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你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你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為缺乏一種能力

生活中,我們經常被要求提高適應能力。比如,身邊經常有人會說,「你需要適應社會」、「你需要適應學校」、「你需要適應公司環境」,我們經常會感覺自己似乎慢了半拍,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這個時候,先簡單回想下自己一開始是怎麼面對這個世界的?我們的適應能力並沒有那麼慢,也不是那麼糟糕。對於幼年的我們來說,每一天的經歷、每一件事物都是陌生的,可我們一直是輕鬆快樂的,我們曾擁有著如此積極、強大的適應能力,為什麼長大後就消失了呢?

是成熟的社會經驗讓我們變得謹慎了?是一次次的失敗經歷讓我們失去了自信?是條條框框的社會規則束縛了我們?還是長大後的世界令我們思維匱乏?似乎確實是這樣,每一句話都說得對,但是,有沒有發現?每一句話都有一個共同點——我們的自我萎縮了。

認知心理學觀點認為,適應能力指的是人隨著外界的改變而相應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等以適應變化與外界相和諧的能力。適應能力包含著內外兩個共同方面:內心的理解能力和外在的執行能力。適應能力變差表現為我們無法執行外界要求的條件。

這很好解釋,要麼是我們理解得不夠,要麼是我們理解了卻做不到。最簡單的比喻:用你不懂的外語和你交流,你當然無法執行內容,因為你根本理解不了;要愛因斯坦去畫一幅「蒙娜麗莎的微笑」,他當然畫不出來,因為他沒有繪畫能力。

道理確實是這樣的,問題是即使了解了這個道理,為什麼還是沒有辦法提高適應能力?為什麼在一個客觀看來能做到的事情上卻始終無法成功?這其實牽涉到了思想與行動之間的聯繫。

我們在面對某個時間某個地點的某一件事件的時候,我們的思想往往不會單一停留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這個事件的單一元素中,因為我們要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來理解,這必然會讓我們產生好的與不好的聯想。

而聯想的過程中,消極的人會被黑暗吞噬,被不好的經驗或者負面情緒束住手腳。而積極的人會集中精力減少這一類影響,眼裡只有眼前的事,和一根筋很像,專心致志心無旁騖足以讓大部分的事成功,比如,學習。

首先,我們要充分理解一件事,要保證自己的思考能力不會受到限制,不妨每天做一些大膽的想像,每天早晨起床前在床上大膽地設想。有了想像力,大膽看問題,透徹不迷茫自然就有自信了。

害怕才會導致思維匱乏。我們面對社會規則縮手縮腳也是因為沒有徹底理解社會規則。我們會被失敗的陰影籠罩內心,也是因為沒有完全理解那一件失敗的事情前因後果,以及意義何在。所以,不要讓陳規陋習束縛了你自己。

其次就是執行能力了,這是最簡單的。你問我這個問題不懂怎麼辦?這件事不會做怎麼辦?不懂就去問,不會就去學啊。連問的勇氣都沒有那還怎麼指望積極理解?連學習的慾望都沒有那還怎麼指望會做?

還記得《大話西遊》里強盜頭子至尊寶怎麼辯解自己的鬥雞眼的嘛?——「我只是嘗試著把視線集中於一點,以改變自己以往對事物的看法。」嗯,就是這樣,我們要懂得給自己和這個世界一個合理的解釋,那樣就能一步步適應過來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浪漫「七夕」,單身狗應該如何反擊?
男人為什麼不願娶離過婚的女人?原因無非就這三點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