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憲宗與明孝宗一念之仁,天下稱頌其盛德廣大,究竟所為何事?

明憲宗與明孝宗一念之仁,天下稱頌其盛德廣大,究竟所為何事?

作者:史遇春

朱見深(1447~1487),即明憲宗(1464~1487在位),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母孝肅皇后周氏。

土木之變後,朱見深之父朱祁鎮被瓦剌擄去,其叔父朱祁鈺即帝位。

景泰三年(1452),明代宗將朱見深廢為沂王,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後來,明廷又有奪門之變,朱祁鎮復辟。

天順元年(1457),明英宗再立朱見深為皇太子。

天順八年(1464),明英宗駕崩,皇太子朱見深繼位。

按照一般人對權勢趨附與獨佔的心理,按照一般人睚眥必報的態度,猜想,朱見深被朱祁鈺廢掉太子之位,他一定會對叔父懷恨在心。

有這樣的判斷之後,可想而知,在朱見深主政之後,關於朱祁鈺的話題,朝臣可能會如此面對:

趨炎附勢、無恥無畏者,可能會要求對朱祁鈺進行清算;

心懷畏懼、不願多事者,可能會對朱祁鈺諱莫如深、沉默不言;

至於說,請求朝廷正確面對朱祁鈺、肯定他對大明江山的貢獻者,大約不會存在;大約,這樣的事,也不可能發生。

不過,這世間的事,也有超乎意料之外者。

話說,朱見深登基之後,到了成化三年(1467)農曆五月,荊門州學訓導高瑤上書直言,陳列十事。

高瑤所陳十事,其中之一即為:

「正統己巳之變,先帝北狩,陛下方在東宮,宗社危如一發。使非郕王繼統,國有長君,則禍亂何由平、鑒輿何由返?六、七年間,海宇寧謐,元元樂業,厥功不細。迨先帝復辟,貪天功者遂加厚誣,使不得正其終,節惠隮祀,未稱典禮。望特敕禮官集議,追加廟號,盡親親之恩。」

高瑤在上書之中,提及了朱祁鈺在土木之變後為社稷所做的貢獻,請求朝廷追加朱祁鈺的廟號。

高瑤此舉,其膽識氣度,就令人敬佩不已。誰都知道,這可能是掉腦袋的事情啊。

高瑤此舉,也是對歷史負責。朱祁鈺八年皇帝,說抹殺就抹殺嗎?他可是貨真價實、清清楚楚地坐了八年皇位的。

高瑤此舉,也可以看出當時人的氣節。或許,這種氣節已經不為遙遠的後世所認同,但是,僅這份對氣節的堅持和勇氣,就值得後世好好學習。

高瑤上書之後,時任左庶子的黎淳馬上上疏,對高瑤進行彈劾。

這位黎淳,字太朴,湖廣華容(今湖南華容)人。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參與修撰《大明一統志》。成化中,擔任為皇帝講解經史的職官;升任太子宮中的左諭德;《睿皇帝(英宗朱祁鎮)實錄》修成,升左庶子;《續資治通鑒納目》修成,升任少詹事;又升吏部左侍郎。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中,調升南京工部尚書,旋又改任禮部尚書;辭官回鄉,進黎淳為一品榮祿大夫;病逝,終年70歲;朝廷賜祭葬,謚文僖。

黎淳彈劾高瑤,說是高瑤犯了死罪,並明確指出,高瑤的死罪有二:

第一,誣衊先帝不明;

第二,陷害陛下不孝。

黎淳還說,高瑤的舉動,並不是要尊崇郕王(朱祁鈺),而是要為那些邪僻小人鋪排進用的階梯;他認為,高瑤的背後,肯定有小人在主使。

對於高瑤的上書,朱見深並沒有動怒,也沒有處罰,只是平靜地御批道:

「景泰(即朱祁鈺)以前的過失,朕都未嘗介意。這難道是做臣子的應該討論的嗎?黎淳的上疏,是要奉承諂媚、希冀恩寵嗎?高瑤、黎淳的奏章,全都沒有必要施行。」

這個事情,在皇帝的批示下,便停止了。

後來,幾經周折,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朱見深下詔,恢復朱祁鈺的帝號,謚恭仁康定景皇帝;並下令,按帝陵的規格,整修朱祁鈺的陵寢。

對於此事,《萬曆野獲編》的作者明人沈德符說是:

在朱祁鈺被朱見深追崇之後,黎淳應該對他當年彈劾高瑤的上疏有所回應,他應該自己引退才是。此後,他竟仍舊留在皇帝身邊,為侍從之官。黎淳從成化三年(1467)上疏彈劾高瑤,其疏不行,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朱見深駕崩,他首尾在朝21年,不知他對此事做何想?一直到弘治四年(1491),黎淳才以南京禮部尚書致使,他又是多麼地厚臉皮啊?

以上為朱見深一念之仁,免去了一場鬥爭殺伐,天下稱頌其盛德廣大,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說完明憲宗朱見深的事,再來說一說明孝宗朱祐樘的事。

朱祐樘為朱見深的第三子,其生母為孝穆太后紀氏。

據傳,紀氏是廣西紀姓土司之女。當年,紀姓叛亂,朝廷平定後,紀氏被俘入宮。在宮中,朱見深偶遇紀氏,見她美貌聰敏,留宿一夜,紀氏遂懷孕。後來,此事為寵冠後宮的萬貴妃所知,她命宮女查證並處理掉紀氏的孩子。宮女仁厚,回復紀氏未孕。後萬貴妃將紀氏貶居冷宮。紀氏於冷宮偷偷生下朱祐樘。萬貴妃得知後,又派門監張敏去溺死新皇子。張敏將嬰兒秘藏哺養,廢后吳氏也施以援手。萬貴妃數次搜查無果,朱祐樘才得以吃百家飯長至六歲。後張敏為朱見深梳頭,朱見深感嘆:眼看朕年老,卻還無子。張敏連忙伏地道:萬歲有子。朱見深問知情由,命接來皇子。次日,朱見深頒詔天下,立朱祐樘為皇太子,封紀氏為淑妃。隨即,紀氏暴亡,張敏吞金自殺。都說紀氏與張敏之死,與萬貴妃有關。朱見深之母周太后擔心萬貴妃對太子下手,就將孫子朱祐樘抱養在仁壽宮,才使太子生活安全。

不過,後宮之事隱秘,莫知其是非曲直、真假虛實。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萬貴妃病死;朱見深也因悲傷過度,於八月去世;皇太子朱祐樘繼位。

弘治初期,朝臣有上疏建議,請求治曾任錦衣衛都指揮使萬喜等人的罪,並籍沒其家。

參與處理這一上疏的當事人——明人尹直在其《謇齋瑣綴錄》卷八中,對相關情況作了記述:

當今皇上剛即位,縣丞徐頊就上疏,請求皇帝理清皇妣(即紀氏)薨逝的緣由,以復不共戴天之仇。

看來,這一上疏之中,還曾用了「復不共戴天之仇」的言辭。想一想,這問題有多麼嚴重啊!

這一上疏中提到的萬喜,就是萬貴妃的弟弟。

當日,萬貴妃得寵,萬喜為指揮使,與其弟萬通、萬達等,全都十分驕橫。成化年間,萬喜升任都指揮同知,萬通為指揮使,萬達為指揮僉事。萬通死後,朝廷升遷萬喜為都督同知,萬達為指揮同知。

對於朝臣請求治萬家之罪的上疏,朱祐樘沒有許可。

假如說,當日萬貴妃的確毒死了朱祐樘的母親紀氏,那麼,無論從天理還是從人情角度看,這個時候,朱祐樘追究其事、洗刷冤屈、報復怨毒都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過分的。

但是,朝臣提議之後,朱祐樘並沒有馬上清算萬家,他說是:

事實情況並不明了,不可聽風行事。況且,如果對萬家進行清算,先帝生前那麼寵愛萬貴妃,如此行事,如此對待萬家,恐怕會傷了先帝在天之心。

關於此事,據尹直所述,最後的擬定御批是:

宮闈往事,朕承皇太后以及母后的教諭,心中十分清楚。你們說的那些話,都是外面虛浮的妄議。既屬浮議,那麼就難以著手尋訪查究,所以,一切相關情況,姑且從輕處置,云云。

可以說,朱祐樘的一念之仁,完全出於他對先帝的一片孝心,他的行為,也超越了很多古往今來的帝王。

當然,朱祐樘這麼做,也是內閣大臣劉吉等人從中周旋保護的結果。

如此一來,免去了一場清算血腥,天下稱頌朱祐樘的盛德廣大,似乎也在真確之論。

(全文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塵境心影錄 的精彩文章:

以書生竭力抗禦朱棣、屢挫燕兵的建文忠臣下
原創 請人吃喝也要小心嗎?試看武則天在位期間的一場飯局風波

TAG:塵境心影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