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5年市值「縮水」600億,30歲的旺旺,尚能飯否?

5年市值「縮水」600億,30歲的旺旺,尚能飯否?

旺旺的中年危機。

「三年六班李子明同學,你媽媽拿了兩罐旺仔牛奶要給你。」

憑藉這則家喻戶曉的魔性廣告,快消食品巨頭「旺旺」成功佔領了消費者的心智,並開啟了長達二十多年的「C位」霸榜模式。

從來商場如戰場,翻雲覆雨皆在須臾之間,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更何況一直靠「老品牌」吃飯的旺旺。2019年,迎來30歲生日的旺旺深陷「中年危機」,從2014年開始,旺旺的下滑趨勢一直未能止住,截至目前,旺旺的市值約為739億港元。與2014年高峰期的市值1,440億港元相比,市值下跌約人民幣620億元。

不是沒想過亡羊補牢,卻始終少了些壯士斷腕的決心。在豐富品類的多元化戰略收效甚微後,旺旺又不遺餘力地玩起了「跨界」,不單涉足美膚領域,比如旺旺洗面奶、牙膏、面膜等,更在前不久推出一波潮牌衛衣,高調宣布進入時尚圈,雖然博得一眾眼球,但依舊是得勢不得分,主營業績不斷下滑,新品推廣乏力,市值不斷縮水的局面依然在不斷惡化。

一個不容忽視的殘酷事實是,旺旺,已然不旺。

01

神話終結

1989年,「旺旺之父」蔡衍明正式註冊「旺旺」商標,成為第一個在大陸註冊商標的台商,洞察到大陸消費市場的無限商機後,蔡衍明就勢將旺旺落戶湖南,先下一城。

然而,旺旺的開局並不順利,在加班加點製作出貨後,原先的經銷商們卻翻臉不認賬,情急之下,蔡衍明兵行險招,將產品分送給上海、南京、長沙、廣州等地的學生試吃,不想大受歡迎,一炮而紅,旺旺的零食、飲料隨之火遍大江南北,大街小巷隨處可聞「送禮送旺旺」的廣告詞。僅投產當年,旺旺便創收2.5億人民幣。

彼時,米果這種類型的休閑食品在內地幾無競品,眼見旺旺米果大賺,包括康師傅在內的兩百多家食品廠開始相繼跟風,1994年,有200多家廠商捲入「米果大戰」,米果價格開始下跌。

蔡衍明的迎戰方式狠辣直接,迅速推出四個副品牌的低價米果,以快速擴張工廠-降低生產成本-殺出廠價格的方式,一口氣將米果的出廠價從50元/公斤殺到了5元/公斤。「割喉」式的降價手法讓其他公司還未站穩腳跟之際,便被快刀「斬草」出局。很快,市場就重新回到了蔡衍明的掌控之中。

之後,立志成為「綜合消費食品王國」的旺旺不斷加大內地投資生產,在很長時間內,旺旺都是細分領域市場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呼風喚雨。到2006年6月,以覆蓋區域市場為目標,旺旺在中國地區開辦工廠110多家,打造生產線200餘條,經銷合作夥伴超萬家,業務範圍橫跨六大洲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榮光無限,成為當時經典的商業案例之一。

2007年,蔡衍明以私人名義向12家銀行財團聯貸8.5億美元,用於收購1996年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扛著每天高達15萬美元的貸款利息,技高人膽大的蔡衍明最終收購成功。

從撤離新加坡,到登陸港交所,前後僅200天。2008年,旺旺以中國旺旺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義在香港上市,市值最高達到1700億港元。

2013年,旺旺全年營業收入超過230億元,是巔峰也是拐點,此後的旺旺一瀉千里,連年下滑。2016年,旺旺年營收僅197.10億元,相當於2013年的85%左右,累計減少約36.76億元,就連其支柱產品,旺仔牛奶的銷售額也在2014-2016年由115億元降至約85億元,而在2018年3月底發布的最新財報,年營收和利潤率依然在持續下跌。

一切並非無跡可尋,在此之前,旺旺的 「衰退」跡象已初露端倪。從2015年底開始,旺旺被曝出變相裁員,停止一切招聘工作,加重績效考核條件,很多員工不堪低收入而無奈辭職,旺旺方面則可以減少賠償,涉及人數多達2.2萬人,佔到旺旺全部員工的三分之一。

在經驗主義上高枕無憂的旺旺,終於從雲端狠狠跌落。長久以來,旺旺都是憑藉一兩款產品就輕鬆征服了消費者,任憑市場再風起雲湧,也可以賺取大把利潤,逐漸喪失了對消費者喜好變遷的觀察和研究,更在接連的勝利中喪失了從前銳意進取的狼性。

隨著食品行業競爭的日趨白熱化,消費升級、零售渠道變革以及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衝擊,曾經那些讓旺旺不以為意的「阿喀琉斯之踵」,終於一步步發展成了致命傷。

02

自救無門

在旺旺「躺贏」的時候,昔日追隨的小弟們卻已大有趕超之勢,蒙牛、伊利都在進行常溫奶、低溫奶以及飲料飲品全方位的延伸,新品層出不窮,來勢洶洶。

對比之下,曾經創造中國乳業單品百億神話的旺仔牛奶,卻在包裝、產品形象十數年如一日,口味上也依然是甜膩的復原乳,即用奶粉勾兌還原而成的牛奶,與現下消費者對「健康」的核心訴求已經南轅北轍,蒙牛和伊利,則憑藉自身的專業度分別推出了未來星和QQ星這樣的專業兒童牛奶,進一步蠶食著旺仔的市場份額。

在零食領域,旺旺的日子同樣不好過,隨著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後來者的入局,其更懂消費者,玩法更高明,零食市場很快被這些新生代零食企業所瓜分。

前後夾擊之下, 「坐不住」的旺旺於2014年前後正式啟動多元化之路,大力布局鮮食產品流通、嬰幼兒服飾、速食麵等多個新領域,試圖以多品類戰略扭轉頹勢。

但在這些領域,早已是巨頭環伺,紅海一片,位置尷尬的旺旺,想要逆勢突圍,又談何容易。即便旺旺在速食麵新品上打出非油炸的概念,但這早非新鮮牌,康師傅、統一、湯達人均已紛紛推出自己的高端新品,且受眾基礎更牢固。

在母嬰輔食市場,外國品早已基本佔據主導性壟斷地位,由於母嬰食品的消費群體對品牌選擇的忠誠度高,不具備先天優勢的旺旺,從一開始就沒有贏面。

2016年,不甘心的旺旺又推出特濃旺仔牛奶產品,但卻被業內評價為「換湯不換藥」,比如「旺仔牛奶」和「特濃旺仔牛奶」,「旺旺仙貝」和「仙貝物語」,別人是出新品,旺旺是出「新瓶」,缺乏對市場和消費者應有的尊重.

此新非彼新,急了眼的旺旺陷入了「盲目創新」的怪圈,在2017年,旺旺推出將近50款新品,在旺旺天貓旗艦店,甚至專門羅列了「你沒吃過的旺旺」新品一欄。在2018年5月份,旺旺又推出了針對職場女性的「莎娃酒」,甚至將15年前的即飲「邦德咖啡」再次祭出市場,然而,這種自嗨式上新背後,難掩旺旺對年輕消費群體探索的不足,註定市場遇冷。

折騰這麼久,旺旺依然沒有出現具有開疆闢土意義的大單品,反而讓王牌產品遭到擠壓,造成業務混亂。此外,一款飲料新品至少需要6000-8000萬元的開發成本,還要大量的營銷和渠道資源配合,當創新沒有找到合適的方向和路徑時,反而成了業績的絆腳石。

對外出師不利,蔡衍明對內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調整和改革,擯棄原有的組織架構,將事業部改變為大區制,在全國成立了16個大區。總部各事業部的老總必須深入到市場一線,擔任大區的總經理,統管旺旺在該大區的所有業務,並制定了嚴格的獎懲措施。對於大區總經理來講,同時要操盤米果、休閑和乳飲這三塊不同的業務。

但與積極變革相對的,卻是旺旺經銷商的日漸消極。人員流失、團隊組織調整頻繁,加速了其合作經銷商的淘汰及更換,比如,飲料事業部好容易組建起來,市場、鋪貨、宣傳、招商結束後,還沒有成熟起來,馬上又拆散,重新建立,這樣一來,市場服務不能持續進行,市場基礎也付諸東流,對既有經銷商利益有很大影響。

此外,旺旺一直採取對經銷商壓貨沖銷量的政策,使得部分經銷商不得不低價拋貨,由此導致經銷商的利潤被大幅壓縮,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大的經銷商明確表示不願意與旺旺繼續合作。

頻頻自救的旺旺,非但失去了優勢,還疲態盡顯,尚能飯否?

03

何以為繼

痛定思痛,無法再自欺欺人的旺旺終於開始直面「問題」。長期以來,旺旺的決策流程都較為「中央集權」,從品牌打造到產品研發,多數決策都是蔡衍明說了算,導致企業執行效率低,營銷也缺乏亮點,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蔡衍明也開始逐漸放手。

2018年春節,61歲的蔡衍明攜一眾高管跳起了「旺旺style」,一代食品巨頭,能甘願放下姿態努力吸引年輕人的注意,足見旺旺的誠意和決心。

出於適應消費升級和彌補業績虧損的考慮,旺旺在品牌升級和推廣上開始了「跨界」玩法。旺旺二鍋頭、牛奶味旺旺牙膏、金鏈子三件套……白酒、日化、首飾,只有想不到,沒有旺旺做不到的。

今年10月,旺旺又推出了聯名潮牌,包含衛衣、毛衣、眼鏡等,通過獵奇的營銷手段,旺旺終於踩對了市場消費者的痛點和癢點,一度登頂微博熱詞榜首。但在高關注下,旺旺必須在找到能擔當重任的新品上更加下足功夫和加快速度。

深知這點的旺旺主動向年輕的「三隻松鼠」拋出橄欖枝,接到邀請後的章燎原遂帶領團隊前往旺旺參觀,就此正式達成合作關係,三隻松鼠各團隊分別認領了產品,跟進生產、設計、到貨、銷售等一系列工作,並在今年三隻松鼠的產品特種部隊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兩家共同打造的年輪蛋糕,頗受好評。

在渠道建設上,旺旺亦有「質」的突破,旺旺此前一直依賴批發市場壓貨沖銷量,這一陳舊渠道沒少被詬病,當不少食品公司已經開始投身電商渠道時,旺旺還在思考如何讓系列產品更多地出現在終端市場。

錯過黃金期的旺旺,資源進行了深耕劃分,分別為現代渠道、電商及母親渠道推出定製化商品,如「貝比瑪瑪」在母嬰渠道專賣,「辣人」系列在電商渠道專賣等,這一策略有效帶動了這三個渠道的業績增長,收入漲幅超過50%,同時也避免了渠道間矛盾的衝突。

同時,旺旺也已進軍自動售貨機領域,並為此成立了自動售貨機運營中心,通過 「自助零售、物聯網硬體監控、進銷存業務、互聯網管理、大數據分析」的智能售貨機及管理系統,致力打造規模化的售貨機生態圈。

但時至今日,對於快消品來說,渠道的重要性已經大不如前,能夠持續增長的創新產品才是核心競爭力,而更嚴峻的是,由於創新速度加快,新產品的生命周期也相對縮短,現實中新品的存活率相當低,市場上只有5%的創新產品能夠存活到1年以上,而存活兩三年以上的產品更是少之又少。

RIO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2013年時預調雞尾酒曾被預言為下一個百億單品,行業的增長率會高達30-50%。但是不過短短兩三年,這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單品就匆匆走完了它的生命周期。

同樣,統一推出的冷泡茶「小茗同學」曾是當年的大爆款,但細究之下,小茗同學的生命周期也僅維持了3年不到,便被消費者無情地「喜新厭舊」了。

可以看到,在這個競品林立,變幻無常的新興消費時代,市場留給這個老牌「網紅」的時間已經不多,但旺旺,仍有機會。

新品牌品牌庫

新品牌行業分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畫報 的精彩文章:

導購平台做不大,什麼值得買會是例外嗎?
你以為追星只是花錢?其實更賺錢!

TAG:創意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