個類

對於 iPad Pro 來說,我強烈建議是藍牙無線鍵盤。目前在我使用的所有鍵盤中,幾乎很少有遇到藍牙鍵盤不兼容的情況。只要是對於 Mac 兼容的鍵盤,對 iPad Pro 都是兼容的。總的來講 iPad 的鍵盤連接方式其實是三種:

1.觸點連接

iPad Pro 背後有三個金屬點,這三個金屬點其實是給蘋果官方的鍵盤 Smart Keyboard 提供的。所以這也目前我認為最好的連接方式,因為這種方式不需要藍牙配對,節能方便,又不需要線纜,利於收納,但只有官方的 Smart keyboard 才支持這種連接方式。

2.有線連接

如果是 USB—C 的鍵盤,現在已經非常多了。那麼其實你只要直接連接就可以了。而如果是 USB-A 的連接,你就可能需要一個轉接頭,或者是配合一些現在 iPad Pro 上的擴展塢使用。

其實這也是我不建議使用 iPad Pro 配合有線鍵盤的原因。因為還是非常違背 iPad Pro 的使用理念。比如我曾經做了一次給 iPad Pro 全副武裝的嘗試,但是這個時候你會驚訝地發現這和一台電腦也沒有什麼區別。

而且有線鍵盤在移動辦公的場景中真的是一個累贅,要是不小心忘記了轉接線,那就很尷尬了。

3.藍牙連接

藍牙連接最大的好處就是相對比較自由。而且目前藍牙鍵盤的普及率也越來越高。對於 iPad Pro 來說,大家選擇一款鍵盤地主要原因肯定還是「碼字」,沒有遊戲的場景。所以藍牙的延遲就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

目前藍牙的兩個難點就是「連接穩定性」和「耗電」。穩定性上,至少我使用的大多數鍵盤都沒有明顯的斷連情況,但是耗電的確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幾個星期,有的幾個月。不過在習慣了手機一天一充以後,我們對充電這件事幾乎「麻痹」。

當然,耗電也是雙向的,iPad Pro 掉電也會更快一些。但是相信我,碼字一天的藍牙耗電量都不一定有你刷「十分鐘」微博耗電多。 對了,鍵盤除了連接方式的區別以外,還在原理上有一個不同,可以分為「薄膜鍵盤」、「機械鍵盤」以及「靜電容鍵盤」這幾類。其中機械鍵盤又分為「青軸」、「紅軸」、「黑軸」等等。要想說清楚這些,可能又是一篇幾萬字的文章,所以在這裡簡單地對他們進行一個「通常意義」上的總結。

薄膜鍵盤:普通人最為常見的鍵盤,大家辦公室里幾十塊一把的鍵盤基本上都是薄膜鍵盤。這種鍵盤的成本相對較低,而且工藝不複雜,所以是目前工作中最為常見的鍵盤。

機械鍵盤:目前「鍵盤界」的寵兒,我們經常聽到的各種「顏色 軸」就是機械鍵盤。機械鍵盤的價格跨度極大,選擇豐富,它最大的優點就是手感上佳,而且不同顏色的軸又代表不同的手感,所以這也是很多人喜歡它的原因。

靜電容鍵盤:這是相對小眾的鍵盤門類,它的手感和機械鍵盤不同,但因為工藝相對比複雜,所以價格相對較高,上千元是很常見的情況。但是正因為「小眾且獨特」,所以也會有屬於自己的愛好者。

我用過哪些,它們都怎麼樣

那麼在了解到這些以後,我們就正式開始介紹具體的型號。事先聲明,以下任何一款鍵盤都沒有給出贊助或者是廣告,都是我自己使用一段時間後的真實體驗。我會給出具體的牌子和類別,也會給出它們目前的價格作為一個參考。

Smart Keyboard

這個鍵盤可能是所有 iPad Pro 的鍵盤裡性價比最低的一款,是 Apple 官方提供的鍵盤,價格高達 1340 元。很多人對這款鍵盤最大的意見在於糟糕的手感,的確,這款鍵盤的手感真的是不敢恭維。

本身鍵程還是其次,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太硬」。每一個按鍵按下去需要很用力,但只是用力還可以接受,最難受的就是由於鍵盤材質的原因回彈不夠「柔」。這也就導致了,使用起來像是在用力敲木板。

後果就是,只要是碼字一定量的時間,手指就會止不住的酸痛。顯然,這款鍵盤並不是為一些大量碼字的用戶準備的。

當然,這個款鍵盤並不是一無是處。因為這款鍵盤的設計初衷有兩個,一個是「薄」,一個是「更多場景」的使用。因為這款鍵盤可以和 iPad Pro 的保護殼一體,所以你可以隨時隨地帶在身上。 如果是另購的分體,很容易出現 iPad Pro 帶了,但是鍵盤在家裡的情況。

而且這款鍵盤的防性各方面很好,在飛機上、高鐵上吃的食物不容易把它弄髒弄壞。但這款鍵盤並不是完全防水的,不可以泡水。只是因為材質比較特殊,所以容易清潔。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經常出差,並且主要的工作是微信和郵件,那麼顯然這款 Smart Keyboard 還是很值得購買的。

TADA 68

這是我嚴格意義上的第一塊機械鍵盤。購買之初,我還對於機械鍵盤沒有概念,只是因為看到有朋友在用,並且覺得顏值也太高了,於是就買了一塊。

整個鍵盤非常小巧,配色也非常復古,剛拿到的時候簡直愛不釋手。說到小巧,這裡正好普及一個小知識點。

也就是按鍵數量。 目前機械鍵盤會有各種各樣的鍵盤數量組合,我們很久之前剛剛接觸電腦的鍵盤可以算作是鍵盤的「完全體」,一般都是104個按鍵左右。

但是其實這些鍵盤中的按鍵有些很多我們根本用不到,比如說單獨數字區域,如果你的工作對於數字輸入沒有需求的話,那麼一般來說字母區域上方的數字按鍵就夠用,所有右半部分完全可以省去。 好處就是整個鍵盤變得小巧、便攜。比如 104 個按鍵之後還有 87 個按鍵,87 個按鍵之後還有 60 個按鍵。當然按鍵數量減少以後,就意味著有些按鍵將是組合鍵。不過,只要適應一下基本上都可以很快記住。

TADA 是一個 68 按鍵的機械鍵盤,基本上我在使用的時候,按鍵完全夠用。而且因為是初次使用機械鍵盤,這種「長鍵程、有回彈」瞬間讓碼字有了完全不同的新感受。

當時在軸體選擇上,選擇的是「紅軸」。紅軸的特點首先是聲音上比較小,而且整個手感又一種比較「綿軟」的感覺,使用長時間也不會累。

iQunix F60

IQunix 因為比較擅長在自己的產品上使用鋁金屬,所以也被大家戲稱為「鋁廠」。F60 這塊鍵盤的外形還是很乾練的,拿在手裡不會有絲毫的廉價感。如果是機械鍵盤的入門用戶,我還是蠻想要推薦「鋁廠」的。 相對來說性價比比較高,鍵盤的做工和品質有保障。這塊 iQunix F60 是青軸,所以打起字來手感我們先不說,動靜可是不小。

如果你是經常一個人工作的話,那麼這個鍵盤的「卡卡卡」的聲音聽起來非常爽。但是如果你是和別人一起工作,那麼青軸的的鍵盤聲音絕對算的上是一種噪音。

但是在使用這塊鍵盤的過程中,可能是我的錯覺,我覺得鍵盤整體上比較「硬」。估計是因為金屬構造的原因,鍵盤的震動感非常明顯。

因為我自己是一個比較用力敲擊鍵盤的人,我能明顯的感受到用力以後鍵盤的「顫動」。這種顫動很容易給手指一種明顯的酸痛感。所以長時間使用以後,就會覺得自己的手指「斷掉了」。 當然這完全有可能是因為我的敲擊方式特殊的原因,可的確我在使用其它非金屬鍵盤的時候就不會感受到這種「顫動」。

說到這裡,最想表達的就是很多人會說「金屬做工高級」,但「顫動」是一個金屬可能會存在的問題。 目前很多機械鍵盤都會有所謂的「打油」現象,也就是你在使用一段時間就會在按鍵上「油光錚亮」的。而且清潔以後還是會有這種情況,這主要是和鍵帽的材質有一定的關係, 所以在購買時需要注意。

Cherry 這塊鍵盤非常有意思,這是今年 520 的時候女朋友作為禮物送給我的。當時最驚訝的就是,她竟然還知道 Cherry 這個機械鍵盤名字。但是我不敢說的是: Cherry 的機械鍵盤就相當於時尚界的「香奈兒」,雖然如雷貫耳,但是今天的很多品牌在細分領域做的比香奈兒更好(希望不要被她看到這句話,畢竟有一個能願意送你機械鍵盤的女朋友很幸福了)。

Cherry 之所以在機械鍵盤群體中為人所知,是因為機械鍵盤現在的基本結構就是它引領的。而且目前幾乎大部分機械鍵盤還是在使用 Cherry 的軸體。雖然如此,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很多機械鍵盤已經從各個維度上更具優勢。 這款鍵盤女朋友選擇的時候是因為鍵盤的「配色」。配色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機械鍵盤的鍵帽都可以可以更換的。所以你可以任意給自己的鍵盤搭配不同的顏色。

我這塊鍵盤的主題叫做「黃色潛水艇」,整體的顏色搭配還是很耐看的。ESC 和 Enter 的橙紅色讓整個鍵盤活潑很多。雖然女朋友不知道鍵盤的手感,但是在鍵盤的「顏值」上還是非常有品味。 不過這款鍵盤最大的遺憾就是有線。正如前面所說,我覺得有線鍵盤不太適合 iPad Pro,完全失去了 iPad Pro 本身的特色。這幾乎就已經完全失去了便攜性,如果你是經常坐在家裡使用 iPad Pro 碼字,那麼還能接受。

不過這裡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因為女朋友不了解什麼是軸,所以就問淘寶客服什麼軸適合碼字,而淘寶客服給出的答案是「青軸」。但你可以做一個實驗,就是去淘寶上各個機械鍵盤賣家那裡問:

「什麼鍵盤適合長時間碼字?」

你會得到各種答案,完全不統一。的確,這是因人而異的。但是不考慮爽感,只是考慮疲勞感,我認為紅軸的機械鍵盤更適合重度的長時間碼字用戶。

LOFREEDot

這是完全因為顏值購買的鍵盤。用了一段時間以後,我清楚地意識到「看臉」果然是不行的。這款鍵盤最大的特點就是顏值非常高,圓形的鍵帽很容易讓人想起古老的打字機。 這款鍵盤還有各種限定、各種聯名,甚至是可以在全家裡看到這款鍵盤。所以可想而知,這款鍵盤非常受女性用戶喜愛。 所以我自己也忍不住購買了一塊(我不是女性),試了一下。結論是:

「中看不中用」

機械手感有比較強的廉價感,鍵帽也比較鬆動。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就是出現在圓形的鍵帽上。我在使用過程中,最大的煩惱來自於誤觸,很大可能就是因為圓形鍵帽的問題。而且如果你是手比較大的用戶,這一點可能會更加明顯。 鍵盤的藍牙穩定性可能也存在一定問題,會出現斷連的情況。而且長時間不使用,喚醒 iPad Pro 的時間也比較長。

總的來講,這是一塊更適合「看」的鍵盤。尤其考慮到,這個價格區間上是有很多不錯的機械鍵盤是可以選擇,所以說這款鍵盤我並不建議大家購買。

MagicKeyboard

這是蘋果官方的無線藍牙鍵盤。其實我並不是主動去買的,而是因為本身家裡有 iMac 5K,所以會贈送一個。一開始我都忘記了可以使用 Magic Keyboard,後來突然有一天心血來潮想到可以試一試。

一開始還是有很多驚喜的,比如其實包括 iPad Pro 自帶的鍵盤有很多功能快捷鍵都會缺失,像調節屏幕亮度、調節音量等等。但是在 Magic Keyboard 上,都是配有獨立的功能快捷鍵,所以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在鍵盤上可以更好的控制 iPad。

但是沒過多久,我就對這塊鍵盤失去了興趣。最主要的原因肯定還是手感,因為這塊鍵盤是典型的「薄膜鍵盤」,鍵程並不是很長,手感只能說是能用。所以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就開始懷念機械鍵盤的好手感了。

這塊鍵盤的官方售價也不便宜,除非你是像我一樣是因為 iMac 贈送的,不然完全沒有必要購買。這個價格在機械鍵盤中,可以買到高端的產品,而那些功能快捷鍵,在手感面前只好讓路。

Keys to Go

這是一款在理念上我認為最為契合 iPad Pro 的鍵盤。鍵盤整體上是一薄層,而且機身非常的輕,給人一張紙的感覺,所以我覺得這款鍵盤的名字也就是最大的體現了,就是「to Go」。

一款你在外面使用的鍵盤。在所有的鍵盤中,Keys to Go 的便攜性肯定是最好的了。不僅僅是外形上非常小巧,而且因為鍵盤不是凸起的,所以收納起來也非常簡單。

其中最值得一說的,因為這款鍵盤本身就是給 iPad 設計的,所以會給 iPad 一個小的塑料「夾子」一樣的東西。這樣一來,你就可以直接把鍵盤和 iPad 連接到一起,方便使用。

其實在拿到鍵盤的一開始,我覺得整體感覺還是不錯的,畢竟是專門為 iPad 製作的鍵盤。甚至是,鍵盤還有獨立的功能按鍵,就像我們前面說到的 Magic Keyboard 一樣。 但是最後還是栽倒在手感上。這款鍵盤在同等類型的鍵盤中已經屬於比較好的,可問題出現在品控上。這款鍵盤的按鍵手感不僅是鍵盤和鍵盤之間存在差異,很多時候同一塊鍵盤、不同按鍵的手感也完全不同。

很多時候,就是「深一下淺一下」。而且不知道出於什麼樣的原因,鍵盤在很多時候會非常「硬」,需要用力才能夠按下去,使用半個小時左右,就會明顯的感受到「累」。 綜上,這是一塊非常適合帶著出差的鍵盤,如果你是在外面臨時應急使用,那麼這塊鍵盤表現會非常好,畢竟沒有負擔,而且鍵盤手感雖然比不上機械鍵盤,但是總比官方的 Smart Keyboard 要好一些。

BRYDGE

這是一塊非常有意思的鍵盤。它的初衷就是:

「讓你的 iPad Pro 變成 MacBook Pro」

事實證明,它還是實現了這個願望,因為在使用的時候,你真的會有 MacBook Pro 的感覺。 首先在收到鍵盤以後,我們需要把 iPad Pro 連接上。但是連接的方式有點復古,是通過兩個可以旋轉的夾子夾住。

而且在安裝的時候,你需要很用力才能夾住自己的 iPad Pro,所以我時時刻刻都在擔心會不會把我的 iPad Pro 夾壞。 安裝好以後,背部還有一個保護殼。但是這個保護殼擋住了蘋果的 Logo,還是失去了一些質感。

不過安裝好以後,你會發現這個鍵盤還是非常好用的。打開以後真的會有一種在使用 MacBook Pro 的感覺。整體上做工非常好,很紮實,有一種 2015 年以前老款的 MacBook Pro 上的鍵盤手感。再加上鍵程比較長,回彈也比較有力。

而且這個鍵盤還會有很多的快捷功能鍵,甚至是截屏按鍵。看得出來,它還是針對 iPad Pro 進行過設計的。 但是當你把 iPad Pro 合起來,準備把它帶出門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太重了」

甚至是,比實際的 MacBook Pro 還要重。如果我沒猜錯,這個鍵盤根本沒有必要這麼重,重量是故意添加上去的。因為這個鍵盤可以做到 iPad Pro 調節任意的角度都可以使用。

那麼底座就需要足夠大的重量去保持一種平衡,而這也是這個鍵盤最大的問題,為了實現能夠像「MacBook Pro」一樣使用,做出了重量上的犧牲。這樣一來,iPad Pro 便攜的優勢就完全失去了。 不過如果你辦公的地方比較固定,那麼這個鍵盤還是值得購買,畢竟真的實在是太像 MacBook Pro 了。

HHKB BT

我了解到靜電容鍵盤還是看到少數派關於 HHKB 背後文化的一篇文章,當時就覺得想要試一下,但是一直都被價格嚇住了。這也是今天所有的鍵盤推薦里,價格最高的一款。 當時我在下單購買的時候大概是 2000 人民幣。雖然很有可能是因為價格的原因(誰不想使用貴的東西呢?),它是我現在最為喜歡的一塊鍵盤,所以我經常會在文章和視頻里提到它。

最重要的肯定是手感,靜電容鍵盤和機械鍵盤我自己還是感覺得到明顯不同的,最大的感受有兩點:一個是靜電容的鍵盤在手感上比較「鈍」,用力按下去以後並不會像碰壁一樣。第二個就是靜電容的反作用力並不是很強,即使是長時間敲擊也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 這件事其實還是非常玄學的,因為很多人認為靜電容的 HHKB 有一種手指「馬殺雞」的感覺,但是有些人卻完全發現不到什麼好。考慮到這麼貴的鍵盤,如果你在想下手之前,最好還是要能夠試一下。或者是在購買的時候注意是不是可以無理由退換貨,如果手感真的無法接受還可以減少損失。

對了,還要特殊說明的是,這塊 HHKB 之所以備受推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特殊的鍵位。因為 ctrl 鍵和 delete 鍵的鍵位非常特殊,和常規的鍵盤完全不一樣(是為了某一些寫代碼用戶特殊設計的)。

如果你習慣了可能無所謂。但是如果你從 HHKB 臨時切換到其它鍵盤的時候就會經常出現誤觸,比如刪除按錯。尤其是因為我經常在 iPad Pro 上碼字以後,回到 MacBook Pro 上的鍵盤是就會不適應。不過如果你只有這一個輸入設備那麼問題不大。

HHKB 這塊鍵盤如果是喜歡的人就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覺的就是「浪費錢」。但是如果你要問我是不是值,我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無論是從我的心理和生理上,我都已經對這塊鍵盤產生了依賴。 至於 2000 塊是不是多,這要完全看你的的消費觀念。在我看來,一天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坐在屏幕面前碼字,一塊好鍵盤不僅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讓我產生愉悅感。

更加關鍵的是,鍵盤和其它數碼產品不同,它並不是消耗品,它是切切實實的耐用品,尤其是靜電容鍵盤更是如此。一塊鍵盤少說肯定是 5 年起步,只要鍵盤還是這個世界上的主要輸入設備,那麼這塊 HHKB 就不會有過時的時候。 當然經常有很多人問我,iPad Pro 配合 HHKB 是不是有一些違和感?其實這完全看每個人的工作流了,我自己最享受的狀態就是實用 iPad Pro 熊掌記 HHKB。

創造力工作心情其實是很大的關鍵。至於是不是便攜,HHKB 應該算做小巧的鍵盤了,基本上有一個包就可以裝下。但是終究這是對於我自己來說,對大家是不是有參考意義還需要自己判斷。

Realforce

在喜歡上了 HHKB 以後,一直都是在使用 HHKB 碼字。但是因為有的時候在家裡是用 iMac,所以 HHKB 需要在不同的設備之間切換。這種切換非常不智能,於是一直想說要麼再買一塊鍵盤,一個帶出去,一個放家裡。 但是又不想再買一塊 HHKB 了,了解到靜電容其實還有其它品牌,比如號稱「鍵皇」的 Realforce。

其實目前 Realforce 和 HHKB 是一家公司,所以鍵盤在各個方面都很像,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價格。一塊 Realforce 的售價也在 2000 元左右,實在有點望而卻步。

直到前幾天去了一次 CJ,竟然發現 FPU 在 CJ 竟然搞了一個展台,規模非常大。更重要的是,FPU 所有旗下的鍵盤都在瘋狂打折。原價 1600 元左右的 HHKB Pro 2 只要 999 一塊(四捨五入就是不要錢)。而原價需要 2000 元左右的 Realforce 只需要 1399,加 99 還送木質手托。 這不買就是虧啊,於是立即向家裡的領導請示報告,不僅「審批通過」,還大力支持表示:

「我懂,這就像女孩子去了 LV 和 Gucci 的特賣會」

於是,我心中伴隨著對「領導」的巨大感激以後以後購買了一塊分區壓力的 R2。到手以後,這幾天就開始瘋狂使用,包括這篇文章就是我用這塊鍵盤完成的。 這款鍵盤比較特殊的就是,採用了「分區壓力」。

簡單來說,鍵盤按照人的手指工學把按鍵按下去所需要的壓力重新排布。比如有些手指力量不足,就輕一點。但是說實話拿到手裡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因為這裡有一個關鍵問題:

「分區壓力,是根據完全正確的打字方式設計的,可每個人的打字習慣可能是稍有不同的」

我自己的打字手法就是完全錯誤的,但是習慣已經養成了,所以需要適應一段時間。但是適應以後,很多優點就開始顯現了。 首先手感上基本上是和 HHKB 完全統一一致的,而且按鍵和常規的按鍵也完全一致,所以你不需要組合鍵來實現一些功能。更有趣是,我發現 Realforce 的做工是真的好,整個鍵盤拿起來就能感受到做工很結實,分量也不輕。

缺點也是實在是太重了,而且只是支持有線連接,所以它幾乎不可能和你的 iPad Pro 一起帶出去,只能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使用。

按需選擇,適可而止

以上就是我選擇一款 iPad Pro 鍵盤的心路歷程。鍵盤是一個大坑,我其實已經算是「幸運兒」了,因為至少沒有追求各種各樣的「限定」或者是「客制」。

但雖然如此,但我認為認認真真的選擇一塊鍵盤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真的不要為了「單純的省錢」作出比較大的犧牲,因為無論如何鍵盤是耐用品,只要鍵鼠還是這個時代核心的內容輸入方式,那麼一塊好鍵盤永遠不會過時。 可能你會在過程中產生一個疑惑,這就是這些鍵盤好像不是在 iPad Pro 這個前提下也成立,是的,的確是這樣。

但是促使我寫這個文章和這個標題的有兩個原因:

1.iPadPro 就是我最重要的碼字工具,無論是在家裡、工作室、還是旅途中,我都會使用它。實際使用你會發現,iPad Pro 的碼字體驗上的確是優於筆記本,最直觀的就是,不會有自帶的鍵盤佔據空間。

2.iPadPro 現在的確已經可以完全連接任何形式的鍵盤,所以你使用任何鍵盤,只要是完全契合自己的工作流,就沒有問題。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鍵盤終究就是一個工具,而且目前鍵盤各個價格區間都有很好的選擇,不要過分追求高價格,找到適合自己的最重要,但這件事的確值得你付出:

「無論是寫文章還是寫代碼,很多時候真的就像是在一片沙漠里慢慢前進,一塊好鍵盤很多時候就意味著你有了一頭好駱駝作為好夥伴」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數字尾巴 的精彩文章:

三星 Galaxy Note 10 發布會定檔:8月8 日見
這就是鴻蒙 OS 的首秀之作

TAG:數字尾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