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吃飯:一餐150種飯菜 餐具精美考究 用餐規矩讓人難接受

慈禧吃飯:一餐150種飯菜 餐具精美考究 用餐規矩讓人難接受

(說歷史的女人——895期)

子曰:「食色性也。」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又曰:「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

對於中國人而言,無論是從帝王的政治角度來看,還是從老百姓的個人需求來說,吃永遠都是排在首位需要解決的問題。故而,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也產生了非常豐富的飲食文化。從世界範圍來看,無論是從吃的種類繁多,還是從吃的營養講究,恐怕沒有哪個國家的飲食文化能夠與中國相比。

不過若單論飲食的豐富、奢華程度,能匯聚天下美食者,某過於古代皇帝的餐桌了,然在帝王的飲食排行榜中,高居魁首則要屬慈禧太后。這位晚晴實際上的女王,不但是玩弄權力的高手,更是貪婪無比的美食享受家。

慈禧太后的貼身女官裕德齡回國後,進宮成為慈禧太后的翻譯,因為身份特殊,有幸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寵和禮遇,近距離跟慈禧太后吃了一次午飯,嚴格來說應是用了一次高檔次的御膳。從裕德齡的記載來看,這次御膳的盛況幾乎是嚇到了她,慈禧吃飯:一餐150種飯菜,餐具精美考究,祖傳用餐規矩更是讓人難以接受!

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飯菜品類繁多。

這是裕德齡記載的慈禧太后非常日常的一次午餐盛況,飯菜的數量一共為150種,其品種豐富已經超出了普通人的想像。從送餐到擺桌,都十分講究。

先是龐大的太監送餐隊伍,他們分成兩排,排列有序地站在慈禧的用膳房門口的路上,手裡都拿著皇家專用的黃色木餐盒和托盤,餐盒中放置著豐盛的不同種類的飯菜。但是他們是沒有資格直接把木盒中的美食直接送至慈禧太后用膳房間的桌子上的,他們只能挨著順序來到門口,然後由4個衣著講究的高等太監,分別把餐盒中的美食取出放到桌子上,擺好。

擺放美食也是頗為講究的,需要按照食物的種類進行分類,當然擺桌的太監都是慈禧太后的貼身太監,所以他們擺放食物除了按照食物本身的特點分類,還要特別考慮慈禧太后的個人喜好。最後擺桌太監按照餐具的不同擺出三大排,第一排是大碗食物,第二排是小碗食物,第三排是小碟子食物。當然三排並非定例,也會有更多的情況。

在素食方面,因為慈禧太后是滿人,不喜歡米飯,所以她的素食特點都以麵食為主。因此為了滿足慈禧太后的個人喜好,麵食可謂是烤、蒸、煎樣樣俱全,形式也是花樣繁多,比如有的麵食中加糖、有的加辣、有的加鹽。就連麵食的形狀,也十分講究,有龍狀模具、鳳狀模具等各種模具做出來的,也有切割出來的造型。

然慈禧太后最喜歡吃的還是葷菜,除了牛肉之外(因為宮中禁吃牛肉,原因是耕牛為當時最重要的農具),雞鴨魚牛羊肉以及各種野生動物都是慈禧太后的口中美味。其肉類的吃法,當然也是花樣繁多,比如裕德齡所記載的這次午餐,單是豬肉的烹飪方法,就多達十種,比如豬肉雞蛋餅、甘藍炒肉等。慈禧太后最喜歡吃的一道豬肉菜,先將豬肉烤過,再將豬肉切成薄片,再以油煎,經油煎的豬肉片就會自動捲起來,猶如歐洲人吃的培根卷。

除豬肉之外,雞鴨的吃法也很特別,雞和鴨被剔骨後,肚子里塞滿松針,在戶外烤爐進行烘烤,即成燒雞烤鴨,味道十分鮮美。其外還有魚翅,以及清燉的雞、鴨、魚等湯類。食物種類上百種,別說吃,就是記下來都是一道高難度的數學題。

第二是餐具考究精美。

前面說道送餐隊伍拿的餐盒已是十分講究,黃色,木質,但盛菜的餐具更是講究,盛菜的碗都是明黃色,碗身上都有特別講究的圖案和文字,圖案多以綠色的「龍」為主,文字多以「壽」為主。一方面代表了慈禧太后的身份,一方面又含有希望慈禧太后健康長壽的意思。這些明黃色的碗上全蓋著鍍銀的蓋子。

此外,慈禧太后喝茶的茶杯是最好的白玉杯,茶托和茶杯的蓋子則全是金制的。根據裕德齡的記載,太監給慈禧太后奉茶的時候,還奉上一雙金筷子,大概那是慈禧太后的專用筷子吧。其奢侈腐化的生活樣貌,在這點滴之間的細節上,足以「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如此奢靡,大清在慈禧太后的統治內走下坡路也是理所當然了。

第三是用餐規矩來自祖傳,但令人難以接受。

前面說太監給慈禧太后奉茶的時候,必須跪著,把托盤舉起,這樣做的原因不過是為了讓慈禧太后可以順手就拿到茶杯。其實這樣的規矩還不算什麼,在吃飯上表現更為嚴苛。

如果有幸被慈禧太后賞臉一塊吃飯,慈禧太后坐上首,而被賞臉者在下首,但是只能站著吃,但這已經是最大的恩典。因為慈禧太后說,根據滿清祖上留下來的規矩,即便是皇帝和皇后,在我面前也只能站在下首吃。(影視劇上,有人能夠與慈禧太后共同坐著吃飯的劇情,看來屬於對慈禧太后的洗白了。)

如此規矩,在別的什麼事上都好,但擱在吃飯上,著實令人難以接受。想想看,一個人站在餐桌前吃飯,身體和餐桌的高度不對等,吃飯該有多不方便,夾菜需要彎下身子,而在這彎腰的間隙,還要看好手中的餐具。如果夾菜不順,抑或是菜夾掉在餐桌上,恐怕也是對慈禧太后的大不敬之罪了。總之,與其說被慈禧太后恩賜一塊吃飯,不如說是一塊受罪。難怪在裕德齡的記載里,慈禧太后雖然一再要求她們母女三人多吃,但她還是吃了很少,一方面是吃飯的規矩限制,一方面是慈禧太后說話,她老得專心聽,哪裡有什麼時間和精力專心吃飯呢?

慈禧太后用完膳後,150道不重樣的菜,她當然也吃不完,於是挨著皇后和女官進來吃。但是皇后和女官,也只能圍在桌子的下首站著吃。在慈禧太后統治時期,皇后和女官在慈禧太后這裡只能站著吃飯,也是祖上的規矩。

結語:古代有節儉著稱的皇帝,比如隋文帝等,他們都為帝國積攢了財富,實現了國家的富強和老百姓的幸福。但鮮有聽說奢靡浪費的帝王能夠強國富民的,慈禧太后吃個飯,都如此奢靡無度,大清不衰亡反倒不正常了。(文/說歷史的女人·老佛爺)

參考資料:慈禧太后的私生活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大唐中期四位非漢人戰神級名將,皆戰功赫赫,為何無一善終?
手握20萬大秦精銳的章邯 為何投降僅有5萬兵眾的項羽?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