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七月十五——盂蘭盆節應該怎麼過?

七月十五——盂蘭盆節應該怎麼過?

有溫度的鬼節——盂蘭盆節日指南

節日緣起

一、佛歡喜日

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佛歡喜日」或「僧自恣日」,是源於佛世時的印度,因為每逢夏日雨季來臨,地面上有很多昆蟲,要出去就會踩死很多昆蟲,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種叫「結雨安居」的制度。因此,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這段時間,所有僧侶皆不外出拖缽,只在山林間打坐經行,專心修持。印度的天氣分為熱天、雨天和寒冷氣候。當佛教傳到中國的時候,「結雨安居」的季節剛好是中國的夏天,所以在中國就有「結夏安居」。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大眾夏安居九十日清凈守護、實踐戒法的圓滿之日。三個月的精進用功,到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所有僧眾會將修行體悟向佛陀一一報告,有許多人因而證果成就佛道,諸佛菩薩見弟子道業有成,感到欣慰和歡喜,安居到此結束,所以也叫做「解夏」。因此,農曆七月十五是很殊勝的日子。

【佛陀之三歡喜】

一歡喜:十方諸佛因見僧眾能安居精進修行圓滿,故生歡喜。

二歡喜:解夏自恣法後,僧眾能自我反省檢討,及大眾互相檢舉,使於九十日中有犯過者,均能發露懺悔回復清凈故令佛歡喜。

三歡喜:佛聞解夏後僧眾報告或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暢佛所願,故令佛歡喜。

二、盂蘭盆節

《盂蘭盆經》中記載,目犍連的母親去世之後,目犍連用神通觀察,發現母親已轉為餓鬼,餓渴無食。目犍連拿飯菜去給她吃,哪知食物到口邊就化為猛火。目犍連回來告訴佛陀,佛陀說:「你母親生前業力深重,不是你一個人就可以改變她的業報的,一定要藉十方出家眾的功德力。七月十五日這天,你供養僧眾,請十方僧眾對她迴向,這樣才能獲得解脫。」於是目犍連遵照佛陀的教言,供養十方僧眾作迴向,依靠僧眾的力量,他母親馬上脫離餓鬼道,生於天上享受福樂。此習俗也得以流傳萬世,在漢傳佛教中,每年七月十五日都要舉行「盂蘭盆會」,以拔濟自己累世的父母六親。

——《三殊勝》

民間習俗

一、中元普渡

中元節,不少人會在舊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間,擇日以酒肉、糖餅、水果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以慰在人世間遊玩的眾家鬼魂,並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順利。

二、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孫,所以需要祭祖。這種祭祖行為是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傳統倫理的一種體現,是一種感德祖先文化傳統。時逢小秋的農作物收穫,也正好把豐收的喜悅與祖先分享,祭拜的儀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時分舉行。

三、河燈度孤

河燈也叫「荷花燈」,河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中元節放河燈,據說是從上元節(元宵節)的張燈習俗演變而來。放河燈的目的,是為鬼道眾生普渡與祈禱。

盂蘭盆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一、讀誦佛門孝經《盂蘭盆經》七遍

「盂蘭」是梵語,譯作「倒懸」(人被倒掛),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

《盂蘭盆經》又稱為《盂蘭經》,屬方等部經典,西晉竺法護譯。自梁武帝後所行盂蘭盆節或盂蘭盆會,已普遍流行於我國民間,有益於民間之孝行,故該經堪稱佛門另一大「孝經」。該經雖只有八百字,但歷史上註疏就有六十多種,可見流通之廣、地位之重。

佛說盂蘭盆經原文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即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

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佛告目連:『十方眾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卧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凈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世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塗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

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

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

時目連母即於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

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僧威神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可為爾否?』

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於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惡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

佛門中「大孝之大孝」

要知道,人的生命不僅僅是這一世,對父母的孝順,也不是給他們一些錢,經常去看看他們,就可以了。從長遠來看,以金銀財寶、飲食衣物供奉,不能圓滿報答父母的恩德,唯有引導他們行持正法,才是真正報答了雙親之恩。就像《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中所言:「非飲食及寶,能報父母恩,引導向正法,便為供二親。」

蓮池大師也講過:「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只有讓父母徹底離苦得樂,子女才能成就孝道。蓮池大師還把孝分為三種:孝、大孝、大孝之大孝。其中「大孝之大孝」,就是令父母永遠離開痛苦、獲得快樂,這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也是出家後可以給父母帶來的。

因此,作為子女,自己一定要多行持善法,同時,盡量勸父母不要殺生、行善斷惡,這樣對他們生生世世的安樂才最有利。所以,從各方面來了解佛教,這一點很重要!

——《佛教慈悲觀與道德教育-湖南師範大學演講》

二、供養僧眾

依靠佛、法、僧三寶造的惡業,是一切惡業中最大的,而且大多數是現世現報。假設今生沒有報,它是順次生受業,死後必定立即報。相反,供養三寶,哪怕只少量供養,也會培植廣大福德。

特別是,與供養佛陀、佛法相比,供養僧寶的功德更大,因為僧寶總集了三寶。

如果供養佛像、舍利塔等,雖有供養的功德,但沒有享用的功德,而供養僧寶,既有供養的功德,也有享用的功德。哪怕是供養微薄的資具、食用的一口食物,基本上今生就會成熟果報。而且,並不是今生受報後就完竭了,直至沒成佛、沒證覺之前,一直會出生廣大的果。

僧寶是積福的圓滿福田。若能將自己所擁有的財物供養,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有意想不到的功德利益。

——《不忘》

三、迴向眾生

我們行持善法作迴向時,應斷除自私自利。當然,有時候專門超度一個眾生也可以,比如你夢見死人後,把他的名字寫下來,交給僧眾念經迴向,對他肯定有利益。如果找不到僧眾,那自己給他念一些《金剛經》、作一些佛事,然後進行迴向,也是有幫助的。所謂的迴向,上師如意寶曾說,就是把善根賜給眾生,讓眾生分享。

——《三殊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索達吉堪布教言彙集 的精彩文章:

虛假的現象不會快樂——《入行論》175課
你又何苦執迷不悟呢?——《入行論》第171課

TAG:索達吉堪布教言彙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