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留給滴滴的時間不多了,超82%不合規車輛,拒不整改或將被下架

留給滴滴的時間不多了,超82%不合規車輛,拒不整改或將被下架

來源丨新芽NewSeed

作者丨寧澤西

近日,上海市交通委、市通信管理局的聯合檢查人員對「滴滴」、「美團」、「享道」、「首汽」等互聯網出行平台進行了上戶執法檢查。據悉,「滴滴打車」平台在「吃到」550萬罰單後,仍在為無資質的車輛派單。從近三天的「黑名單預警」數據上看,「滴滴出行」平台上的不合規網約車輛佔比均超過82%。

滴滴出行回應稱:正積極與主管部門溝通,持續推進網約車合規工作。但截至發稿前,「滴滴」仍未給出平台上不合規車輛的數量及具體清退時間。

雖然滴滴數次公開表態已清退多數不合規車輛。但是,在被要求7月7日前清退車輛後,上海交通委在文中直指滴滴未按此前要求啟動清退,且繼續在為不合規車輛派單。

有數據顯示,滴滴目前每日的訂單超過9成來自快車。對於滴滴來說,如若徹底清除不合規網約車,車輛銳減,運營成本隨之增加,將直接影響滴滴的根基。

「屢教不改」頻吃罰單,僅7月被罰550萬

根據2018年5月30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強網路預約出租汽車行業事中事後聯合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規定,針對各大平台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且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交通執法部門將提請通信管理部門,根據執法檢查情況依法依規處置,直至作出暫停發布、下架APP或停止互聯網服務、6個月內停止聯網、停機整頓處置等處罰。

早在6月,滴滴便因上海的一起網約車闖關逃逸傷人的交通事故被緊急約談。彼時,滴滴收到了6條關於合規化的嚴格要求,包括在6月底前全面自查統計梳理平台內無網路預約租車資質的註冊車輛並作清退;對前期被查獲並預警的黑名單中的不合規人員和車輛一周內立即清退等。

網約車監管平台數據顯示:今年6月,滴滴平台的日平均接單車輛數在54000輛左右;7月8日起,滴滴平台的日平均接單車輛數下降至40000輛左右;而7月18日起,滴滴平台的日平均接單車輛數又突然上升到54000輛,上升幅度高達25%以上。

而正是從7月8日起,交通執法部門密集發現,在路面執法檢查中查獲的部分非法網約車,在網約車監管平台上查不到實時訂單數據。

7月17日,市交通委執法總隊再次對「滴滴」和「美團」進行上戶執法檢查。

在「滴滴出行」上海分公司,執法人員指出,從近期查獲的多起案件來看,在網約車監管平台中查不到實時訂單數據,滴滴公司存在故意屏蔽不合規車輛訂單數據推送的嫌疑,執法人員針對數據推送不到位問題當場開具了《責令改正通知書》。

然而,據媒體報道,截止至7月24日下午4點半,上海市網約車監管平台黑名單預警系統共預警當日黑名單車輛15340輛,「滴滴出行」平台被預警不合規車輛數為1.28萬輛,占當日被預警車輛數的83.66%,且均為7月7日後其他平台已清退的不合規車輛。

執法部門再次立案處罰,並開具了當天的第二張《行政處罰決定書》,同樣罰款10萬元。

上海市交委開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交通執法部門表示,將繼續強化對網約車平台企業的執法檢查,並在現有的執法力度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網約車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頻次。同時,也正積極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其他執法監管舉措。

從血海狼窩拼殺出來的滴滴,如今又在合規的壓力下,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長達4年的合規博弈之路

當年在復盤投資滴滴時,朱嘯虎說:「總體看來確實滴滴每走一步都驚心動魄,每一步的運氣都很好,我們沒有犯錯,都是對手犯錯誤。」如今,滴滴似乎一直在以身試險。

早在2016年,網約車新政就對網約車行業做了規範化的管理,要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交通擁堵比較嚴重的城市,車輛須為本市車牌、駕駛員為本市戶籍(深圳包括持有有效的深圳經濟特區居住證)。此外,還對車輛尺寸、排量做出了要求。根據這一嚴格規定,符合條件的網約車及司機數量大幅度減少。

但顯然對滴滴的約束力很微弱。「過去這幾年,滴滴實際上根本沒有考慮監管機制的束縛,沒有考慮行業的整體發展,監管機制後來出台了,它還是以不執行監管機制的方式發展到目前的規模。」 交通運輸部出租汽車改革首席專家徐康明曾對媒體直言,滴滴過去的迅猛發展,一定程度上伴隨著對政府監管的無視。

經過兩次合併,滴滴如今已佔據中國網約車市場90%以上份額。

直到2018年滴滴順風車連續發生兩起惡性事件以及交通運輸部等十部門的聯合進駐式檢查,才讓滴滴踩下急剎車。

滴滴方面稱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為核心的考核指標——無限期下線涉嫌「非法營運」的順風車、組織架構的大調整、推動司機與車輛合規化,這些舉措對滴滴而言無異於一場重塑。

網約車變局

據統計,「滴滴出行」「美團打車」的訂單量已經佔到上海網約車市場日訂單量的92%以上。然而,在上海運營的網約車平台有14家,面對安全問題和合規化要求,滴滴這樣的「大」企業卻沒有起到應有的示範作用。

另一方面,不斷漲價、高抽成……飽受用戶吐槽的滴滴,網約車第一的交椅坐的並不舒服,再加上2018年連著兩起安全事件,滴滴的形勢不容樂觀,整個網約車的版圖早有鬆動的跡象。

去年10月,哈啰出行上線了打車服務,從過去單車單一業務跨越到四輪出行市場的競爭中;今年5月起,美團打車開始通過聚合模式深耕出行市場。6月5日,美團打車聚合模式正式登陸北京;6月底,騰訊與GAC集合作推出的OnTime網約車平台在廣州上線。此外,傳統的車企也在入局,如吉利的曹操專車、上汽集團推出了享道出行。如今,阿里也將單獨推出新的網約車平台。粗略計算,市場上較為主流的網車平台有20家左右。

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8年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去年年底,滴滴出行仍然以14.7%的滲透率在用車服務中排名第一,但緊隨其後的嘀嗒出行、首汽約車也在飛速增長,去年12月的滲透率環比增速分別高達8.4%和43.4%。

「隨著網約車新規的落地以及滴滴安全事件的出現,原本的行業龍頭地位動搖。」業內人士分析。

不論對於滴滴,還是整個網約車行業,合理的監管一定是必要的。有網友擔心,滴滴完全合規後,運力下降,打車更難。「實際上,這反映出行業存在巨大的風險,網約車行業應該有更多的競爭。」業內人士表示。

愉悅資本創始合伙人劉二海也曾表示:「網約車市場還有機會,因為網約車不是贏者通吃。網約車也不會一家獨大,政府的監管也會更嚴格。多個品牌會在裡面競爭。」

隨著監管的鍘刀落下,滴滴用戶激增的時代遠去,一家獨大局面不再,網約車之間的競爭繼續,整個行業也將迎來更加有序的良性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鉛筆道 的精彩文章:

攪局中國零售 Costco面前的三道坎
各方在知乎上 就「知乎F輪」做出回應

TAG:鉛筆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