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陶淵明最不該被忽略的一首詩,句句飽含哲理,讀懂了受益終生

陶淵明最不該被忽略的一首詩,句句飽含哲理,讀懂了受益終生

提起陶淵明,很多人率先想到的應該是他的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

他是中國山水隱逸派的開山祖師,他所描繪的「桃花源」成了後世無數文人爭相追求的精神樂土。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他的一首很冷門的詩,也許很多人都沒讀過,但是詩中卻有三句千古流傳的名言,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讀懂了終生受益。

這首詩名為《雜詩》,全詩如下: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這是陶淵明晚年寫的一首詩,其中的「落地」、「盛年」、「及時」三句,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卻不知原來是出自陶淵明筆下。

這三句飽含哲理,即使是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所以說此詩應該算是陶淵明最不該被忽略的一首詩了。

詩歌開頭四句是在感慨人生之無常,生命之短暫。

人生來就像無根之木,無蒂之花,又宛若路上的塵土,隨風飄轉。

命運莫測,種種遭遇由內而外地改變著人的精神面貌,每一個人都已經不是最初的自我了。

這幾句和《古詩十九首》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飄塵」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這樣的慨嘆自古有之,只是在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出現特別頻繁,也許是和當時的戰亂動蕩有關吧。

皇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不安,百姓的日子也是朝不保夕,文人們會有這種人世無常的感慨也就情有可原了。

即使當時陶淵明歸隱田野,但也不可能完全脫離俗世,所以才會發出這樣的喟嘆。

但他畢竟是曠達的,接著的四句寫的便是他對美好人生的追求。

既然每個人都不是最初的自己,那麼又何必執著於骨肉血緣呢?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應該成為兄弟,何必要同胞兄弟才相親相愛呢?

遇到高興的事情,就該開懷大笑,及時行樂;有好酒就該呼朋喚友,邀請左鄰右舍一起暢飲。

《論語》中曾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陶淵明的「落地」一句也是這個意思。

雖然社會黑暗,人心不古,但是陶淵明還是沒有放棄對「美好」的追求。

他希望在那動蕩的年代中,人人都能相親相愛,互幫互助,就像《桃花源記》中「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而他這種與鄰同樂的思想也曾對後世文人產生了影響,杜甫在《客至》中就曾說「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只是這樣的場景在我們現代,尤其是大城市,恐怕是很難看到了。

接下來的最後四句是全詩的高潮,也是最發人深省的部分。

歲月如水,美好的青春年華一旦逝去,就不會再重來,就像一天中永遠不可能看到兩次日出。

既然如此,就該趁著還年輕,及時勉勵自我,努力奮鬥,畢竟歲月從不等人。

其實按照陶淵明這首詩的本意原來應該是勸誡人們及時行樂,畢竟人生苦短。

在那黑暗動蕩的年代,還能尋得些許歡樂,怎能不好好珍惜呢?

雖然有些人認為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有些消極,但它其實是特定歷史環境的產物。

時代不同,如今陶淵明這四句話也有了不同的含義,如今我們多用來勉勵年輕人該珍惜時光,努力奮鬥。

但無論是及時行樂 還是努力奮鬥,其實都是一種人生態度,很難說那種更得人心,畢竟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

整首詩雖然語言樸實無華,但是卻句句飽含哲理,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讀後受益無窮。

可是這樣富有哲理的詩作卻一直被忽略,也是令人不解啊。

- END -

作者:凱紫

看完的讀者,記得給凱哥點個贊哦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紫的詩詞之美 的精彩文章: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唐朝最幸運的詩人,憑藉一首詩當上大官的乘龍快婿,羨煞旁人

TAG:凱紫的詩詞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