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們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

人們都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那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

隨著90後成為社會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90後家長也開始走上了催婚的道路。但因為時代思想的不同,一些90後不僅延遲了結婚,而且連戀愛都懶得談。每當父母問起來,他們便會說:「我一個人難道不好么?寧願高質量的獨居,也不願低質量的湊合。」這時候,很多父母便會抓狂的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你就算不為自己考慮,難道也不為家族考慮么?」一些聰明的90後便會反問:「那另外兩大不孝是什麼?」很多父母都會被問的啞口無言。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另外兩大不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出自孟子的《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這裡,孟子主要是批評舜的不孝順行為。孟子認為,不孝順的表現有很多,但以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為最。舜沒有稟告父親就擅自娶妻,就是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但君子都認為,舜雖然沒有稟告,但與稟告了也沒有差別。

很多人看到這裡估計會有點懵圈,不知小編在說些什麼,接下來小編就詳細跟大家解釋一下。舜從小就不受父親喜歡,尤其是父親娶了繼母后,舜的日子就更加難過了。有一次,舜在堆草垛時,他的父親竟拿走了他的梯子,讓他直接跳下來。而他的繼母和異母弟象也經常欺負他。所以舜在娶妻時,就沒有稟告父親和繼母。很多人認為舜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是不孝順的。但君子認為,舜即使告與不告都一個樣,因為他的父母都會進行阻撓。

在這裡,「無後」並不是沒有後代的意思,而是指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所以孟子這句話最初的含義是「不孝的表現有很多,沒有盡到後輩的本分則是最大的不孝。」那這句話又是如何演變成今天的含義呢?這就與東漢末年經學家趙岐有關了。他在《十三經註疏》中,首先將這裡的「後」註解為「後代」的意思,之後又把孟子的這句話解讀為:「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根據趙岐的理解,古人所講的三大不孝,分別是:一、明知父母有錯還一味順從,陷雙親於不義。二、家裡貧窮無法供養父母,還不知讀書做官。三、不娶妻生子,斷絕祖先血脈。在這三不孝中,又以沒有後代為大。從此之後,「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就成了千百年來父母們催婚的口頭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宋江保鏢,上梁山後表現平平,卻有個家喻戶曉的後人
明朝最強大的外籍僱傭軍,差點斬殺皇太極,卻被孔有德摧毀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