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虛,老得快!找准6個駐顏穴,每天揉一揉,抵抗衰老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找不到好中醫?岐黃原創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中醫專屬五臟音樂就能調和養生、懶人必備
代女性工作忙碌、生活節奏緊張,經常吃飯、睡覺不定時,長期以往則會引起氣血運行不暢,人就容易變老。
一般情況下,女人變老時,會先後有四個特徵出現:黃、干、累、冷。
如果四個都具備,不僅代表您已經步入衰老,還證明您是一個氣血虛的人。
女人變老四部曲
1「黃」——血供不足
黃是指皮膚髮黃、頭髮枯黃,因為頭髮和皮膚,都需要身體的血供來滋養。
一旦氣血虛弱,身體會「捨車保帥」地甩掉皮膚和頭髮,主要保護內臟。
所以,只要有膚色發黃或者是頭髮枯黃的癥狀出現,就說明身體已經血虛了。
2「干」——缺「水」
「干」不僅是指皮膚彈性變差,還包括身體局部痙攣、身高變矮、甚至足跟疼等癥狀,這些癥狀其實是由同一個原因導致,那就是:身體缺乏了「結合水」。
我們喝進去的水,有一部分被蛋白質緊緊抓住,以此保證器官的豐潤充盈,這部分水就是「結合水」。
隨著增齡,「結合水」逐漸減少,人的皮膚就會變得沒有彈性,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癥狀。
3「累 」——肌肉供血不足
人體的站立或者運動要靠肌肉維持,如果肌肉供血不足或者供給肌肉的血沒有背負足夠的氧,就會影響肌肉的功能,「累」就是因此出現的。
現在人們攝入的營養雖然很豐富,但身體卻缺乏高質量用血的能力,自然影響肌肉功能,所以人會感覺累,這在中醫角度看就是氣血虛。
4「冷 」——能量不足
「累」繼續發展,就會出現「冷」,我們的生命就是一根燃燒的蠟燭,火苗旺,人就不冷。
蠟燭是人體的陰和血,火苗是人體的氣和陽,補陽葯可以讓人不怕冷。但是,如果不給蠟燭增量,人早晚會面臨「原料」耗竭。
這四步不一定從先到後發生,很多情況下,是同時發生的。
三招減緩衰老
1. 減少肌肉流失
從中年開始,人體的肌肉會加速流失,到60歲,肌肉流失將達到30%,80歲以上幾乎流失一半。
規律飲食,每天堅持半小時的運動量,並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蛋、奶以及大豆製品等。
2. 預防慢性疾病
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大幅升高。隨著血管動脈硬化病程的推動,血管、大腦、心臟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會大大加快衰老進程。
3. 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會加速衰老,提前出現衰老跡象,如:皮膚鬆弛、皺紋增多、臉色暗黃等,還會引起一系列疾病。
6個不老穴
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通暢,則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就能保持相對的協調和平衡。
1. 血海穴
·位置:屈膝時位於大腿內側,髕底內側上2寸。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點-11點,左右各按摩3分鐘,力道以能感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脹感即可。
·主治:緩解痛經、治療月經不調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緩解更年期不適。
2. 三陰交
·位置: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按摩方法:9點到11點,調脾胃;17點到19點,養護腎氣;21點-23點,調理三焦。
3. 足三里穴
·位置: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按摩方法:晚7-9點,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
·主治:消化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4. 太溪穴
·位置: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按摩方法:下午17-19點,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按揉力度,除酸脹外,還要有麻麻的感覺。
5. 關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
·按摩方法:搓熱雙手,然後雙手交叉重疊置於關元穴上,稍加壓力,雙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動,注意不要過度用力,只要局部有酸脹感即可。
6. 帶脈穴
·位置:在側腹部,第11肋骨遊離端垂線與臍水平線的焦點上。
·按摩方法:用雙手從兩邊按捏、揉點、提拿穴位。或每天晚上睡覺前,沿著帶脈橫向敲擊30-50圈,
·主治:月經不調、閉經、赤白帶下等婦科經帶病證;疝氣;腰痛、脅痛。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與鼓勵
中醫入門、正確養生、收穫健康!長期更新講座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