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她全家慘遭武則天滅門,自己被貶為奴,卻最終靠才華征服女皇

她全家慘遭武則天滅門,自己被貶為奴,卻最終靠才華征服女皇

「漢家婕妤唐昭容,工詩能賦千載同。自言才藝是天真,不服丈夫勝婦人。」這是中唐詩人呂溫的一首贊詩,詩中強烈誇讚「不服丈夫」的唐昭容,正是名列「四大才女」的上官婉兒

家世「顯赫」

說起上官家,光看「上官」這個姓,就知道人家祖上闊過。

事實上,上官家何止祖上闊過,上官家就是很闊——上官婉兒的爺爺上官儀,就位極人臣、官至宰相

這上官家怎麼看都是名門!

更有傳聞在婉兒出生時,她的母親鄭夫人做了個夢:夢見一個巨人給了她一桿秤,鄭夫人很懵:俺家又不賣大米,要秤幹啥?巨人指了指鄭大嫂的肚子,說:替你家娃拿著,你娃是大唐詩詞大會未來的評委!(「持此稱量天下士」)

婉兒本該含著金鑰匙長大,可惜命運卻來了個急轉彎:公元665年,因為得罪天后武則天,上官儀連同家族所有男丁都領了盒飯,女眷則被打入掖庭勞改,一代豪族上官家從此沒落。

此時的上官婉兒年僅1歲,尚在咿呀學語,也跟母親一起加入了勞改大軍。

男丁領盒飯,女眷在勞改!命運看似已經吞噬了上官家族,可是卻給上官家留了兩條縫隙:一是上官家族優秀的基因頑強的遺傳給了上官婉兒二是婉兒優秀的母親鄭夫人。

夾縫中的小草總是異常頑強,勞改的婉兒,在老媽的教導下,不僅熟讀經史,而且能文善詩。

逆襲為相

盛世大唐是屬於詩的時代,而能作詩的女子,就如同今天的代碼猿一樣,哪都招人待見,而因為上官家族的不幸,與橫飛的才華相伴的是上官小婉對世事的早熟。

公元677年,上官小婉的才氣居然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天后召見:聽說你很有才,整兩句,給我聽聽唄。

上官小婉張口就是那首著名的《彩書怨》: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余。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這首閨怨詩,放在整個大唐,都絕對屬於第一梯隊,尤其一句「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余」更被千古傳唱,而上官婉兒的詩作,正如玉簪花一樣幽怨傷感,在《鏡花緣》中,上官婉兒被直接描繪為玉簪花神

正是這首詩,讓武則天拍大腿誇讚,當場打出了「666」:寫的不錯,來給我當小秘!

PS:這次會面應該非常精彩,可惜具體細節已經散佚,只能遐想。這首《彩書怨》大概率是這次會面多年之後,寫給自己心上人——太子李賢(廢)的,至於這次會面的具體詩作,已經非常可惜的散佚了。

從此以後,大唐掖庭少了一個能文善詩的婢女,而大唐的宮闈則多了一位才華橫溢的「才人」,她名義上屬於皇帝李治(675年已經重病),實際上卻屬於天后武則天。

彼時,一個已是暮年,而另一個豆蔻芳華,一個已在男權社會攀上高峰,而另一個的人生剛剛啟程。

不久之後,上官婉兒的才名就已經聞名遐邇,皇子李顯(後來的唐中宗)就經常對著這位小姐姐流口水,但是婉兒初戀的目光則聚焦在另一個人身上——李賢

可惜,一個生在帝王家,一個常伴天后旁,這註定了是一場無果之戀:李賢是地位最高的皇子——太子,本有希望繼承帝國權柄,卻與天后武則天理念不同,最終被逼自殺。為此,婉兒寫下了「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沉痛祭奠自己的初戀。

其實,寫詩只是上官婉兒技能包里的基本功,在武則天的身邊,上官婉兒又解鎖了政治才華

一開始,婉兒只是寫寫後宮的文書,而隨著天后一步步進階為女皇,她的業務範圍也擴展到了國政,武周的很多決策都出自上官婉兒。再後來,甚至參與批閱百官奏章,人稱「巾幗宰相」,成為武則天身邊最重要的女人。

當年的掖庭婢女,硬是靠著才華,走向人生巔峰,逆襲成為一代「女相」!

紅梅妝傳說

自從李賢死後,婉兒的感情一度空白,直到張昌宗、張易之兄弟的出現。

二張兄弟雖然不學無術,可是膚白貌美嘴甜,是暮年女皇的小奶狗,經常出入女皇的後宮。

長年孤寂的婉兒就可以經常遇到這倆帥氣的小奶狗,某天,婉兒遇到了張昌宗,正值青春的婉兒感慨:這小奶狗真帥。

於是,兩人互相對視得久了一點,偏巧,這一幕卻被女皇看見了,後果很嚴重:女皇吃醋了,拔下隨身武器——金簪直刺婉兒。

這一刺顯然有當年越女劍的風采,從此,上官婉兒就留下了「黥(qíng)面」——被頂頭上司毀容了。

不過,上官婉兒就是上官婉兒,乾脆在傷疤處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沒成想,這樣一來,整個人更漂亮了!

這下反而引領了大唐的時尚——後宮都開始競相模仿,這就是「花梅妝」的傳說。

奉詔評詩

公元705年,女皇和她的武周在「神龍政變」中黯然謝幕,李唐復辟,當年不太起眼的李顯則被擁立為帝,他就是唐中宗。

此時的上官婉兒已經41歲,但對49歲的李顯來說,婉兒仍然是當年那個皇子眼中皎潔的白月光,仍然可以輕易牽動自己內心的悸動。

於是,已過不惑之年的上官婉兒,被封為昭容(九嬪之一),繼續活躍在李唐王朝的政壇。

婉兒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賽詩,舉辦大唐版的詩詞大會,這會的評委便是——上官婉兒。

賽詩、評詩這事吧,看起來沒什麼,但實際上難度比較大——自古以來就有文無第一的說法,所以要給一群詩人分大小高低,這個很難。

但是,這事卻難不倒上官婉兒!

當時詩壇有兩大難分勝負的高手,沈佺期與宋之問,這倆人並稱「沈宋」,難分軒輊,就決定使出吃奶的勁,在這次詩詞大會上一決雌雄。

這倆人過關斬將,殺入決賽,一度斗的難分難解、不分公母,最後各出絕招:

沈佺期寫的是:「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回。雙星移舊石,孤月隱殘灰。戰鷁逢時去,恩魚望幸來。山花緹綺繞,堤柳幔城開。思逸橫汾唱,歡留宴鎬杯。微臣雕朽質,羞睹豫章材。」

宋之問寫的是:「春豫靈池會,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鬥牛回。節晦蓂全落,春遲柳暗催。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鎬飲周文樂,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上官婉兒看了看,把沈佺期的詩從彩樓上扔下,說:「你倆水平其實差不多,但是最後一句:老沈顯然是寫不下去了,是硬湊上去的;而老宋的最後一句,卻回味無窮。所以是老宋贏了!這一番話,在場老沈、老宋以及全大唐的詩人,無不嘆服!

機智避險

話說當年女皇登基,一路血雨腥風,基本是踏著老李家的屍骨上位的,在那段時間,老李家可被老武家欺負慘了。

後來李唐復辟,可是李顯卻並沒有解開老武家和老李家的矛盾疙瘩,甚至由於李顯和武三思是兒女親家(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崇訓),武三思的地位不降反升。

在這個過程中,依附皇后韋後生存的上官婉兒,也與武三思家族關係不錯,反而是太子李重俊,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甚至一度有立安樂公主當「皇太女」的傳言。

這個結果惹惱了太子,在公元707年發動了景龍政變,殺死了武三思一家,轉而進軍皇宮,要把婉兒也一併處理掉。

在這危急關頭,上官婉兒臨危不懼,跑到唐中宗這:皇帝,你兒子這是要造反啊!咱可是在同一戰壕啊。現在是要殺我,等一下要殺韋後和您,咋辦?

唐中宗想想也對,在「伸頭一刀、縮頭一刀」之間決定拼一下,和韋後爬到城樓上,一通大義凜然的訓斥,居然立刻撥亂反正:領頭將領幾乎全部當場被反殺,太子李重俊也在逃亡路上被殺。

本是人生一場大難,可是上官婉兒卻臨危不懼,實現了緊急避險。

然而,由於唐中宗實在是素質有點問題,大唐的宮闈始終不穩:公元710年,又發生了韋後之亂,唐中宗本人遇害,李隆基等人迅速平叛,這一次不但韋後、安樂公主授首,連上官婉兒也成了這場政變的血祭,永遠閉上了美麗的雙眸。

觀上官婉兒的一生,出生時便遭遇了一場滅族的血腥屠殺,人生訣別時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她的一生,曾經卑微如同螻蟻微塵,蜷縮於掖庭;也曾光耀如同文魁星,掌管天下文宗。

她有絕世容顏,卻從不僅僅以色侍人,她的才華足以讓她權掌中樞,稱量天下。「勢如連璧友,心似嗅蘭人。上官婉兒留給我們的,是她傳奇的一生,她的謀慮、她的詩,以及她的風華絕代。

她活出了一個女子獨有的風骨,哪怕再艱難的困境,也要去爭取,勇敢逆轉自己的命運,努力綻放自己的光彩,即使是流星划過天際,不能如明月持久,也要讓天下瞻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90後都已經禿了?別慌,古人也被脫髮問題困擾過
他是最早的婦女之友,把中國戲劇推向了新的高峰,卻在史籍中只有寥寥幾筆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