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宇宙的密碼:能讀完、讀懂此文的,能量都不一般

宇宙的密碼:能讀完、讀懂此文的,能量都不一般

-開放的視野-

驚奇的喜悅往往隱藏在別無去路的困頓之後,所以別忙著否定任何與我們刻板經驗不同之處。

-跨越二元對立的平等心-

莫要去區分好壞、善惡、高低,只要區分就有界限,就砌了一道阻礙悟道的高牆。

-用心去體會的直覺-

碰到難解迷惑之處,與其用腦思考,不如用心去導航冥想。

普朗克量子常數—神秘的宇宙精靈

物質即能量物質非實體

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博士,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感嘆道:我對原子的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由快速振動的量子組成!

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振動頻率高的成為無形的物質,如人的思想、感覺和意識;振動頻率低的成為有形物質,如看得到的桌子、椅子、人體等等。沒有任何東西是靜止的,一切都在動,一切都在振動。

用「頂天立地」來形容人類的處境是最恰當不過了。人同時存在於兩種不同的世界,頭上頂著高層次的靈性世界,腳下踏著物質化的實體世界,人既有肉體也是靈體。乍聽之下靈與肉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念,但靈性和肉體並非毫不相干,因為物質即能量,有形無形皆是不斷振動的能量,兩者的分別在於振動頻率不同,因而產生不同意識或形式的不同物質。

東方聖賢如佛陀,在2600年前就指出:宇宙間的所有事物,無時無刻不在振動變化中。近代科學也印證了能量和物質間的關係,最有名的就是愛因斯坦的E=mc2(E是能量,m是質量,c是光速)。

然而,由於人類受限於感官所能觸及的三維空間及線性的時間觀念,誤把實體的、有邊界的物質,與連續的、波動的能量場視為兩種不同的東西,前者以牛頓的古典動力學為代表,而後者以馬克斯威爾的古典電動力學為代表,兩者成為19世紀末古典物理學達到巔峰的兩大支柱。

可是,當科學家再往最微細的次原子領域探索,或向最廣闊的宇宙蒼穹深究時,卻發現在人類感官經驗所不及的境地,物質與能量的本質其實是合而為一的。

物質微結構解密

夸克與弦論

在上個世紀30年代以前,經典物理學家都認為,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組成物質最小的顆粒。但是1932年的時候,科學家又證實,原子也不是最小的顆粒,它由電子、中子和質子組成的。

1964年的時候,美國物理學家馬雷·蓋爾曼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就是質子和中子也並非是最基本的顆粒,它們由更微小的夸克構成。這種物質既簡單又神秘——超級震撼了人類!雖然一些實驗能夠證明夸克的存在,但是單個的夸克至今未能找到,因為夸克是極不穩定的、壽命極短、剎那生滅的粒子。

談到夸克的特性,更是奇妙無比:

1、其中有兩種夸克—中微子和在絕對靜止狀態下,它質量是0,它一動要麼是 、要麼是-,所以,科學家發現的「夸克」幾乎同時出現一正一負的「對夸克」。

2、它的壽命 ∞(無窮大)。難怪古聖先賢、歷朝歷代的修行者都在「禪」「定」修鍊悟道,以求長生久世,其實是都想得到這個∞(無量壽),因為「一定成功」!   不「定」當然就難成功!順便提一下:質量為0的東東正是無量光!「無量光」「無量壽」合起來正是佛家唱號「阿彌陀佛」,道家稱的「無量壽佛」,這些咒語神秘莫測,世間幾個人能明白啊!0其小無內其大無外,表示「空間」;∞不生不滅無始無終,表示「時間」;空間為「宇」,時間為「宙」。

更進一步,二十世紀的後期,物理學的前沿理論—弦論,這是理論物理學的一個高峰,就可以用來描述引力和所有基本粒子,比如說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等等,看起來好像是基本粒子,但實質上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維弦上的不同的振動模式,他們把這個稱之為宇宙弦,每一條宇宙弦的典型尺度是普朗克長度。

啟示

組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元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動狀態,那些夸克是宇宙弦不同的振動狀態,而不是宇宙弦本身,就好像組成交響樂的基本單元是樂器上發出的每一個音符而不是樂器本身一樣。

如果把宇宙看作是由宇宙弦組成的大海,那麼基本粒子就像是水中的泡沫,它們不斷地產生,不斷地消失,我們現實的物質世界其實就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壯麗的交響樂。

這樣我們就能夠明白,可見物質實有確實不過是我們凡夫的一種錯覺,我們一直以來認假為真,我們錯覺以為這個就是實有的。現在理論物理學的弦論已經能夠證明了萬象森羅、絢麗多姿的物質世界其實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壯麗的交響樂,並沒有實體可得,剎那剎那都在生滅。

萬象森羅的物質世界真的就正如《金剛經》所描述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確實就是如夢幻泡影,沒有實體可得。現在當代的理論物理學的前沿到此就進入到了這種自性本空的境界了,跟禪的智慧、兩千多年以前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所實證的境界就相通了。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道德經》「有,萬物之母,無,天地之始」.「萬物負陰而抱陽,中炁以為和」。

我們之所以認為「物質和能量」或「肉體和靈體」截然不同,是因為我們人類有著二元(兩極)化思考模式。

我們所知道的事物,幾乎都來自知識和邏輯,而知識和邏輯形成了思想,思想就成為語言的基礎,這種模式使得人類變成二元化的產物,有著二元化的思考方式。因此,在人的世界裡有「善」就有「惡」,有「對」自然有「錯」,有「好」更是有「壞」,有「快樂」當然也有「痛苦」,一切皆有對立面。

放眼宇宙

三千大千世界

釋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就對三千大千世界了如指掌,在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有三十三個界定範圍,而生命則以十種不同的形式和等級遍及於三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在華藏世界內有十種不可說佛剎微塵香水海,無極無盡。有無數個像西方極樂世界的星體,並且仔細詳盡地解說那裡的情況。

他告訴人們地球就像一個橢圓形的庵摩羅果,這是2000多年以後才被科學家證實的;他講我們的身體是由若干極微緣聚合構成,他還說一滴水中有八萬四千生命,如果人類未發現顯微鏡,恐怕到現在還認為佛陀是在講迷信了!

大衛·霍金斯的「能量級別論」

善的能量高,惡的能量低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R﹒霍金斯(David R. Hawkins, Power vs. Force )博士,運用人體運動學的基本原理,經過二十年長期的臨床試驗,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其相對應的能量指數,人的身體會隨著精神狀況而有強弱的起伏。

美國著名的精神科醫師大衛·霍金斯的「能量級別論」研究告訴我們,善的能量級別高,惡的能量級別就低。

1、開悟正覺:700-1000

這是歷史上所有創立了精神模範,讓無數人歷代跟隨的偉人的能級。這是強大靈感的能級,這些人的誕生,形成了影響全人類的引力場。在這個能級不再有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分離感,取而代之的是意識與自性的合一。

這是人類意識進化的頂峰。到來這個能級,不再對身體有「我」的執著,不再對其有關注。身體成了意識降臨頭腦的一個工具,它的首要價值就是連接這兩者。這是非二元性的,是完全合一的能級。在歷史上達到這麼高智慧能級的人,他們是:佛陀、耶穌基督等。

2、安詳平和:600

這個能量層級和所謂的卓越、自我覺醒有關。它非常稀有,一千萬人當中才有一個人能夠達到。而一旦達到這個能級,內與外的區分就消失了,感官被關閉了(《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在能級600及其以上的人的感知如同慢鏡頭一樣,時空懸停了——沒有什麼是固定的了,所有的一切都生機勃勃並光芒四射。雖然在其他人眼裡這個世界還是老樣子,但是在這人眼裡世界卻是一個和宇宙源頭進化一起協同舞蹈的、不斷浮動進化的流轉。

這是一種非同尋常、無法言語的現象,所以頭腦保持長久的沉默,不再分析判斷。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成為同一個人,觀照者消融在觀照中,成為觀照本身。

能級為600到700之間的藝術作品、音樂和建築能臨時性的把我們帶到通常認為的通靈和永恆的狀態中。

03、寧靜喜悅:540

04、愛與崇敬:500

05、理性明智:400

06、寬容原諒:350

07、希望樂觀:310

08、淡定信賴:250

09、勇氣肯定:200

10、驕傲輕蔑:175

11、憤怒仇恨:150

12、渴望慾望:125

13、恐懼焦慮:100

14、憂傷懊悔: 75

15、冷漠絕望: 50

16、罪惡譴責: 30

17、羞愧恥辱: 20

低於10的人,慢性病或者病重。接近0級的人,頻臨死亡。

進一步研究發現,任何導致人的振動頻率低於200的狀態,會削弱身體,而從200到1000的振動頻率則使身體增強。

霍金斯發現,誠實、同情和理解能增強一個人的意志力,改變身體中的粒子振動頻率,進而改善身心健康。

邪念會導致最低的頻率,當你想著下流的邪念,你就在削弱自己。

漸高依次是惡念、冷漠、痛悔、害怕與焦慮、渴求、發火和怨恨、傲慢,這些全都對你有害,但信任在250是中性的,可見信任有益於你。

再往上的頻率依次是溫和、樂觀、寬容、理智和理解、關愛和尊重、高興和安詳、平靜和喜悅在600,開悟在700—1000。

他遇到過的頻率最高時700,出現在他研究特蕾莎修女(1910—1997,獲得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當特蕾莎修女走進屋子裡的一瞬間,在場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幸福,她的出現使人們幾乎想不起任何雜念和怨恨。

古人云「生命在於運動」 ,這句話無論在「內靜外動(體育)」還是「外靜內動(禪定)」,都是正確的。

如果以靈學來說,能量振動頻率高而且精細的能量,是屬於高層次的自性本體;當振動頻率降低時,產生的物質就愈粗重(比如人的肉體),肉體在人類的四個次元中是頻率最低的。

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靈體?

也許有人要問,既然有靈體的存在,為什麼人的肉眼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一般而言,人類生存的世界是一個物質世界,這個物質世界比重大、振動低,因此肉體的察覺力非常有限。

人類經由眼、耳、鼻、舌、身來感覺。每一種感官,都可以察覺到高高低低不同的頻率。例如人的耳朵可聽到的頻率範圍,最高可達到每秒20000赫茲、最低可聽到每秒16赫茲。

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紅橙黃綠藍靛紫,紫色是人類肉眼可以看到顏色的極限。其實,在紫色之上還有振動頻率更高的紫外線,在紅色之下也有振動頻率更低的紅外線,但因為振動頻率過高或過低,超過人類肉眼可以看到的範圍,所以我們看不見。電磁波頻譜從交流電的幾十赫茲到伽馬射線的大於3×1019赫茲,範圍非常之大,而人眼可見的光波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段。

我們察覺不到的事物,難道就表示它不存在嗎?

事實上它一直都存在,而且一直存在我們的四周。

上面所談的紫外線或紅外線,它不但存在,而且還滲透到人類的肉體之中。在肉體或物質世界之外,存在著振動頻率更高的廣大世界。如果我們調整自己的能量振動頻率,就可以突破限制,接受到廣大世界中的信息,而不再只是限制在肉體或物質世界的層次中。

世上所有的東西,不論是固體、氣體或是液體,不論是有形或無形,都是一種能量的表現。而能量是不滅的,既不能被創造也無法被銷毀,這也是經過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等人所印證過的事實。

然而,科學家還印證了另一事實,那就是「能量是可以轉換的」,可以從振頻低的一極轉換成連續體上振頻高的另一極,這一事實對人類來說可是個大好消息,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的能量。

共振能使低頻變高頻

療愈密碼

為了說明能量是如何從低振頻轉換到高振頻,必須提到1665年荷蘭科學家賀金斯所發現的「共振原理」:當兩種有著不同周期的物質能量相遇時,振動韻律強大的物質會使較弱的一方以同樣的速率振動,而形成同步共振現象。也就是說,強大韻律的振動投射到另一有相對應頻率的物體上,而此振動韻律弱的物體由於受到相對應頻率之周期性的刺激,因而與較強的物體產生共鳴而振動。

賀金斯曾在房間里的牆上並排放置不同速率的老爺鐘,然後走出房間,第二天再回來時發現老爺鐘的鐘錘皆以同速率同步擺動,其後許多人相繼重複此鍾錘實驗,屢試不爽。事實上,「共振」可以說是一種共鳴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比如琴弦,未振動的琴弦會受強烈振動琴弦的影響而一起共振;再舉個女高音震破玻璃杯的例子,女高音高頻的歌聲(無形)能提高玻璃杯(有形)的振動速率,當振動高到某一程度,玻璃杯無法再維持玻璃的形狀因而破碎。

當你和人談話很投機產生共鳴時,或課堂上老師的談話很吸引你而你猛點頭時,你的腦波可能正在共振;有時與人相處,彼此雖無言語卻靈犀相通,也是共振的現象。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願意花錢買機票,千里迢迢去參加某法師或牧師主持的法會或佈道大會,你若坐在他們的振頻範圍之內,你的能量也會隨之提高。

療效密碼

所謂的「療愈」,其實就是透過「共振」來轉換人的電磁場中低頻能量狀態,這表示我們是可以經由一些方法來調高我們自己的能量,把粗糙笨重、密度大的能量,轉化升華成精細輕快、密度小、振頻高的能量。共振可應用在人體的各個層次上,在細胞層次上來說,我們可以將人體內堆積過多的自由基轉換成為陰離子;在肉體上,可以將高度濃縮的腫瘤轉換成密度較小的健康肌肉;在情緒上,我們可以將比重大的痛苦升華成比重小的快樂;在認知上,可以將負面的批判轉換成正面的欣賞,將悲觀的看法轉為樂觀的態度;在靈性上,可以將人的意識從原本只認同有形的肉體,提高到也能感覺無形靈體的狀態,從而喚醒我們的靈性意識,重新和自性本體聯結,最後達到和宇宙合為一體的狀態。

所謂「療愈」,其實就是回歸自性本體的「覺悟」過程,這過程始於「創傷」、終於療愈,卻從不曾離開創傷,以較時尚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創傷本來就具有療愈的所有密碼,只等著我們去解碼,創傷與療愈本來就是同個本質的兩個面向,看似二元對峙,實則本自如一。

從高層自我到低層自我,從物質的肉身到高次元的能量體,所有的空間都是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自性本體從未遠離。請不要把高層與低層看做一個直線的兩極,否則就墮入了二元化的思考模式,使得創傷與療愈反而變成互相否定對峙的客體。

【科學或禪定 DISCOVERY】

當有人問你,哪位是世界上最偉大科學家?

你會肯定的回答: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最偉大的成就:《相對論》;190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其核心內容源於愛因斯坦兩個偉大的實驗:一個尺縮效應;一個鐘慢效應。

尺縮效應:尺子的長度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尺子會越縮短。當速度越接近光速,尺子的長度接近於0(佛家稱為「空」),揭示宇宙中空間的相對性;

鐘慢效應:鐘錶的時間在三維空間相對不變,而在超越三維空間的速度下運行,速度越快鐘錶會走得越慢。當速度越接近光速,鐘錶的時間趨於停止(佛家稱為「定」)。揭示宇宙中時間的相對性。

不可思議,是因為思維模式沒有超越三維空間的世界觀,但是,愛因斯坦和釋迦牟尼佛做到了!

盲人摸象

所有的科學定律都只能在特定的時空中成立,它們多數從一開始就註定會遭到修正甚至否定的命運。釋迦牟尼佛觀察宇宙就像一個視力正常的人觀察大象一樣,而科學的方法則是一群盲人在摸象,他們研究的成果絕不是大象的全體和真實。

佛陀教我們要「但求本,不愁末」。他說法四十九年,種種方便,長說短說、橫說豎說,並非是想告訴我們大象鼻子有多長,尾巴多少毛這類技術問題,而是教我們這群盲人睜開眼睛而已!

如此看來,我們的肉眼真的很局限,讓我們只看到表象,看到假象,而看不到真相。不少人的「看不見就不相信」的觀念是不在理,得轉變一下了!

現代物理科學研究者也應知,要找到組成物質的最小結構(如量子級物質),只能是徒費心機,或者「如是說」而已,因物質只是一種幻相,它沒有常而不變的最細塵粒。若要在虛幻的現象界中尋找,將會離真相越來越遠,永遠也不可能窮盡其微,只有轉而回歸人的內心(如禪定態),宇宙物質之迷才有如實解開之時。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迴向給文章原作者及眾讀者。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廣告是系統隨機配發,我們無法詳細控制、選擇。請您切勿購買任何動物製品、肉食。不要買漁獵、捕鳥的器具,拒絕殺生。不要玩殺人遊戲,殺人遊戲與實際殺人果報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萬惡淫為首,邪淫是輪迴和災禍的根本。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切記!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育萬物 的精彩文章:

到底是什麼原因?現在很多人修行不得力?
胡小林老師:小崔的故事-向真心求感無不通

TAG:善育萬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