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脈診的三部九候是什麼意思?
中醫的脈診,其實也就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在中醫的診療四法望、聞、問、切中,脈診是最難學及最難掌握的一種方法。
其中的三部九候診法,最早是源出於《素問·三部九候論》:「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決死生,以處百病,以調虛實,以除邪疾。」這是一種全身性的脈診方法,也即是脈診全身三個部份的脈 象:寸口(橈動脈)、人迎(頸動脈)、趺陽(足背動脈)。
如趺陽脈法在《素問·三部九候論》中是這樣子脈診的:「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當踝而彈之,其應過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應疾,中手渾渾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應上不能至五寸,彈之不應者死。」
現代的中醫臨床上所採用的脈診法多是獨取寸口的診脈法,以切壓腕後橈動脈(寸口脈)淺表部位來體察脈象的變化,也即是將橈骨動脈分為寸、關、尺三個部位,撓骨小頭為關部,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左右手合計為六部,每部又細分浮、中、沉三候,合計三部九候,其中左手脈診心、肝、腎,右手脈診肺、脾、命門。
寸口脈診最早見於《難經·一難》,張仲景的《傷寒論》中也有提及到「寸口」脈象,但是最終是由王叔和的《脈經》所確立,並被歸納成系統,《脈經·分別三關境界脈候所主第三》:「從魚際至高骨卻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從寸至尺,名曰尺澤,故曰尺寸。寸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陰關,以關為界,陽出三分,陰入三分,故曰三陰三陽。陽生於尺動於寸,陰生於寸動於尺。寸主射上焦,出頭及皮毛竟手。關上射中焦腹及腰,尺主射下焦少腹至足。」
基本上歷代醫家對於寸口脈診中的寸關尺的位置都是一致的,但是各家對左右手所診的臟腑則是有所分歧,不過也大多是以《素問·脈要精微論》為基準:「左寸,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左關,外以候肝,內以候膈;右關,外以候胃,內以候脾。左尺,外以候腎,內以候腹中;右尺,外以候腎,內以候腹中。」
※《七龍珠》,誰是龍珠前期第一人類高手?
※如果一個實驗的結果對人類有利,但需要犧牲成百上千的小動物來實驗,你會同意實施嗎?
TAG:魔童兄弟的小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