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滿員客機成功迫降玉米地,戰鬥民族機長不是白吹的

滿員客機成功迫降玉米地,戰鬥民族機長不是白吹的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當地時間8月15日6時許,一架俄羅斯烏拉爾航空公司的客機從莫斯科起飛後不久發生意外,緊急迫降在一片農田中。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機上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倖存。

事故情況

綜合外媒報道與航班跟蹤網站信息,出事客機的機型是空中客車A321-211,註冊號VQ-BOZ,註冊地百慕大群島,由客機租賃公司Aviation Capital Group(ACG)租給烏拉爾航空運營。

出事客機VQ-BOZ (圖/planesphotos.net)

事發當時,該機正從莫斯科茹科夫斯基機場起飛,執行到克里米亞首府辛菲羅波爾的U6-178航班。飛機在離地後稍作爬升便開始損失高度,最終迫降在跑道盡頭的一大片玉米地里。

玉米地中的A321(圖/@JACDEC)

U6-178航班飛行軌跡(圖/Flightradar24)

從現場航拍視頻和照片中能夠看到,客機應當是以機腹著陸的姿勢接地,接地後越過一條水溝,滑行數百米即完全停止;機身主體結構完好,兩側發動機短艙破裂;充氣滑梯啟用,乘客從兩側艙門逃生。

右側發動機短艙被撕裂 (圖/@JACDEC)

乘客通過登機門充氣滑梯逃生

機上226名乘客和7名機組成員奇蹟般地全部生還,僅有少數人員受輕傷,可謂不幸中之大幸。飛機在迫降過程中沒有起火爆炸,為全體人員安全逃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奇蹟迫降

根據初步調查,飛機是在起飛階段與一群海鷗相撞,進而雙發失效的。

在一段由乘客手機拍攝的視頻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海鷗群是在飛機超過抬輪速度VR、正在離地的過程中撞擊飛機的,在海鷗群經過後視頻拍攝的右側發動機聲音明顯「粗重」了很多。

實際上,根據飛行員描述,海鷗群在數秒鐘前損壞了左側發動機,這讓剛剛起飛的178航班瞬間陷入了絕境。

根據波音公司的統計數據,起飛和初始爬升階段發生的致命事故發生率占所有致命事故的20%,機上人員死亡數更是佔總數的30%,而178航班正好處於這兩個階段。

各飛行階段的致命事故與死亡人數(圖/Boeing)

國外曾經有飛行員模擬過A320在起飛爬升到2500英尺時雙發失效,最終飛機在對準跑道前就撞擊了地面。

178航班爬升的最大高度,不會超過1000英尺。

處理事故,尤其是雙發動機同時失效的事故,飛行員需要足夠的高度,有高度就有滑翔距離和滑翔時間,就能嘗試重啟發動機或者選擇迫降場地。加航143航班事故——著名的「吉米利滑翔機」——就是在高空雙發熄火,飛行員有10分鐘以上的時間處理。

對烏拉爾航空178航班的機組而言,這個時間幾乎為0。

甚至不夠翻閱快速檢查單QRH。

也許是幸運女神眷顧,茹科夫斯基機場的跑道盡頭不是絕壁,不是大海,也不是樹林,而是一片鬆軟的玉米地,地勢平坦——這可以說是全機倖存的重要因素。

不過178航班機組幾乎本能反應的正確決斷,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段視頻如實記錄了客機從下降到落地的全過程:

機艙外發動機不正常地尖嘯喘振,機艙內的乘客似乎還沒意識到大難將至。

飛行員保持機翼構型,確保飛機不失速,同時努力穩定機身,減小垂直速度。

飛行員沒有放下起落架,選擇機腹著陸,因為普通地面支持不住近乎滿員的A321,起落架在接地後必然陷入鬆軟地面,進而因巨大阻力折斷。

剛剛起飛的滿員客機,攜帶有太多航空燃油,如果油箱被折斷的起落架刺破,全機將化作一團爆燃的火球。

在接地前幾秒,能看到飛行員努力抬高機頭,這是因為A321客機在不放起落架時的擦尾角度是9.7°,由發動機短艙和機尾同時接地,飛機不容易顛覆。

空客客機的擦尾角度(圖/Airbus)

一切都是細節。

178航班的機組在可能的範圍內做到了最好。

因此這架A321客機在接地6秒後就完全停穩,沒有爆炸,沒有起火,沒有人遇難,甚至連玉米地都沒有被嚴重污染。

這不就是俄羅斯的「薩利機長」嗎?

是,但也不是。

「薩利機長」

2016年,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薩利機長》震撼全球。影片的背景正是發生在2009年的全美航空1549航班事故。

薩利機長海報(圖/華納兄弟)

在1549航班事故中,機長薩倫伯格在起飛後同樣遭遇鳥群,雙發熄火。

重啟發動機不行,返回機場不行,轉飛其他機場也不行。

「We"re gonna be in the Hudson.」(「我們要降落在哈德遜河上。」)

一次完美的水上迫降,全機人員得以生還。

但這並不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民航機水上迫降,甚至不是唯一完美的一次。論經驗,前蘇聯飛行員有話說。

1963年8月21日,蘇聯民航СССР- 45021號圖124型噴氣式客機從加盟共和國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起飛,搭載45名乘客和7名機組人員前往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駕駛艙成員有機長莫斯托沃伊、副駕駛切切涅夫、隨機工程師斯米爾諾夫、領航員察廖夫、無線電操作員巴雷明。

這是一個優秀的機組:機長莫斯托沃伊年輕有為,25歲時就晉陞為民航機長,事故發生那年還不到30歲;副駕駛切切涅夫34歲,曾在部隊服役,有不可多得的水上飛機駕駛經驗。

機組合影,左起斯米爾諾夫、察廖夫、巴雷明、莫斯托沃伊、切切涅夫(圖/airdisaster.ru)

飛機起飛後,隨機工程師斯米爾諾夫發現前起落架被卡在了中間位置,無法收回也無法完全放下。機組隨即展開故障排除工作,並向地面彙報。由於當天塔林機場被大霧籠罩,空管隨即引導45021號機飛向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普爾科沃機場迫降。

為避免機內燃油在迫降時被引燃,飛機必須儘可能多地消耗燃油,同時給地面充足時間對跑道噴洒防火泡沫。因此,從11:00開始,45021號機開始在列寧格勒上空500米的高度低空盤旋,根據儀錶顯示,飛機能飛到12:30。機場也迅速動員了起來,消防車救護車到位,由於防火泡沫不夠,跑道上還鋪設了大量沙土。為了讓著陸時前起落架所受載荷儘可能小,所有的大件行李都被搬到了機尾。

與此同時,機組成員也在千方百計排除故障,為迫降做準備:斯米爾諾夫甚至切開了駕駛艙地板,與領航員察廖夫一起用棍子捅前起落架,希望它能完全放下,但起落架依然卡死。

12時10分,當圖124客機飛行到第八圈,儀錶顯示還有約20分鐘油量的時候,左側發動機熄火了。

油料表讀數有誤,飛機燃油即將耗盡!此時45021號機距離機場還有21千米。

機組迅速按地面指示轉向,穿過人口密集的列寧格勒市區直飛機場。

但是,就在客機飛行到斯莫尼爾宮上空時,右側發動機也熄火了。

這也許是莫斯托沃伊機長一生中最絕望的時刻,當時飛機高度已經不足300米,兩台發動機全部停車,下面是人口密集的大都市…

「絕不能傷害到地面上人!」

抱著這樣的信念,莫斯托沃伊機長毅然將航向對準了流淌在列寧格勒市中心的涅瓦河,並將最後的控制權交給了有豐富水上飛機駕駛經驗的副駕駛切切涅夫。

在切切涅夫手中,客機以4米高度掠過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橋。

然後,在失去全部動力14秒後,在路過的列寧格勒市民驚異的目光中,蘇聯民航45021號圖124客機以機首向上、機身平衡的完美的角度,在涅瓦河面迫降成功。

全機45名乘客,7名機組人員全部倖存——甚至沒有怎麼受傷,也沒有傷及地面無辜群眾。

資料圖來源:GuidetoPetersburg.com

資料圖來源:Fleetphoto.ru

這是蘇聯民航史的傳奇,也是世界民航史的傳奇。

與薩利機長的「哈德遜河奇蹟」相比,45021機組的水面迫降時間更早,雙發失效高度更低,情況更危急,而結局都是一樣精彩的全機生還。

一直以來,俄羅斯飛行員給人的印象並不是那麼好:盲目蠻幹,惡劣天氣強行著陸起飛,甚至醉酒駕駛、讓熊孩子進駕駛艙開飛機……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蘇聯(包括後來的俄羅斯)確實有一批出類拔萃的民航飛行員,他們技藝精湛,捨生忘死,總是把旅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像美國電影中的「薩利機長」那樣,值得後輩飛行員學習,值得所有航空愛好者尊敬。

至於涅瓦河奇蹟被稱為「蘇聯的薩利機長」,而不是稱薩利機長為「美國的莫斯托沃伊/切切涅夫」,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明年底前將向中國供應20架安薩特直升機
為改善薪資!紐西蘭5萬教師罷工 六成學校停課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