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采石之戰虞允文是最不應該指揮此戰的人;他本來是別人的擋箭牌!

采石之戰虞允文是最不應該指揮此戰的人;他本來是別人的擋箭牌!

南宋紹興三十一年的采石之戰是奠定此後宋金格局的一戰,雖然在總體上,南宋軍力在很長時間依然難以和金人相抗,不過金人也沒有了大舉南下滅宋的能力,而這場關鍵戰役,也就是大家比較熟知的那個文人,虞允文,這個最不應該由他指揮此戰的人,卻成為了當時最正確的,力挽狂瀾的人。

說道采石之戰,就不得不說此戰金軍主將,御駕親征的完顏亮,他和他的前任金熙宗可以說都弒殺殘暴,金熙宗很特別,他是一個依賴別人的帝王,在完顏宗干、完顏宗弼輔政時期,他就是一個富家子弟,不必太操心政務,可是當兩人病史,皇后裴滿氏干預朝政,自己的太子又死了,大家可想像一下,一個長時間養尊處優的帝王猶如掉入到了地獄般,所以金熙宗開始酗酒弒殺,完顏亮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弒君篡位的。

《金史.海陵本紀》熙宗使小底大興國賜亮生日,悼後亦附賜禮物,熙宗不悅,杖興國百,追其賜物,海陵由此不自安。一個陰晴不定,而且還弒殺的君主,可以說完顏亮弒君篡位還是能夠贏得一部分人心的,畢竟完顏阿骨打的長孫,而且當時比較有文采,對人有比較寬和,所以這次弒君篡位並沒有引起金國內部的打亂。

不過人心隔肚皮啊,登基稱帝的完顏亮是一個什麼皇帝,個人認為他是一個胸有大志,意圖一統天下,平時表現得極為愛民,實際上卻是一個殘暴之君,或以弊衾覆衣,以示近臣。或服補綴,令記注官見之。或取軍士陳米飯與尚食同進,先食軍士飯幾盡。或見民車陷泥澤,令衛士下挽,俟車出然後行。這是金史的記載,看看這幾條,如果我沒注意,還以為寫的是北宋的仁宗呢,完顏亮在外時不是實行了遷都嘛,至營南京宮殿,運一木之費至二千萬,牽一車之力至五百人。宮殿之飾,遍傅黃金而後間以五采,金屑飛空如落雪。一殿之費以億萬計,成而復毀,務極華麗。所以我才說,他只是表現的很愛民,這和他一個身份有關,他在金國算是一個大文學家,但同時他又是一個極有野心的帝王,這就讓他表現得有愛民的舉動,但在霸業面前,百姓的死活他也是不在乎的。

完顏亮另一個大特點就是淫亂,「淫嬖不擇骨肉」,「婦姑姊妹盡入嬪御」,更是有欲奪人之妻則使之殺其夫的行為,而且他也是濫殺的,其登基為帝後,也是擔心其他宗室對自己不利,遣使殺領行台尚書省事秉德,東京留守宗懿,北京留守卞及太宗子孫七十餘人,周宋國王宗翰子孫三十餘人,諸宗室五十餘人。可以說他多少是因為受不了金熙宗而弒君的,只是好巧不巧,自己成為了另一個金熙宗,當然你說他完全是暴君還不對,他在位時期,整頓吏政,厲行革新,完善財制,並大力推廣漢化,對金國國力提升是有貢獻的,總的來說,他是過大於功的帝王,還是一個死後被廢除帝號的人。

話說的有點多了,完顏亮在用殺伐強權壓制國內各方後,他就開始了南下滅宋的計劃,其實完顏亮強行南下征討南宋是不道義的,在20年前,宋金雙方就簽訂合約了,也就是紹興和議,南宋可是割讓了大部分岳飛等人北伐收復的土地,還要每年供奉歲幣,你這是飽喝足了,擦擦嘴就不認賬了,也不知道南宋哪來那些主和派,就這樣的對手,你除了強軍死戰,沒有其他辦法,向著和平相處絕對是不可能。

《宋史.劉琦列傳》三十一年,金主亮調軍六十萬,自將南來,彌望數十里,不斷如銀壁,中外大震。完顏亮此戰是兵分四路南下,戰線從長江中上游的大散關綿延到下游的揚州,可以說完顏亮在出兵之前是要一口氣打到臨安的,宋高宗見完顏亮這個彪悍來者不善,以吳璘兼陝西、河東招討使,劉錡兼京東、河北東路招討使,成閔兼京西、河北西路招討使。扼守長江中上游,之後讓劉琦擔負防禦任務最重的江淮地區,可以看出來宋軍的戰略就是以防禦為主,先頂住金人南下的態勢就可以。

不過這個時候宋軍就暴露出了一個問題,在紹興議和前後,宋高宗為了求和,能打仗的將領,要麼被殺,要麼被收了兵權,等到金兵壓境,國家危難之際,猛然發現朝中無能征善戰之將了,時宿將無在者,乃以錡為江、淮、浙西制置使,節制逐路軍馬。江淮地區是南宋的命脈,劉琦的確是打過順昌大捷,可問題是完顏亮南下的時候,他已是一個60餘歲的老人,還重病在身,采石之戰次年,老將軍就死了,這場戰役中,錡病,求解兵柄,留其侄汜以千五百人塞瓜洲渡,又令李橫以八千人固守。你讓這樣一個老將軍領兵禦敵,可以說劉琦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可以說宋高宗當初為了和金人議和,而坑了一波南宋將領,對於南宋來說是莫大的損失,那是好不容易從戰火中歷練出來的將軍,宋高宗也間接給宋孝宗出了一個難題,立志北伐收復故土的宋孝宗面臨北伐無將的尷尬局面,宋孝宗在位時第一次北伐就遭遇慘敗,這對於南宋少有志向的帝王來說,打擊還是很大的。

劉琦年老病重,這就像是在南宋的防線上埋下了一個隱患一樣,完顏亮也是趁機險些撕裂南宋的防線,金人議留精兵在淮東以御錡,而以重兵入淮西。大將王權不從錡節制,不戰而潰,《宋史.李顯忠列傳》朝廷命王權拒於合肥,權退保和州,又棄軍渡江,和州失守。王權不聽從劉琦軍令,面對金軍自己跑了,完顏亮可能做夢都要笑醒,本來還以為自己要打南下最難打的一仗,結果宋軍跑了,不過有意思的是,《金史》里記載了這麼一段,前鋒軍至段寨,宋戍兵皆遁去,敗宋兵於蔚子橋,敗宋兵於巢縣,斬二百級,至和州。王權夜以兵千餘來襲,射卻之。按照金史的記載,王權還偷襲過金軍,那麼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王權當時還是出擊過的。

但無論如何,最終他還是跑了,這沒什麼可洗白的,而且當金軍大舉南下的時候,本該上前線的王權竟然還在建康逗留,《續資治通鑒》也是記載了,權聞金已渡淮,遂自廬州退兵,沿路作虛寨以疑敵。有游騎為權軍所執,權與之酒,問其虛實,有都壕寨者曰:「大金起兵六十萬,以十萬出清河口,不戰,但為疑兵以當淮東之軍;以二十萬分往京西;三十萬隨國主來,其十萬人出戰,十萬人護駕,十萬人奪淮渡江。」權曰:「不可當也,宜引避之。」遂退保和州。 也就是王權在還沒有確認敵情的時候,就被嚇跑了,但是到和州他有丟下部隊跑了,可以說如果當時南宋防線上其他重要防區多幾個王權這樣的將領,完顏亮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渡江,兵臨臨安了。

金軍抓住王權所屬防區的弱點,金主率大軍臨採石,而別以兵爭瓜洲。按照《宋史.虞允文列傳》的記載,在採石這個戰場上,時敵兵實四十萬,馬倍之,宋軍才一萬八千。當然宋金的兵力應該是屬實的,北岸的金軍應該沒有40萬,畢竟思路大軍才號稱60萬,一半以上兵力集中在採石一線,不太現實。

當時採石的軍情是很嚴峻的,敵騎充斥,我師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權敗兵也。完顏亮已經準備渡江了,可是南岸的宋軍連主帥都沒有,這個時候宋廷新任命的代替王權的人是李顯忠,可是李顯忠還沒有到,這不是說他也膽小畏戰,他可是打敗過西夏鐵鷂子軍的將領,也是抗金名將,只不過是當時戰局敗得太快,李顯忠還沒來得及到任,不過當時的戰局已經沒有給宋軍留有時間了,所以說出現了最不應由虞允文來指揮這場戰役,相比之下,南宋當時還是有很多比虞允文更適合出現在那個位置的武將,但同時也是最慶幸的,恰好是虞允文挽救了危局。

宋高宗見前線局勢打成了這個鬼樣子,自然是很不滿了,葉義問督視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參謀軍事。葉義問被派去監督江淮諸軍,沒事給宋高宗打點小報告什麼的,葉義問一到任自然是要那王權問罪啊,直接撤了他的職,之後就耍心思了,葉義問可不敢直接上前線,義問被旨,命允文往蕪湖趣顯忠交權軍,且犒師採石,我不信葉義問對採石的軍情一點都不知道,畢竟王權把部下仍在了那裡,這個時候虞允文就是葉義問的擋箭牌,以後有太多的借口拿來給自己開罪。

之後虞允文到了採石就看到了這個「爛攤子」,軍無鬥志,懶散的宋軍都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他們想保家衛國,可是卻沒人統領,可以說如果金軍在虞允文之前渡江,南岸的宋軍幾乎做不了什麼抵抗,就潰退了,允文謂坐待顯忠則誤國事,遂立招諸將,勉以忠義,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眾曰:「今既有主,請死戰。」或曰:「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他人壞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將安避?」

虞允文召集留在採石的宋軍將領,自然先是要講一堆大道理,只有拿出錢財激勵他們,再次凝聚了軍心,起碼不是那隻鬆散的敗軍之師了,其實這些都是從江淮防線退下來的將士,戰力還是有的,卻的及時一個像虞允文這樣的人,當時跟隨虞允文而來的人,來到採石後第一反應是跑,這就看出為人的差距了,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危機,只有虞允文看到了機會,這是他一戰成名的機會,在採石抵擋住金軍,那麼他以後就是平步青雲,這個很符合現實,我們看到的那些成功人士,只能說活該人家能成功,抓機會的能力就是強。

等到了金軍渡江之時,亮操小紅旗麾數百艘絕江而來,瞬息,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宋軍,軍小卻。允文入陣中,撫時俊之背曰:「汝膽略聞四方,立陣後則兒女子爾。」俊即揮雙刀出,士殊死戰。中流官軍亦以海鰍船沖敵,舟皆平沉,敵半死半戰,日暮未退。

開戰之初宋軍是有些抵擋不住的,畢竟這是金軍第一波,也是最後氣勢的進攻,但是宋軍兩軍也是在河岸向拼殺的,這個時候虞允文耍了一個心機的,因為擺明不能將金軍擊退,河對岸的金軍就會源源不斷的渡江而來,所以虞允文激勵了將領時俊一下,虞允文對他說,「聽說你素有膽略,怎麼今天躲在陣後,像個女人」,這話是個男人就不能忍了吧,更何況時俊是個將軍,直接沖入陣中和金軍死戰,這極大的激勵了宋軍,加上之前埋伏的水兵出擊,金軍被擊退了。完顏亮於次日再次渡江,復大戰,焚其舟三百,始遁去,采石之戰不利,完顏亮率軍直接奔著瓜州去了。

此時完顏亮就開始處於危機之中了,在采石之戰中,他就表現的很極端,敵兵不死於江者,亮悉敲殺之,怒其不出江也。就是落入江中的金兵,沒有被宋軍殺死,反倒是被完顏亮下令做掉了,這顯然很不得軍心,而到了瓜州,亮至瓜洲,允文與存中臨江按試,命戰士踏車船中流上下,三周金山,迴轉如飛,敵持滿以待,相顧駭愕。亮笑曰:「紙船耳。」一將跪奏:南軍有備,未可輕,願駐揚州,徐圖進取。亮怒,欲斬之,哀謝良久,杖之五十。手下將領的忠言只能是惹怒這位已經漸進瘋狂的君主了。

因為完顏亮得知了一個消息,後院失火了,完顏雍在東京稱帝了,也是就金世宗,完顏亮原本是打算班師滅了完顏雍的,但是他聽信了身邊親信之人,要先滅了南宋再回師,可是現在尷尬了,滅宋之戰遭遇了挫折,所以在瓜州,完顏亮著急了,他知道,這個時候要是撤軍,他的結局只能是死,所以他極力想要渡江,在瓜州前線,完顏亮要求軍士亡者殺其領隊,部將亡者殺其主帥。這下就激怒手下將士了,人家也不傻,於是私下商議,新天子已立於遼陽,今當共行大事,然後舉軍北還。完顏亮也就被做掉了。歷史記載,金主亮聞亂,以為南師奄至,近侍大慶善曰:「事急矣,當出避之。」金主亮曰:「避將安往?」方取弓,已中箭仆地,亂兵進刃,手足猶動,遂縊殺之。至此金軍開始退去,南宋免於滅國之災。

論實際戰果,采石磯大捷確實有限,但其對於宋金兩國各自的士氣影響十分巨大,此消彼長之下,南宋在軍事上的安全至少暫時得到了保障,而金朝則士氣頓挫,才有了完顏亮的內外交困和窮途末路,如果沒有采石磯大捷,南宋雖然不至於亡國,也會徹底殘破,完顏亮挾戰勝之餘威,對於金朝內部局勢也會有更充足的掌控能力。自此戰之後一直到金朝亡國宋金之間保持了基本的和平局面(雖然也是打打停停,但對南宋來說已經是很好的局面了),也是讓金朝統治者改變滅宋國策的重要因素。而且虞允文,一介書生,以勞軍的身份在潰敗的前線迅速恢復對部隊的指揮,並組織有力的反擊,其果斷剛毅和出色的指揮才能怎麼高估都不為過。ps:除了虞允文,李寶的水師戰績也是很亮眼的,以後有時間和大家分享一下。

參考資料《續資治通鑒》《宋史.高宗本紀》《宋史.李顯忠列傳》《宋史.虞允文列傳》《宋史.劉琦列傳》《金史.海陵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唐玄宗出逃展現出了愛民的一面;陳玄禮或策劃定點絞殺楊國忠!
彭城之敗後劉邦在下一盤大棋,項羽則顯得固執,劉邦在戰略上獲勝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