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八一五」致香港:歷史的回聲 深刻的警醒

「八一五」致香港:歷史的回聲 深刻的警醒

來源中國軍網

井延坡工作室丨「八一五」致香港:歷史的回聲 深刻的警醒

井延坡工作室

74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終於贏得勝利。也就是在那一天,香港結束了3年零8個月的日佔時期。

讓我們將時針回撥到1941年12月8日。距離震驚世界的襲擊珍珠港事件剛剛過去6個小時,另一場偷襲便在「東方之珠」上演。日本法西斯軍隊出動36架轟炸機襲擊香港啟德機場和九龍灣水上飛機停泊處,港英當局軍用、民用機隊遭受毀滅性打擊。與此同時,日軍艦隊也從海上封鎖了整個香港。

自12月8日日軍空襲香港並封鎖海面,至12月25日時任港督楊慕琦簽署降書,香港戰役僅僅持續18天就宣告結束。而事實上,日軍突破號稱「新界馬奇諾防線」的「垃圾灣防線」,僅僅用了2天;攻擊港島用了7天。也就是說,駐港英軍的實際抵抗時間,甚至不足10天。

這是一個大大出乎作戰雙方意料的結果。戰前,英軍方面樂觀地認為:九龍半島的防線至少可以守半年,整個港島可以守一年。而日軍最初的估計是:半年時間才可以拿下整個香港。

1941年12月11日中午,英國守軍司令莫德庇下令撤出九龍和新界。圖為經過新界地區的日軍228步兵聯隊。(資料圖)

英軍對香港的戰略地位曾高度重視——香港有「東方直布羅陀」之譽,水陸交通便利,維多利亞灣水深浪緩、港灣寬闊,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成為英國遠東艦隊的母港。自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到1941年時任港督楊慕琦向日本無條件投降,英國在香港的殖民歷史正好持續了一百年。

在這一百年的時間中,英國成功將香港經營成了在遠東地區賺取利益的「橋頭堡」。這裡不僅是遠東地區的重要海運樞紐,更有無數來自中國內地的資源從此轉運海外。然而,無論這一百年間,香港在英帝國進行經濟掠奪、軍事干涉的布局中做了多少貢獻,說到底不過是距離不列顛群島航程18000多公里的一塊「飛地」。於是,當二戰的烽火在歐亞大陸燃起,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固守或馳援香港都是沒有希望的,所以寧願削減投入香港的防務經費和守軍,以集中全力保衛本土,必要時就放棄香港。

據參加過香港戰役的加拿大籍士兵麥克唐奈回憶,當戰鬥進入殘酷的巷戰肉搏階段時,部隊曾接到丘吉爾的所謂「堅守」命令:不能投降,全力摧毀日軍,拖住他們,爭取時間,絕不妥協,不放棄香港島。

與這一「血性」十足的命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時任港督楊慕琦與日本侵略軍的議和速度。12月25日17時50分,楊慕琦派軍使與日軍師團參謀長阿部大佐商談投降事宜,18時20分楊慕琦親自到日軍38師團司令部,正式表示無條件投降,19時整與日軍23軍司令官酒井隆簽訂《停戰協定》。

從派出軍使進行實質性接觸,到最後簽署投降協定,總時間不過70分鐘,這個速度快得讓守島英軍自己都難以置信。

赤柱軍營炮台遺址。曲延濤 攝

當時駐守赤柱的英軍東旅指揮官華里士准將接到投降命令後不敢相信,請求進一步確認消息。但此時通訊已中斷,英軍指揮部杳無音訊。華里士便繼續指揮赤柱炮台的3座9.2英寸口徑大炮轟擊日軍,造成日軍較大傷亡。直至自己的副官帶回投降手令,他才下令交出武器。

香港戰役,日軍參戰3萬餘人,英軍參戰1.4萬餘人;日軍傷亡2000餘人,英軍傷亡1500餘人。從戰損比來看,傷亡剛過十分之一的英軍,很難讓大家相信他們已無力再戰。

在尚有抵抗力之時,便早早地放下武器,只能換來任侵略者魚肉欺凌、恣肆妄為的局面。

在日本侵略者佔據香港的3年零8個月的時間裡,在港華人陷入了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兇殘的日本獸兵白天當街搜掠市民,夜間則三五成群挨家挨戶破門而入。許多女人嚇得跑上樓頂,甚至失足墜樓而亡。就在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當日,日軍還在香港的大嶼山犯下了又一樁血案——銀礦灣屠村事件,燒殺、搶掠,殺害70餘名無辜村民……

回顧這段歷史的同時,我們要認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戰爭災難來臨之時,誰是香港這個中華民族被強擄的遊子牢固的依靠、堅強的後盾?

香港地區面積一千多平方公里,大小島嶼二百多個,地形複雜;九龍新界有垃圾灣防線之固,港島有憑山環水之險;居民一百七十萬,同仇敵愾,駐軍萬餘,備戰數載。英國身為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就算已是日落西山,工業實力依舊不容小覷,海空軍力量無法輕視,武器裝備不愁供給……

坐擁這麼多有利條件,打一場像樣的防禦戰絕不是「天方夜譚」。而英軍的一手「好牌」,在戰爭中卻打出了另外一番景象。

實際上,這樣的結局早在戰前就初見端倪。

戰前,英陸軍司令向丘吉爾首相報告說,我們討論過3套香港防務標準,即A、B、C三級,最後採取的是最低標準,也就是僅僅向香港提供支持拖延行動所需的最低限度兵力。

其實,英國對香港的戰略價值判定就一個字——「拖」!就算是執行這個「拖」字,還必須在前面加上一個「精打細算」的定語。

瞻前顧後、未戰先怯,用純粹的資本主義利己心態看待殖民地得失,香港保衛戰僅撐了18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一百年的時間,足夠三四代人在這片土地上成長。但當殖民者自家的利益受到威脅時,那些被殖民者的安危,便不在殖民者的考慮之中了……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靠得住的永遠是自己同根同族的親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特別是攻陷廣州後,侵華日軍即對香港實施封鎖,以切斷中國抗戰的物資供應線。中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為了香港同胞的安全和國際反法西斯鬥爭大局,曾提出過共同抵抗日軍的建議,卻被將香港視為自己利益自留地的港英政府嚴詞拒絕。

港英政府無條件投降2個月後的1942年2月,在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的領導下,港九大隊正式成立。一大批內地和香港有志青年拿起武器,同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展開了不屈不撓的革命鬥爭,成為3年零8個月中活躍在香港的唯一一支抗日武裝力量。

在九龍、新界的650多個村莊里,活躍著許許多多港九大隊隊員,寫就了無數軍民攜手抗敵的熱血史詩。偷襲啟德機場、炸毀日軍九龍第四號鐵路及軍火庫……成立於烏蛟騰村的港九大隊支援組織烏蛟騰小分隊戰績非凡。日軍對其恨之入骨,先後圍剿、掃蕩烏蛟騰村十餘次,但游擊隊在村民的保護下屢屢脫險。

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資料圖)

1942年9月25日拂曉,大隊日軍再次包圍烏蛟騰村,將村中的男女老少一律押往村前的曬穀場。日軍頭目在曬穀場當眾審問村長李世藩,先用甜言蜜語引誘,後以嚴刑酷法恐嚇,逼問游擊隊的情況。李世藩暈了又醒,醒了又暈,堅不吐實,最終壯烈犧牲。日軍又將另一位村長李源培押往溪澗,對其灌水拷打,燒煙灼背,馬蹄踏腹。李源培在殘酷折磨之下,依舊毫不鬆口。

抗日游擊戰爭是人民的戰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為了抵抗侵略,人民群眾甘願不惜代價保護為家鄉、為祖國而戰的青年。當時,香港民眾的家國情懷十分濃烈,有一個村子僅有18戶人家,卻有22個人去當了兵,與日寇浴血奮戰……

一批批中華熱血好兒郎,為了保衛香港、保衛祖國而殞身不恤。然而,耐人尋味的是,港九大隊無論立下多少戰功,無論在英、美等各盟國軍人中有著多好的口碑,港英當局都視若無睹,從未承認過這支抗日武裝,遑論他們的犧牲與功績。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英國利用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國際話語權弱小之機,在香港「捲土重來」,不戰而獲這片曾經被他們輕易放棄的土地。重又回來作威作福的港英當局,懼怕港九大隊及香港抗日民眾身上彰顯的國族意識、中華情懷,在二戰後的50餘年中,刻意埋沒甚至封殺他們的歷史業績。原因無他,湮滅這段可歌可泣的中華抗戰歷史,港英當局才好奴化香港老百姓,延續其殖民統治。

但是,先烈的熱血不會白流,祖國同胞從來沒有忘記他們。香港回歸之後不久,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隆重舉行「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陣亡戰士名冊安放儀式」,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將港九大隊犧牲的115名烈士名冊安放在香港大會堂供市民憑弔。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中華先祖兩千多年前的詠嘆,至今仍發人深省:「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執筆:劉興、馬嘉隆、丁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用青春之信仰引領奮進之人生
尹文傑的戰友:他會挺身而出,我一點也不感到奇怪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