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原來我們表現出來的這些都是煩惱

原來我們表現出來的這些都是煩惱

我們表現出來的煩惱皆是依「貪、嗔、痴、慢、疑、不正見」這六根本煩惱而起,這些即是二十種隨煩惱。

小 隨 煩 惱

忿——忿怒,遇事不順利,輕則忿怒罵人,重則打人等不良行為。

恨——懷恨,怨恨,如與人相罵打架,將此事埋恨在心裡,結怨不舍。

覆——覆藏或蓋藏煩惱,自己做了壞事,又怕名譽不好,只好假裝遮瞞,自欺欺人。

惱——惱亂或惱害,即內心不明而起惱亂,或起忿恨,惡言刺人,惱害他人。

嫉——嫉妒、妒賢、妒能、妒財、妒色、自擾擾人。

慳——慳吝不舍、自己的財物不肯惠施於人,叫做慳。

誑——虛誑不實,本無有德,假現有德,為求名譽、財利,誑言口是心非。

諂——諂媚,為求得自己的利祿,假意巧言令色,承順於人,即是諂媚。

害——居心不仁,損害他人名譽、生命、財產。

驕——驕傲自大,仗恃自己年輕力壯。相貌美色,財多博學,自作驕慢;或有些做善事,執著功德,起貢高我慢。

中 隨 煩 惱

無慚——不自慚恥對不住自己,做不道德的惡行,不尊重自己的人格,即是無慚。

無愧——不自愧對不住他人,做了惡事,不怕人家的責罰,譏笑、批評,都不感抱愧。

大 隨 煩 惱

掉舉——向外境攀緣,內心掉動不安靜,浮躁不安,障礙修止功夫。

昏——心不調暢,昏昧不清,障礙修觀功夫。

不信——對於實事實理,三寶功德,善惡因緣,皆不相信,不能接受善法。

懈怠——即懶散無進取心,善法不生,惡法難斷,因循苟且,沒有成就。

放逸——放蕩縱逸,任性妄為,做諸惡事,不自苛責。

失念——多聽邪教,多看邪書,多生邪念,失去正念。

散亂——心不專一,精神分散,雜亂不定,無事得成。

不正知——知見不正,不辨因果,顛倒是非,造諸惡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彌陀寺 的精彩文章:

印祖問答凈土法門以什麼為宗?
印祖問答初學者為什麼只能緣想一佛,不能緣境過寬?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