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如果莫高窟有一天永久關閉,我們如何探索這個世界遺產呢?

如果莫高窟有一天永久關閉,我們如何探索這個世界遺產呢?

1900年6月22日,

對京津之外的大清國普通人來說,

只是不太平的年景里普通的一天。

這天,莫高窟的守門人王圓籙道士,

繼續著他的「裝修」工作:

把石窟上的古代壁畫刷上石灰,

讓它看起來「乾淨」一些。

也不知道以佛教文化為主的莫高窟,

為什麼會讓一個道士當家。

刷著刷著,幫工告訴他,

好像牆壁是空的,也許裡面還有洞穴。

兩個人就又挖了一陣,

沒多久就挖出來一個滿是經卷的洞窟。

這個讀書不多的道士不知道,

他不只打開了敦煌學這門學問,

也把莫高窟送上了屢遭劫難的荊棘之路。

如果沒有王道士,

今天的莫高窟很有可能只是個普通景點,

絕不像今天這樣,

成為旅行者們非要朝聖的地方。

這不是詆毀莫高窟,

而是在王道士的年代,

莫高窟就已經沉寂了幾百年。

這片在鳴沙山上的佛教奇蹟,

誕生、興盛和沉寂的時間都相當早,

加上氣候和戰亂,

以至於到了最後兩個封建王朝,

人們彷彿忘記了它的存在。

在沉寂的600年里,敦煌是真實的「西出陽關無故人」

可王道士這一挖,

首先是先把文物販子吸引了過來。

七年後,英國人斯坦因沿絲綢之路來到敦煌,

只用了200兩銀子,

就換走了24箱經卷和5箱其它藝術品。

1914年他又用很低的價格換了570段敦煌文獻。

除了斯坦因,

法國人、日本人、俄國人紛紛來到敦煌,

名義上「買」走了敦煌經卷的最精華部分,

僅剩6000餘卷殘卷。

當時國內學者無不嘆息:

而這還只是文明的方式,

上世紀二十年代,

敦煌來了一大批被革命的沙俄舊軍人。

他們還毫不顧惜地在洞窟內生火做飯,

莫高窟內的很多壁畫被煙熏火燎得面目全非。

更令人憤怒的是,

這些喪家之犬對大量泥塑斷手鑿目,

對壁畫胡亂塗抹,亂刻亂描。

當敦煌撐到新中國,

除了特殊年代受到了小程度的損壞,

就再也沒出過什麼人禍了。

但人禍之後,天災又成了大問題。

敦煌的修復人員在長期修復過程里發現,

在認識到這些深層問題之前,

他們只是做搶救性修復:

找出有脫落危險的地方,用膠水先黏上。

後來大家發現,不解決壁畫的「病」,

就談不上是修復,

尤其是壁畫的「癌」:酥鹼。

岩體里的可溶性鹽遇水之後會溶解移動,

在洞窟壁畫地仗中積聚。

積聚的鹽反覆出現結晶收縮再溶解,

這就是酥鹼病,

會導致壁畫大面積脫落。

酥鹼病的關鍵就在於水,

但越來越不正常的氣候,

讓這個問題變得越發嚴重,

尤其是今年,

敦煌接連兩次受到強降雨影響。

雖然水災並沒有直接沖毀文物,

但對於洞窟內的環境影響無法估計。

2019年7月敦煌水災/莫高窟參觀預約網微博

除了天災,

旅行者們的一呼一吸帶出的水蒸氣,

也在時刻影響著壁畫的生存,

而隨著人數增多,

這種影響也越來越大。

面對這種情形,

敦煌的修復者們只能與時間賽跑。

98號窟從1998年開始,

花了接近20年才完成修復。

可在修復人員看來還是有些倉促,

但他們也不得不加快步伐,

因為他們總感覺,

修復的速度根本趕不上石窟出問題的速度。

而且敦煌還是壁畫修復界的「黃埔軍校」,

其它地方的壁畫要是出了問題,

都要找敦煌求救,

這在無形之中給了他們更多壓力。

在巨大的修復壓力前,

人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

人類再厲害,也抵不過時間的力量。

所以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

第一代敦煌保護者就嘗試永久保留敦煌遺迹,

而最簡單的永久保留方法,

就是把壁畫臨摹下來。

解放前,張大千就曾經進入敦煌臨摹

直到今天,

人們仍然保留了這種效率最低的方式,

不單是因為它簡單,

而且在壁畫受損特別嚴重的情況下,

人們還能運用對同時期壁畫的理解,

合理復原線條和色彩。

上圖:阿彌陀凈土變局部,莫高窟第220窟,初唐;下圖:楊東苗臨摹品

但今天人們找到了更加高效的方式,

來記錄人類的偉大遺產——

在人們剛提出要把敦煌數字化的年代,

數碼相機都沒有普及。

1999年,敦煌人開始了第一次嘗試:

用135膠片相機拍攝石窟,

再將交卷送到美國沖洗拼接掃描。

後來有了數碼相機,

但第一代的解析度只有75dpi,

都無法做出原始大小的圖片。

直到2006年,圖片才能達到壁畫原始大小。

更先進的數字化採集

雖然這是人類不得不選擇的第二方案,

卻實實在在給普通人帶來了便利。

今天,在數字敦煌的網站上,

我們不僅能看到300dpi的圖片,

還能看到360度的三維全景漫遊。

敦煌二五四窟漫遊

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

我們能帶著VR眼鏡,

在家裡就能感受到莫高窟的壯麗。

說起來也有趣,

「數字敦煌」這四個字,

原本只是為遊客電子指南命名。

針對遊客的數字指南,現在已經升級成了更逼真的球幕電影

當時的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覺得,

莫高窟的客流太大,

如果大家能先在洞外看看電子指南,

就能更好地了解莫高窟,

順便縮短了遊客在洞窟內停留的時間。

後來數字化工程沿用了這四個字,

也讓這四個字超越了電子指南,

既成為了開放給全人類的寶庫,

也成為保護莫高窟文化的最後堡壘。

敦煌217窟主室北壁。下圖是全景圖右上角區域的細節

而面對今天敦煌的處境,

我們或許也應該摒棄一些舊觀念,

畢竟你今天在電腦上能看到的壁畫,

比你在洞里看到的還清晰,

你還可以在電腦面前放肆呼吸,

不用擔心損傷壁畫,

何樂而不為呢?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一座城 的精彩文章:

塗了這款來自頤和園的口紅,國風小仙女,從此就是你
這裡產的假鞋,假到讓NIKE懷疑人生

TAG:那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