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國陷經濟疲軟旋渦,全球衰退警報拉響

多國陷經濟疲軟旋渦,全球衰退警報拉響

全球性經濟衰退的警報正在拉響。德國最新公布的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負增長,為歐元區經濟增長停滯添上沉重一筆,14日美國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倒掛」現象,再次釋放衰退信號,全球最大經濟體前景引發廣泛關注。

面對全球經濟放緩和貿易形勢惡化,不少經濟體正面臨嚴峻考驗。在歐洲,英國二季度經濟環比已出現萎縮,義大利經濟陷入停滯。墨西哥雖然暫時避免了技術性衰退,但下半年經濟依然將保持疲軟,而拉美最大經濟體巴西則希望通過養老金制度改革減輕經濟下行壓力。

二十國集團(G20)中五大國家的經濟現狀,反映出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和作用,如今全球性製造業衰退和商業信心急劇下降正令情況變得更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月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2%,為2009年以來最疲弱的增長率。而美銀美林最新基金經理調查顯示,34%的人預計未來12個月將出現全球衰退,創2011年10月歐債危機以來最高。全球經濟衰退已近在咫尺?

衰退陰雲籠罩全球

一系列現象表明,全球正陷於衰退陰雲之中。今年8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有關貿易關稅的最新威脅再度引發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恐慌,歐美主要股指紛紛刷新年內單日最大跌幅,美股兩周內兩次單日市值蒸發超過5000億美元。避險資金瘋狂湧入債券市場,全球負收益債券規模已達到了創紀錄的15萬億美元,各國公債收益率持續走低,歐元區一半以上國家10年期國債陷入負利率,美國30年期國債首次跌破2%等。

其中,歐洲「火車頭」德國是地區經濟低迷的寫照,德國聯邦統計局周三(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二季度GDP環比萎縮0.1%。稍早前公布的德國8月ZEW經濟景氣指數-44.1 創八年來新低,汽車業為代表的製造業正在凜冽寒風中風雨飄搖。德國總理默克爾13日表示,德國正進入一個「困難階段」。

荷蘭國際集團(ING)德國首席經濟學家布熱澤斯基(Carsten Brzeski)認為,最新GDP數據意味著德國經濟黃金十年的時代正式結束。

英國也不好過。由於國內對無協議脫歐的擔憂,英國經濟自2012年以來首次環比下滑,如今10年期英國國債收益率已經刷新歷史新低,並自金融危機以來再次出現倒掛。一旦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與歐盟無法就修改脫歐協議達成共識,英國經濟陷入衰退將難以避免。

根據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的測算,若英國最終硬脫歐,到2020年底之前英國GDP可能下降2%並陷入經濟衰退。與歐盟間的貨物貿易稅率將從零升至4%,打壓出口並嚴重影響商業投資需求,對就業、房地產市場造成巨大衝擊。

義大利二季度GDP環比持平,但該國面臨著生產力低迷、青年人高失業率和債務水平較高的多重風險,新一輪國內政局動蕩更是令經濟前景雪上加霜。由於義大利與歐盟在債務問題上的分歧並沒有完全解決,這或將成為另一個金融市場動蕩的導火索。

而作為G20中的新興國家代表,墨西哥和巴西同樣處境艱難。由於新版北美自貿協定(USMCA)停滯不前,國內投資環境惡化,墨西哥二季度GDP萎縮0.7%,創2010年以來新低,墨財政部將全年經濟增速目標下調至1.1%。巴西則面臨工業產出下滑、老齡化和失業率高企的問題,巴西經濟部將2019年GDP增長預期從1.6%下調至0.81%。

凱投宏觀首席經濟學家謝林(Neil Shearing)認為,從全球角度看,雖然包括製造業在內的部分指標明顯惡化,但其他指標如企業開支和勞動力市場依然充滿韌性,因此全球經濟正在放緩而並沒有出現斷崖式崩潰的徵兆。

不過,未來依然有三大風險點,第一是貿易形勢惡化,這將進一步傷害商業情緒,IMF此前預估如果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速0.5個百分點。

其次是各國央行並未採取足夠強有力的措施穩定經濟,對金融市場形成負反饋進而傷害實體經濟。美聯儲上月宣布了近11年來的首次降息,而外界對其未來的政策路徑依然看不清楚。歐洲央行雖然調整了利率指引,暗示9月將推出更多的刺激政策,但歐央行行長德拉吉並未明確降息時間表、後續包括利率分層制度和新一輪資產購買計劃的相關信息。日本央行、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的政策選擇同樣並不明朗。

最後一點也是最令人擔心的,是全球性製造業疲軟會波及服務業領域,而服務業是目前支持各國經濟擴張為數不多的動力之一。

牛津經濟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總監梅(Ben May)在其研報中表示,今年的經濟形勢與2015~2016年放緩有所不同,貿易摩擦將限制未來中短期全球的復甦勢頭,雖然全球央行將進入寬鬆周期,貨幣政策可能不足以刺激經濟加速回暖。

美國會陷入衰退嗎?

自今年5月初10年期與3月期美債收益率倒掛以來,投資者的情緒從未如此緊張。面對全球經濟放緩、貿易形勢和地緣政治危機等多重考驗,14日,2/10年期美債時隔12年再次出現倒掛,美國經濟亮起了紅燈。

通常而言,長短期債券利率倒掛,意味著貨幣政策和金融環境對於宏觀經濟而言過緊。歷史數據顯示,過去50年美國共經歷七次經濟衰退,每一次衰退前都出現了2/10年期美債收益率倒掛的情況。

瑞信稱,1978年以來經濟衰退與美債收益率倒掛平均間隔為22個月,最快的一次衰退發生在信號發出後短短14個月後。紐約聯儲依據美債收益率曲線建立的模型顯示,2020年5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概率已經升至31.5%,創2008年5月31日以來新高。

相關數據顯示,佔美國經濟12%的製造業已發出警報。美國7月Markit製造業PMI終值報50.4,創2009年9月以來新低;其中,出口訂單陷入萎縮區間,就業分項指數自2013年中旬以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

IHS Markit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認為,美國製造業持續面臨金融危機峰值以來的最嚴峻狀況,如果情況持續下去,製造業產出年化降幅將超過3%。華爾街擔憂這將最終衝擊美國經濟的根基——就業、消費和零售業。

安本標準投資的資深全球經濟學家麥凱恩(James McCan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美國製造業正受到貿易形勢惡化帶來的衝擊,但從消費支出等代表國內需求的指標依然保持穩定,就業市場波動、房地產市場等利空數據暫時未達到該機構預估未來12個月內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臨界點。

美聯儲前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對美國經濟前景依然保持樂觀,她認為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通常是衰退的信號,但這一次有很多其他因素正在壓低長期國債收益率。美國經濟有足夠的實力來避免出現衰退,這種可能性已經明顯上升,並超過了自己能坦然接受的水平。

不少人表達了對美國經濟的擔憂。橋水基金創始人、聯席首席投資官瑞·達利歐(Ray Dalio)稱美國夢已經破滅,美國巨額的財政赤字最終將拖垮經濟,美國財政部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財年前10個月,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達8668億美元,已超過上一財年7790億美元的全年赤字總額。雙線資本(DoubleLine Capital)首席執行官、「新債王」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警告稱,美聯儲降息並不能阻止經濟衰退的發生,由於此前加息和縮表造成了過分緊縮的金融環境,如今美聯儲進入寬鬆模式已經太遲了。

曾供職於美國財政部、現擔任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員的哈夫鮑爾(Gary Hufbauer)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是美國經濟下行的最根本原因,仔細分析財政部報告可以發現,上半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新增關稅實際上幾乎都是由美國公司和消費者承擔的。

另一方面,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正在轉化為物價的上漲,美國7月核心CPI環比增長0.3%,創半年新高,美聯儲可能因為擔憂通脹加速而放緩寬鬆步伐。哈夫鮑爾稱,近年來全球性的產業競爭和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的提升、對產品要素的價格形成打壓,而特朗普正在打破這種局面。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風險正在聚集。隔夜美國三大股指重挫近3%,道指大跌800點創年內最大單日跌幅。美銀美林指出,留給股市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策略師薩特邁爾(Stephen Suttmeier)表示,在收益率曲線反轉後,美國股市將有一段迴光返照的時間,美股通常先小幅反彈,隨後在真正的衰退到來前大幅下跌。統計顯示,標普500指數在2/10年期美債倒掛後7.3個月見頂,當經濟衰退最終來臨時,標準普爾500指數平均下跌約32%。

北京時間15日晚,美國零售銷售數據出爐,7月零售銷售月率環比增長0.7%,核心零售銷售月率環比增長1%,均大幅好於預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支柱消費增速放緩的擔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央行詳解焦點問題:金融數據、包商銀行、降息、libra等都回答了
新版醫保目錄公布在即,被錯殺的醫藥板塊各細分領域機會來了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