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嗣昌獻計滅流寇,受命招安張獻忠,反被害死

楊嗣昌獻計滅流寇,受命招安張獻忠,反被害死

每一個王朝發展到一定的時期,都會面臨各種問題,朝內、朝外反叛的勢力都需要去解決。作為動亂時期的皇帝都需要去處理這些糟心的事情,所以身邊有一個自己信任的人就很重要,但是這些受信任的人一般結局都很悲慘,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個這樣的故事。

明朝到了崇禎皇帝這一代的時候,危機就比較多了,管理範圍內部有許多農民起義隊伍,外面又有清軍的對抗。好在崇禎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他在16歲的時候登上皇位,雖然年紀小,但是他為了先管理好內部的事物,第一年他都採取的是等待時機的方法。先把自己的位置坐穩了在聯合大臣處理掉內部的閹黨。他還是一個辦事效率很高的皇帝,在第二年就把歷史上出名的魏忠賢逼死,消滅掉了閹黨的勢力。

雖然暫時處理掉了內部的矛盾,但是還有很多反叛力量再等著他去面對,年少的他也因此多了很多白髮,也沒有想到好的解決辦法。再加上他自己的性格比較的多疑,很多為他辦事的官員沒有做好他交代的事情,後果不是被革除官職流放就是死亡的結局。可是這其實的一名叫做楊嗣昌的臣子就受到了皇帝的特別的信任,就算他做錯了事情,皇帝還是願意保下他。

為什麼皇帝對待他不一樣呢?主要是他為皇帝擔憂的事情想了很對應對的辦法。當初他擔任的是兵部尚書,看到流寇的問題,他向皇帝提出一定要用大網把這些流民趕到一起,集中地打壓、消滅。同時針對金國的侵略,他也是提出通過假裝和金國議和的手段來先把內部的流寇解決掉。可是受到了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對,沒有成功的施行。

後來在他的領導下,消滅農民起義軍的戰鬥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張獻忠等首領受到了熊文燦的招安,雖然他也表示這些人不能夠相信,但是當時的兵力都需要先去對付外患。後來明朝邊關被迫,只得把人手召回保衛皇帝,後來那些流寇又再次反叛。感覺是自己失誤的楊嗣昌也主動請兵去鎮壓。可沒想到這個張獻忠很狡猾,在一個地方不多停留,每一次楊嗣昌趕過去都沒有看到張繼忠的影子。

就這樣的拖延下,再加上張繼忠殺害了兩個藩王,把年老的楊嗣昌急死了,死後的他也沒有瘦到善待,還被之前朝堂中反對他的人上書彈劾,不過皇帝駁回了,還給了他一個比較風光的葬禮,可惜最後他的墳墓還是被張獻忠搗毀了。所以說很多事情有自己的規律,不要強行去扭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魚兒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盛世美顏才富五車,用情專一的潘安,為何會藍顏薄命呢
高熲作為一個功臣,最後卻落得那樣的結局,原因在哪裡

TAG:小小魚兒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