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秋季養肺,注意氣陰兩虛,一物補氣媲美人蔘,滋陰卻不「上火」

秋季養肺,注意氣陰兩虛,一物補氣媲美人蔘,滋陰卻不「上火」

秋季養肺,注意氣陰兩虛,一物補氣媲美人蔘,滋陰卻不「上火」。

進入秋天之後,由於氣候乾燥的原因,我們的身體也會有點「燥」。而身體的五臟六腑里,「肺」是最怕燥邪的。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說,秋季養肺是比較合適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儘管秋季最容易侵襲身體的是「燥」,但因為肺又主一身之氣,因此,我們遇到的單純的「燥邪傷肺」比較少,更多時候,是一種「氣陰兩虛」的情況。

什麼是「氣陰兩虛」?簡單說,也就是肺氣虛和肺陰虛兩個方面的問題。燥邪損傷津液,也就導致陰津不足的陰虛;而燥邪也是一種陽邪,最容易傷津耗氣,影響肺「司呼吸」的功能。兩者一起,也就是「氣陰兩虛」。

那麼,入秋之後,不慎感受燥邪引起氣陰兩虛之後,我們該如何調理呢?

或許,有點養生基礎的朋友會說:這還不簡單,氣虛就補氣,陰虛就滋陰,滋陰補氣而已。

這麼說,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但實際操作上卻又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補氣的葯食,大多有點助長陽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容易「上火」;而滋陰的葯食,卻又容易傷陽。

比如人蔘,是現在一種最常用的養生葯食。它補氣、健脾、養肺的功能,也是有口皆碑的。可是,很多進食過人蔘的朋友,會有點上火的感覺。輕微的也就是有點口乾舌燥、心煩意亂等問題,也有少數會出現眼睛發紅、長點小癤子之類的。

既然用人蔘補氣養肺的時候,有「上火」的可能,那麼,秋季養肺,用哪種方法更能「兩者兼顧」——既補氣還不上火呢?

這就是我們說到的「氣陰兩虛」了。前面介紹過了,補氣容易上火,滋陰容易傷陽,氣陰兩虛的處理,和單純的氣虛或者純粹的陰虛是有區別的。

這裡直接說答案:其實還是在人蔘身上——人蔘的葉子,也就是「參葉」。

參葉,性味苦甘寒,入肺胃二經,能補氣益肺,清熱生津。看到沒有,參葉的性味、歸經、作用,幾乎就是專門為「氣陰兩虛」而生。

因為參葉就是人蔘的葉子,補氣的作用和人蔘沒有差別,只是力度沒有那麼大而已。但參葉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會「上火」,對不是很明顯的氣虛,進食參葉就比人蔘更合適了。

那麼,我們怎麼利用參葉來「滋陰補氣」呢?

參葉的進食方法很簡單。因為都是干品,可以用來泡水代茶,也可以熬水喝。對於秋季燥熱較盛卻又有點氣虛的人,是比較合適的。

此外,參葉也有好幾個「夥伴」,也就是適合一起使用的東西:

1.參葉麥冬茶:燥邪偏盛的時候,可以用參葉和麥冬一起泡水代茶,達到滋陰清熱的目的;

2.參葉五味茶:如果陰虛比較明顯的時候,可以用參葉和五味子一起泡水代茶。需要注意的是,因為五味子酸澀生津,燥邪較盛的時候不大適宜。

3、參葉西瓜皮茶:如果燥熱明顯,可以用參葉和西瓜皮一起熬水喝;

4、參葉蜂蜜茶:如果陰虛較明顯,有點乾咳無力的時候,可以用參葉熬水,再加點蜂蜜,起潤肺養陰之功;

總之,人蔘、西洋參這類滋補品,現在有不少人選用。而秋季養肺,生津潤燥基本是主旋律,相比之下,人蔘或西洋參可能容易有點上火,不利於潤燥清熱。

而參葉就基本沒有這個擔憂了。如果再根據具體的情況,配合上面說到的麥冬、五味子、西瓜皮、蜂蜜等等,益氣生津,對於氣陰兩虛是非常合適的。

最後指出一點,參葉雖然只是葉子,但也屬於人蔘的範疇。所以,進食參葉的時候,最好不要同時進食蘿蔔;此外,無論泡水還是煎湯,最好不要用金屬的器具,盡量選擇陶制容器較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養生談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誰的夢才是紅樓一夢?寶玉?黛玉?答案真不是你想的
賈母的小飯桌,寵愛姑娘們的風向標,誰最受寵

TAG:文化養生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