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有控制欲的家長都該看看《小歡喜》

有控制欲的家長都該看看《小歡喜》

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看《小歡喜》一定會有共鳴。

那種被家長、老師、學校逼著拚命的感覺,隔了多少年都還是記憶猶新。

《小歡喜》聚焦了三個北京家庭,各有各的矛盾和難題,其中引發大家爭議的,是喬英子和媽媽宋倩組成的單親家庭。

喬英子是學霸,一直是學校里的第一,母親宋倩依然焦慮,她希望女兒考上清華北大。擺在母女面前的矛盾是,英子到高三了,依然還想著自己的航天夢,這在宋倩眼裡屬於不務正業。

英子愛玩航天模型,喜歡去天文台當講解員,用宋倩的話來說,「高考又不考這些,有啥用啊?」

宋倩和英子之間的矛盾,也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矛盾,興趣和分數,哪個更重要。

高三誓師大會上,英子在氣球上寫下的願望是「CNSA」(中國國家航天局)。

宋倩卻讓英子換個「願望」,改成「清華北大」「高考一定考上700分」。

中國家長抱著一種樸素的想法:只要分數高,愛好、理想什麼的不重要。

孩子不是木偶,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在替父母實現願望。

《小歡喜》里宋倩為了實現清華北大這個目標,比女兒還拚命:辭掉教師工作,照顧英子起居學習。

為了時刻關注英子的學習情況,把家裡的一面牆改造成了透明玻璃。

讓英子空腹吃生海參,說是補充營養,這一幕哥都差點犯噁心。

我高三那會,我媽也是天天搞各種奇奇怪怪的補品,說是為我好,只能強忍著吃下去。

愛也是負擔。

英子的感受更深,父親喬衛東給她買的樂高玩具要偷偷藏起來,和同學偷偷看電影卻撒謊說是晚自習,就是不想讓宋倩不開心,可很多時候反而弄巧成拙。

矛盾一旦爆發,宋倩就會抱著「我都是為你好」的姿態,哭訴、抱怨女兒不懂她,原本委屈的英子,知道母親的不容易,最後都會因為這種不容易而退讓。

看宋倩和英子吵架的幾段,很多人都看到了自己和母親吵架的樣子,非常真實。

是不是挺讓人窒息的?宋倩一句一句的逼問,其實不是要一個對錯,只是想讓女兒意識到:我為你好,你就應該接受。

喬英子和宋倩,幾乎就是「戀人式母女」的典型——母親把女兒當成戀人來對待,把給丈夫的愛,全都給了女兒。

在單親家庭,更容易出現這種畸形的親子關係,給孩子的愛多一分,對孩子的控制也多了一分。「我把一切都給了孩子,怎麼能不按照我說得來?」

劇里的一個高潮,是宋倩發現自己給女兒做的燕窩,被英子送給了前夫的女朋友,瞬間感到了背叛,她把前夫女朋友視為小三,自己和女兒之間的小三。

觀摩一下小陶虹在這段吵架戲裡的演技,極其生動地表現了一個遭到背叛後失望的母親。

(陶虹和小演員演技太好了,哥幾乎是屏住呼吸看完這一段)

宋倩的咄咄逼人,和英子最後崩潰爆發的「狠話」,是多少家庭的真實寫照,雙方在無休止的爭論下兩敗俱傷。

在哥看來,喬英子已經是一個近乎完美的小孩了,成績優秀性格好,但宋倩還是一直緊逼,所以英子爸會說,擔心孩子心理出問題。

可是,你忍心去指責宋倩嗎?

哥不忍心,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就是無數個普通母親的樣子,她犧牲了太多,才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女兒,沒有誰是壞人。

想讓女兒考清華北大,沒錯。

制止女兒逃學,沒錯。

逼女兒吃補品,也沒錯。

在成年人的邏輯里,只要是為了考高分兒,都沒錯。

哥卻想說,孩子們眼中的快樂、理想,難道就可以被忽略掉了嗎?

喬英子的目標是南京大學,因為南大的天文專業最牛,而她的原型,正是2007年的一名上海考生,名叫胡一鳴,他在填志願的時候,沒有選擇父母期望的大學,而是選擇了南大天文系。

2016年,美國宣布發現引力波,而胡一鳴就是科研團隊的一員。

如今,胡一鳴是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的副教授,現實中的「喬英子」,實現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如果胡一鳴的父母堅持讓他報其他學校,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但絕對不是他想要的。

而在《小歡喜》里,宋倩因為距離、大學等等原因,不想讓英子上南大。喬英子最後能不能走向自己想要的未來,坐等後面的劇情。

哥很羨慕英子、胡一鳴這樣早就有目標,並且靠自己一步步實現的人,父母可以安排更好的路,但這種超越物質的快樂,恐怕不是循規蹈矩的人生能體驗到的。

反過來看,一味言聽計從,被閹割掉自我意識的人,走到社會上又該由誰來幫他做決定?

口口聲聲說愛孩子的父母應該懂,就算是真正的戀人也該給對方一些空間,更何況是子女這樣獨立的個體,你不累,孩子是真累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聞哥 的精彩文章:

學校只讓重點班用空調,普通班偷用被斷電
我太難了,連件衣服都不把我放在眼裡

TAG:新聞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