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一起來看看北京街道上現存的老牌樓!

一起來看看北京街道上現存的老牌樓!

牌樓

牌樓,與牌坊類似,中國傳統建築之一。最早見於周朝,最初用於旌表節孝的紀念物,後來在園林、寺觀、宮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

其實牌坊與牌樓是有顯著區別的牌坊沒有「樓」的構造,即沒有斗拱和屋頂,牌樓有屋頂,它有更大的烘托氣氛。但是由於它們都是我國古代用於表彰、紀念、裝飾、標識和導向的一種建築物,而且又多建於宮苑、寺觀、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長期以來老百姓對「坊」、「樓」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後兩者成為一個互通的稱謂了。

一般來說,牌樓不外乎是:作為裝飾性建築;增加主體建築的氣勢;表彰、紀念某人或某事;作為街巷區域的分界標誌等。北京的牌樓比別的城市多,數百年國都使北京的殿堂、廟宇、大建築群,以及需要紀念和表彰的事件、人物相對要多,作為裝飾性的牌樓也就多起來。元大都時,全城分為50坊,明代分四城(區),36坊,清代分五城(區),坊依舊。這也是北京牌坊多的一個原因。

北京是中國牌樓最多的城市。最能體現老北京風格的建築,除了衚衕、四合院之外,就是牌樓。而如今消失得最徹底的也是老北京街口上的牌樓。

北京現存明清時期的牌樓有65座,其中有琉璃磚牌樓6座、木牌樓42座、石牌樓17座。現存街道上的牌樓僅有6座,即國子監街上的4座牌樓、朝陽門外神路街東嶽廟前的琉璃磚牌樓、頤和園東宮門前的牌樓。

國子監街上的4座牌樓

國子監街上的4座牌樓分別是:街兩端的成賢街牌樓(2個)、國子監牌樓、國子監內黃色琉璃瓦牌坊。

這四個牌樓建於明代,為一間二柱三樓,街兩端的牌樓匾額為「成賢街」,街中間的牌樓匾額為「國子監」。

國子監內有一座黃色琉璃瓦牌坊,是乾隆四十八年建的,高大秀麗,坊壁雕飛舞盤龍,正面匾額為「圜橋教澤」,背面為「學海節觀」

國子監琉璃牌坊

東嶽廟的琉璃牌樓

東嶽廟的琉璃牌樓,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黃琉璃瓦牌樓檔次最高。上邊是三個樓,下邊還有四個樓,我們稱這樣的牌樓為「七樓三開間四柱,七樓的牌樓」。有七個樓,最高的是九個樓,一般封建皇帝最高的也就到九個樓。經初步調查,北京僅有三間四柱七樓的一種。

東嶽廟的琉璃牌樓

北京東嶽廟的琉璃牌樓就是典型的七個樓代表,可見其在古代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建築格局為三間四柱七樓歇山頂,正脊兩端施螭吻,正中飾火焰寶珠,結構渾雄,造型凝重。琉璃牌樓用黃、綠二色琉璃磚嵌砌壁面,遠遠望去威嚴壯觀。

頤和園東門外的牌樓

這座牌樓是頤和園的標誌,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保存完好。

此牌樓為三間四柱七樓式木牌樓,牌樓正面寫著「涵虛」,背面寫著「罨秀」,表示牌樓之後為頤和園的湖光山色。牌樓兩面彩繪金龍176條、金鳳36隻,顯示帝王所居瓊樓玉宇富麗堂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怪聞微笑 的精彩文章:

讓馬雲一見傾心的大理石山水背景牆,到底有多美?請開始你的表演
大理石餐桌好不好?又該如何選購?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TAG:搞怪聞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