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航空工業洪都史冰薇:從航模到航空科普

航空工業洪都史冰薇:從航模到航空科普

中國航空報訊:2012年7月,我考入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很快我加入了校航模隊。沈航的航模隊在全國高校的航模隊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多次獲得全國冠軍,名氣和西北工業大學航模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模隊相當。當然,想加入航模隊一點也不容易,從大一上學期的沈航最大階梯教室都坐滿人,過道還有人站著。300多人參加的彈射機製作、近200人參與為期3個月的練習機製作、完成後接受老師學長的考核,一輪輪下來只有23人成功進入沈航航模隊。幸運的我成為23人中僅有的3名女生之一,同時也是我們學院唯一加入航模隊的人。

難忘的航模經歷

然而,留在航模隊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輕鬆,我的驕傲很快被困惑、壓力、各種專業知識所打敗。CAD只是最低級的「玩具」,入門是CATIA三維畫圖。想會畫圖,在熟練應用軟體工具的同時你要具備固體力學、流體力學、飛行力學、總體設計、外形設計等知識。對於學材料專業的我,這些我連聽都沒聽過的專業名詞根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而其他的22名隊員基本都是飛行器相關專業,或多或少對這些知識有一定了解。那段時間,我整日泡在航模隊、圖書館,網上找資料,問學長、問老師,每個人都是我請教的對象,寢室晚上10點關門,我就9點50分從航模隊跑回寢室。天道酬勤,有志事成,在大一的最後一個暑假初,我憑藉自己的努力分配到了隊里的「對地偵查組」——這是一個全新的固定翼組,由於沒有太多比賽經驗,組裡的人必須要個頂個的實力擔當。解釋下,航模隊隊員是沒有暑假的,每年都會為各種全國比賽準備,而基本每年9到10月會固定參加航空工業杯的比賽,其餘時間視情況參加其他國內或國際比賽。這一次,我們組的目標就是要在去年的名次上前進至少五名。

和隊友在打磨某型號機翼。

針對比賽規則,老師、隊員們積極討論,初步方案是將飛機設計為摺疊翼飛翼結構。比賽流程是單兵持箱跑至規定地點,開箱、彈射飛機、飛機出箱、摺疊翼打開、遙控飛至偵查區域、飛機下方攝像頭對地面偵查區域偵查、將信息反饋至單兵、單兵接收信息遙控飛機返回、收起飛機並將信息準確傳回「總部」。這其實就是模擬單兵作戰武器偵查系統,我們也如同即將上了戰場的「戰士」。錙銖必較,嚴陣以待,經常為了修改數模至凌晨兩三點,然後第二天5點起床,抱著飛機裝車去郊區試飛。發現飛機結構、系統有故障現場調試,現場不能解決回隊里繼續改圖,用激光切割機、雕刻機切出木板、碳板,膠接、打磨、貼膜、裝系統、調試、外場試飛。臨近比賽的前幾個星期,組裡的隊員累了就在隊里的帳篷里眯一覺,餓了就去附近買一份盒飯。經過一次次的改正,我們終於以最好的狀態參加了比賽,並且實現了我們的目標。

其實,最辛苦的往往不是在成功後回首來時的路有多艱辛,而是在不知道自己何時會成功時不計付出的拚命苦幹。

我想成為隊里的飛手(航模隊中最牛的人),就註定要吃常人不能吃的苦。每天早晨5點半準時在北區操場和教練訓練,除非極端天氣。暑假裡每周兩次外場飛行,外場溫度40餘度,飛行場地必須無一棵樹,無一棟房,無一處陰涼,從早5點至晚6點全天在外面暴晒。飛手訓練人數從原來的20餘人逐漸降至個位數。休息之餘啃兩個麵包,翻朋友圈時看著同學吃西瓜、打遊戲、吹空調,心中一直默念,我的付出終究會成就一個不一樣的我。

我的家雖然離學校開車只有不到一小時的距離,但暑假從沒回去過。父母想我想得不行,有一次載著奶奶和小弟來學校看我。剛從外場回來到隊里,我媽看我愣了三秒,30多天沒見的我曬得黑炭似的。我領他們參觀當時在隊里工作累了可以休息的地方,實際就是一個不足5平方米的小倉庫,除了我的一張摺疊床,屋子裡堆滿了工具和器材。說實話,當時我真沒覺得有多辛苦,倒是媽媽的眼淚瞬間流了下來,爸爸不語。而我還笑著說:「隊里都是男生,有一個小屋子能睡覺已經不錯啦,吃完睡一覺,睡醒接著干,多爽!」現在的我已經工作三年,想想當時的5平方米,可能連我兩個行李箱都已經放不下了。

有苦就有樂。組員之間的默契配合,老師教練的細心指導。吃飯時即使僅剩一個盒飯,也是大家平分,這裡沒有差異,只有擼起袖子加油干。外場熱到爆表,學長們總能弄出幾個西瓜、幾棒玉米、幾條魚,生火燒烤,那味道,真是別有一番風味。熬夜奮戰中也會因一個小小的成功而歡呼雀躍、手舞足蹈。記得第一次項目發的300元工資,興奮地給家裡打電話,「媽,我掙錢了」;記得我們組憑藉某型號模型獲得航空工業國際無人飛行器創新大獎賽固定翼類全國一等獎的徹夜狂歡;記得我們各組組長去北京參觀博物館的喜悅,記得在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咬牙堅持,哭過的淚、流過的汗,終究讓我與飛行器結下不解也不能解的情緣。

大學四年,收穫太多。我最在意的,是我把其中的三年交給了航模,因為它,終於讓我體會了什麼是堅韌,什麼是奮鬥;因為它,終於讓我體驗了「無兄弟,不飛行」的血與淚、苦與樂,因為它,終於讓我徹悟了「人生在於經歷、在於積累、在於沉澱」的人生真諦。

航空科普,另一片天地

2016年7月,我入職航空工業洪都,這是我大學製作的某型號模型真正生產的地方。2017年下旬,我開始負責我單位的團委工作。2018年6月,在公司團委的號召下,我單位團委承辦赴團林小學航空科普活動,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對小朋友進行航空科普。

和麻丘中心小學孩子們在一起。

實際上,小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活潑得多,我們演話劇、提問題、做體操、飛模型、玩拼圖、發獎品,總是有幾個調皮的小朋友探出好奇的腦袋插幾句話,做幾個搞怪動作。當我們把電腦打開,連接好模擬器,把音響調到最大,推動搖桿音響里發出「嗡嗡」的發動機轟鳴之後,所有小朋友都安靜了,緊接著是爭先恐後地想自己嘗試飛行。

我成功地吸引到他們了。

排好隊、落座,按照我的話,小小的手小心翼翼地輕捏搖桿,眼睛緊緊盯著顯示屏,生怕自己操控的小飛機出現一點意外。旁邊的小朋友或是看著他的操作,或是看著顯示屏飛機的飛行狀態。那一刻,我感覺得到,他們對於飛行的好奇,對於飛行的渴望,就是曾經的我。「年輕十歲不是夢」,這是我活動之後發的朋友圈動態,不僅僅是因為年齡,更是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瀋陽航空航天大學航模隊里種下的飛行夢,通過三年的磨鍊讓夢生根發芽,而小朋友在我懷裡操縱飛機的那一刻,我想,我也為他留下了一抹天空藍,種下了一個航空夢。

結合後來科普的江西師大附屬小學、麻丘中心小學、心遠中學等學校的經驗,我發現,科普工作最重要的是一個關鍵詞——因地制宜。不同的授課對象有不同的理解能力,不同的接受範圍,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時,就要有不同的授課內容、不同的關注和吸引點。而且科普的內容完全可以做成一個系列和一個系統。系列是針對這一所學校的某段年級學生,定期開展科普,內容之間具有聯動性,就像電視劇一樣,給學生循序漸進,而不是看過玩過圖熱鬧。系列講究縱向的一個「深」字;系統由多個系列組成,講究橫向的一個「廣」字。對於大多數學校的相近年級段學生,可講授同一系列的課,對於另一個相近年級段,講授另一個系列的課。這樣,從深度到廣度,把科普工作從零星的「幾頁紙」,做成一本書,再精簡至目錄,這應該是我目前需要做的工作。希望我的「航空發展史」可以感染更多青年投身到航空科普教育中去,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幫助講師們更好地進行航空科普,希望今天種下的航空種子在將來會成為祖國航空棟樑。而我,而我們,依舊做好平凡卻又不平凡的種夢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叢書首發 論壇開幕……「科技月」來了!
「藍軍」突襲!空工大學員綜合實踐教學活動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