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對這些人來講,「自助結賬」=「不偷白不偷」

對這些人來講,「自助結賬」=「不偷白不偷」

很多超市都有了自助結賬的功能,在顯示屏和掃碼器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醜陋的事實:在這條結賬通道上,有許多店內行竊。「行竊」這個詞不準確,預防損失的人更喜歡稱之為「外部收縮」。

超市自助結賬已經很普及了丨Wikipedia

通過自助結賬來行竊,已經不是什麼少數現象了,以至於現在出現了很多新詞語,來描述這個過程:比如明明要購買牛排,但在支付的時候輸入其他便宜商品的編碼,這個叫做「香蕉戲法」;如果一罐咖啡沒有被掃描就離開了傳送帶,叫做「繞過」;「轉換器」要費功夫一點,需要找個便宜商品的標籤,撕下來貼在更貴的商品上面。只要保證兩個商品的重量差不多,免得在包裝區域觸發異物警報。

稱重商品的單價是自己選擇的丨nytimes

通過自助結賬詐騙有多常見?如果按照匿名調查的結果來看的話,那真的非常常見

Voucher Codes Pro是一家在線發放優惠券的公司,他們調查了2634人,其中接近20%的人承認,自己在自助購物的時候有過盜竊行為,還有超過一半的人說,因為覺得不會被安檢發現,所以玩過自助結賬系統。2015年,萊斯特大學的犯罪學家研究了用手持掃描槍進行的自助結賬,也發現了存在很多行竊現象。在審計了一年裡的100萬次、共計2100萬美元的自助結賬交易後,他們發現,有接近85萬美元的商品沒有經過掃描結賬,就被帶出了商店

圖丨express

萊斯特大學的研究者們總結,盜竊如此容易,可能會促使那些本來不偷東西的人,也開始偷竊。相比較於直接走進商店買東西,顧客更可能在選購好商品後,根據折扣來買單。正如一位便利店員工告訴研究人員的那樣,「一般並不想偷東西的顧客可能會意識到,當自己買了20塊東西的時候,還可以免費再來5塊錢的。」

作者進一步指出,零售商應該對這樣的情況負責。儘管自助結賬節省了員工薪水支出,但同時也創造了犯罪的環境,把利潤放在了社會責任之上。

不管是出於社會責任還是經營壓力,一些零售商已經減少或停止了自助結賬。但事情還沒有結束。在全球範圍內,自助結賬終端的數量,在明年可能會達到325000個,這個數據在2013年,還只是191000。同時,在一些地方,偷竊行為受到懲罰的可能性卻在下降,即使商店經營者想要維權,不少公安部門也不會太過理睬,比如在2012年,美國城市達拉斯的警察部門制定了一項新政策:如果店內盜竊金額不超過50美元,可以不用次次都出警,到了2015年,最低金額提高到了100美元。

這樣一來,人們認為自助結賬比人工結賬更容易偷東西也就不足為奇了。「任何在自助結賬時付款金額超過商品一半的都是白痴。」在Reddit相關討論里,有一條評論如是說。全國商店預防盜竊協會通訊的主人芭芭拉·斯特布(Barbara Staib)說,「(盜竊者認為)在強迫顧客用自助結賬機的商店裡,偷竊完全沒有道德問題,事情就是這樣。他們不僅要你幹活,還會問你要錢。」斯特布相信,自助結賬使本來就有偷竊想法的人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其實,很多在商店盜竊的人,生活中都是守法市民,如果你在路上丟了20美元紙幣,他們都會追上你把錢給你,因為你丟了20塊錢,你同時還是個活生生的人。」但面對一個收款機器,這種想法就會改變,它會「給人一種購物者是匿名的感覺,」斯特布說,「這顯然助長了偷竊行為。」

圖丨theatlantic

這並不是說自助收款對每個人偷竊行為的影響是相同的。天普大學的心理學家弗蘭克·法利(Frank Farley)認為,很多商場盜竊者都有一種「T型人格」(譯者註:「T」是英文「thriller」的首字母),「購物這件事太日常了,以至於有點無聊,(偷竊)是一種讓日常變得更有趣的方式。(偷竊者)大都是冒險的、尋求刺激的人。」根據這個理論,一些T型人格的人會成為基地組織或黑手黨的成員,而另一些人則傾向於從超市裡偷一點乳酪和有機番茄。

編譯來源: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8/03/stealing-from-self-checkout/550940/

編譯:李小葵

編輯:窗敲雨

譯文版權屬於果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我才發現,原來小如塵埃的種子也有這麼美的花紋
吃過桂七,其他的芒果都是將就!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