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清朝的地位,某些觀點混淆三個問題

關於清朝的地位,某些觀點混淆三個問題

有些人認為:清朝入主中原是侵略,不承認清朝的正統地位。那麼,我們經常混淆一個問題:是現代人在評價歷史,還是在敘述歷史。你如果是現代人在評價歷史,那麼,你自然要按照現代人的觀點,而不是站在古代封建社會的立場去說、去評價。你首先是現代人而不是古代人。

(1)現代人評論清朝是否是正統,其本身就是不懷好意的。

「正統」是封建社會使用的辭彙,它已經被棄用了。因為,現在活著的人的觀念應該是現代社會觀念而不是封建社會。因此,什麼朱棣當皇帝是否「正統」,都是無聊的問題。

正如在現實社會,如果有人談「三從四德」,教導女性去借鑒三從四德的優點的話,其觀點和理念都是反社會的不正常理念。

(2)目前,網上不承認清朝正統地位的人,還應包括不承認元朝正統地位的人,其本質上他們都是三種人。

結論也很簡單,他們都是因為各種原因而反華的人。

也許因為現實不如意,也許我們自身文化導致某些問題近而使某些人心懷不滿,也許搞不清歷史和現實的人,也許純粹的年輕不懂事兒被洗了腦。

所以,就分成不同表現;

例如跪舔親美者;

例如極端民族主義者,再說一遍民族主義者和極端民族主義者不是一路人,我是前者但堅決反對後者;

例如反打著極端民族主義者旗號的皇明(也稱蝗蟲)或宋吹等,他們與朝代粉是不同的。我說的皇明、宋吹是明朝或宋朝一切都好毫無可以指摘的。當然,清朝也有這種粉。但他們本質上都是一路貨色。

(3)他們混淆了三個問題,或者說他們是故意混淆。

其一,反對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將漢族孤立化。

不論你承認與否,現實就是中國不僅僅是我們漢人的中國,而是五十六個民族的中國。真正支持中國為中國好的人,是不會故意挑撥矛盾的。有人說我沒挑撥我說的是歷史。

其二,歷史是歷史,歷史可以敘述,但評論必須是現代觀點,不能拿「歷史去反現代」。

歷史著作都是「拿活著的人時的歷史觀,去評價歷史」,正如封建社會批評奴隸社會野蠻是一樣的。他們也是用他們活著時的「現代觀點」去評價歷史。自古都是如此,因此,今天評價歷史的對錯、是非,自然要以今天的主流觀念評價歷史。未來的人用未來的觀點,但那是未來的事兒。

現代人哪裡有什麼「正統觀念」「大房觀念」「三從四德觀念」「朝廷觀念」?現代人應該「法制觀念」「中華民族觀念」「男女平等」「男女都有繼承權」觀念。

其三,歷史觀點許多都是不符合今天法律的,無論你是什麼人,首先要守法。

歷史的觀點並非完全正確,同樣也有因為地位變化而觀念不同的。所謂「拿歷史」說話,你拿哪段兒歷史?特別是個人,你能把個人的青年、中年、老年割裂開來嗎?比如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是「反元」,坐穩天下後是高度推崇元世祖。那麼,拿歷史說事兒是以哪個朱元璋為主?

再比如清朝,清初什麼樣、康雍乾什麼樣、晚清什麼樣,都不一樣,你以哪個歷史為標準?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麼,你在評價歷史的時候只能以「現代人觀念」為準。再者,你不以現代人為主,以歷史為主,有許多就是違法行為。比如你強行讓你女兒搞「三寸金蓮」,你說那是美,是歷史文化傳統。但社會不承認,你這叫虐待女兒。

再比如你強迫老婆「三從四德」,看看是否會被老婆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例如,在封建社會我們區分、評價某個人或某個族群是以文化和朝廷區分為主,地域為輔,那時沒有領土的鮮明界限,只有朝廷意志。

照古代說,就有「華夷之防」,華為陽夷為陰,那麼,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必然受歧視,你作為評論者自然違反憲法了,你連做個現代社會公民都不合格,還侈談什麼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慈禧也是「唐明皇式」的皇帝,前期不錯後期禍國
弱者地憤怒:美菲百年關係下的毒品戰爭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