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姜子牙法力不及十二金仙,為何卻能呼風喚雨?或藏元始天尊一秘密

姜子牙法力不及十二金仙,為何卻能呼風喚雨?或藏元始天尊一秘密

文:白馬晉一

《封神演義》第三十九回,聞太師略施小計,以帝國安全之名道德綁架了費仲、尤渾,脅迫這兩個臭名昭著的佞臣協同老將軍魯雄出征。這支毫無戰鬥力的討伐部隊,無疑是給西岐方送上了一個大禮包。當然,對於這個硬仗之前送上門的甜點,姜子牙只能笑納了。興許,若干年後姜子牙回顧一生所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恐怕就僅此次他表現得最為從容和得意了。

毫無疑問,姜子牙要踩著費仲、尤渾的肩膀,好好地盡情發揮。

且來看原著描寫,「(姜子牙)點兵上山,三軍怕熱,張口喘息,著實難當,又要造飯,取水不便,軍士俱埋怨不顧」。值得一提的是,交伐時節大概在酷暑,「太陽真火煉塵埃,烈日煎熬實可哀」,在如此極端天氣下,大軍卻安置在遠離水源且無高樹遮擋的山頂,自然是叫苦連天。子牙似乎還要施展老頑童本色,「點名散給,一名一個棉襖,一個斗笠,頒將下去。」

眾將士面面相覷,暗暗叫苦道,丞相這是要拿我們尋開心啊。

得令的南宮适、武吉二將聽罷,甚是驚訝,「此時天氣不可當,還上山去,死之速矣。」眾軍領了衣物,紛紛苦笑曰:「吾等穿將起來,死的快了。」但見子牙將臉色一沉,祭出令牌道,違令者斬。眾將士默然。

顯然,姜子牙這是故弄玄虛,同時又急切地表現自己。那麼,觸發他行為的誘因又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即是立威。

原來,在姜子牙拜相之前,曾有過不太光彩的職業履歷。尤其在朝歌那數年間,諸事皆不得意,寄人籬下,做一些時人看起來頗為下等的攤販生意,即便是卑微地打拚,事業卻始終未見起色,鬧到最後,竟連老婆都開始嫌棄他了,囔囔著要到「民政局」鬧離婚。本來這些難堪往事,姜子牙自己緘口不言,西周恐怕也沒多少人知道。但隨著商周陣營交鋒日烈,資訊互通愈發頻繁。譬如原著三十五回,商將晁雷被周軍擒拿,就曾豎目大喝子牙曰:「汝不過編履賣面一小人,吾乃天朝上國命臣,不幸被擒,有死而已。豈肯曲膝求生?」晁雷口無遮攔,這一下全把姜子牙老底都給端了,說得他臉紅一陣白一陣,可以想像,與場將士紛紛掩面失笑。

應該說,姜子牙這些不太漂亮的從業經歷,無形中給他的施政帶來阻力。他急需一場鐵腕的正名之仗,證明自己實堪「相父」之名,並藉此同早前的攤販形象做出切割。這是子牙動機其一。

再來看其二。

姜子牙當年被其師請下昆崙山,元始天尊給出的理由便是「學藝不精」。姜子牙專業技能不夠紮實的弱點,隨著商周陣營交鋒的深入,充分表現出來。譬如在遭遇張桂芳以及九龍島四聖時,姜子牙多次落荒而逃。西周眾將又不是瞎子,姜子牙在大庭廣眾之下狼狽形象盡收眼底,即便他們嘴上不說,心裡肯定暗自嘲笑,這真是一個草包主帥。姜子牙不雅戰績,似乎和當年周文王渭水之濱大張旗鼓邀其出山的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久而久之,難免被貼上「水貨」標籤。

在這樣前提下,姜子牙非常有必要打一場由自己主導的翻身仗!

再看姜子牙如何操作?只見他胸有成竹,端坐在帳中,命令左右,速去營後造一座三尺高土台。偏將武吉領命而出。不多時,土台造完,子牙上台,披髮仗劍,望東崑崙下拜,布罡斗,行玄術,念表章發符水。且看原著描寫,「子牙作法,剎時狂風大作,吼樹穿林。只颳得颯颯灰塵,霧迷世界;滑喇喇天摧地塌,,浙瀝瀝海沸山崩。幢響如銅鼓振,眾將校兩眼難開;一時間金風撤去無蹤影,三軍正好賭輸贏。念動玉虛玄妙訣,靈符秘授更無差;驅邪伏魅隨時應,喚雨呼風似滾沙」。

某種程度上,這應該算是人類交鋒史上一場頗為想像力的氣象戰。方才還是酷熱難耐,轉眼便成天寒地凍。周兵因為先前早做準備,紛紛披了皮襖,誠如子牙所算計,士兵們「感丞相恩德,無不稱謝」。這個領導威望,算是在基層樹立起來了。至於遠道而來的商軍,可就沒有那麼幸運,在凜冽的風雪聲中僵住了,領軍的魯雄、費仲、尤渾本就是凡夫,無甚法術,只能抱團蜷縮在營地里一籌莫展。接下來周軍要做的,便是輕鬆收割戰果。

行文至此,有讀者恐怕要跳將出來,看來這姜子牙還是有些本事的嘛,呼風喚雨,倒轉日雪,都是些大能耐啊。當然,細細打量,事實卻另有機妙。

在原著描述中,姜子牙作法之時,要立於土台之上,先望東崑崙下拜,祭出秘授靈符,念起玉虛妙訣。這些行為看似不經意,裡面可大有學問。

其實,在許多古典小說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情節描述,頗為名望的道人或巫師,受他人所託,行使一些法術,常見的步驟便有仗劍披髮,口中「念念有詞」,然後「燒幾道紙」、再以劍往空中「虛畫幾圈」,流程完畢,便能移山倒海、呼風喚雨了。這些道人或巫師的操作,就是演繹神的意旨時所用法術,又稱符篆和咒語。符篆可以看做是同神靈交流的文字,咒語則是交流的語言。

而在這些環節當中,施法者都要掐相應的訣,即指在手掌、手指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間結成某個固定的姿勢,這樣的動作行為,可以起到感召神靈、摧伏邪精的作用。又由於在神話世界裡,神仙譜系極為龐大,各教派的訣目也會有所不同,以《封神演義》為例,已知的教派就有闡教、截教等,而教派當中,不同的分支部門也有各自的主神,請神時念動的法訣,可以是諸神尊名,比如玉清訣、太清訣、上清訣、北帝訣等,有時為諱尊神名,不便直接提及,可改用其坐騎、法器等來代表,譬如,請太乙天尊臨壇,術士往往掐的是獅子訣(太乙天尊坐騎為九頭獅子)。當然,有時也可用尊神所處道場替代,譬如元始天尊,他就坐鎮玉虛宮,姜子牙所掐的「玉虛訣」,其實便是遙請天尊出手相助。

換言之,實力遠不及十二金仙的姜子牙,在眾目睽睽之下,用了瞞天過海之計,引導三軍將士認為自己法力高強,可呼風逐日,掌控炎寒。而這些,有利於推動自己在西周政權中權威的確立。但從實質上看,這都是元始天尊暗中相助的結果,姜子牙無非前台跳大戲的角色。而天尊之所以願意配合這個不太成器的徒弟,甘當不露臉的托,理由很簡單,即姜子牙能夠迅速在軍中站穩腳跟,儘早地確立核心話語權,這對於封神計劃後續的推進,無疑是極有益處的。同時,天尊隱於幕後親自操刀戰局,有吹黑哨之實,而無拉偏架之名,即便將來三教對質,也能很好地免於背離戰爭公平原則的指控。極有一種可能,在姜子牙領「封神榜」下山之時,二者就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這也有了「秘授靈符」之說。由此亦可窺之,元始天尊為了全面落實封神項目,蓄謀已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誕生地究竟位於何處?昆崙山或藏鮮為人知密碼!
曹操究竟有多強大?匈奴軍團分裂五大陣營,還將一個女人乖乖送回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