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其中一個「綠」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其中一個「綠」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眾所周知,詩歌的語言特點就是高度凝練。為了表達的需要,詩人在用字遣詞上往往會進行極為精細的錘鍊推敲,以獲得簡練精美、含蓄深刻、生動形象的藝術效果。誠如盧延讓所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又如賈島所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種對字詞藝術加工的方法,便是漢語傳統修辭中的鍊字。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泊船瓜洲》,是北宋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就不僅以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真摯動人的思鄉之情被人廣為稱道。還因為詩中的一個「綠」字,令人拍案叫絕,驚艷了900多年,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上講究修辭鍊字的一個範例。

南宋人洪邁在他的《容齋續筆》中,便記載了王安石鍊字的一個詳細經過。概括來說,就是這首詩中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王安石前前後後從「到」字,到「過」字,再到「滿」字,一連改了十幾個字後,最終才定為「綠」字。那麼,王安石這首詩中的「綠」字究竟有何驚艷之處呢?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它的意思是說,王安石站在瓜洲(今揚州南郊)渡口,放眼南望,京口(今江蘇鎮江)和瓜洲之間隔著一條長江,王安石所居住過的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就隱沒在數座山巒的後面。

景祐四年(1037年),王安石隨父王益定居江寧,之後江寧便成了他的故鄉。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就是居住在江寧鐘山。從這首詩的前兩句來看,無論是「一水間」,還是「數重山」,都能看到王安石將自己與故鄉的距離,說得似乎無比的近。但恰恰這樣,才體現了王安石對鐘山的依戀之深。

然後,我們再來看這首詩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意思是說,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岸。單從意思來看,這句詩已然描繪出了江岸美麗的春色,以及寄託了詩人浩蕩的情思。而這裡的「綠」字,則有三處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方。其一,春風是抽象的,用「綠」字則可以把看不見的春風變得形象具體,轉換成為一種視覺效果。即春風吹拂,萬物新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

其二,當時正值王安石第二次拜相。「綠」字所體現出來的生機盎然,正好符合了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心情。且大自然的一片新綠,又象徵著他的新法能夠開創出新的局面。故用「綠」字表達,最微妙,也最含蓄。其三,變法的艱難,在王安石第一次拜相時,就已經領略過了。如今再次實行,必定會遭遇更大的阻力,所以他的內心是矛盾的。這個「綠」字,又代表了鐘山的綠,也就意味著他辭官歸家的心愿。

最後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則是王安石辭官歸家心愿的具體體現。意思是說,這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的家裡呢?從這句詩可以看出,王安石在這首詩中不僅借景抒情,也寓情於景,將內心複雜而矛盾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中,使這首詩富有情致,讀來耐人尋味。

綜觀王安石的這首詩,境界開闊,格調清新,我們既可以欣賞到色彩鮮明的無限春意,也可以體會出詩人心中的細膩情致。總的來說,這首經典詩作,只是其中一個「綠」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詩歌 的精彩文章:

朱熹的這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意思你得知道
古詩詞中最愁的一場雨,無一愁字卻句句是愁,最後11字千古名句

TAG:今日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