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不僅是「神探」還是一代名相

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不僅是「神探」還是一代名相

提起狄仁傑,恐怕許多人都會想到他的神探名號,畢竟在影視節目當中,狄仁傑已經被演繹成東方的「福爾摩斯」。歷史上真實的狄仁傑確實會斷案,然而他的本事,卻又遠不止斷案。

狄仁傑曾擔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內處理大量積壓案件,涉案人員多達一萬七千多人,卻沒有一人冤訴,想必這也是世人稱狄仁傑為「神探」的緣故。其實,無人冤訴不僅表現出狄仁傑秉公執法,勤於政務,還說明他的政治能力很強,能夠妥善處理各方勢力,否則這一萬七千多人不可能無人上訴。

在民間,百姓們傳頌著狄仁傑辦案如神、秉公執法,而在朝堂上,狄仁傑卻是眾多大臣的眼中釘。狄仁傑曾兩次擔任宰相,他性格剛直,不畏權貴,敢於直諫,許多權臣都曾被他彈劾。這樣的性格在朝堂上自然難以生存,酷吏來俊臣就多次構陷狄仁傑,甚至說他謀反,讓他差點丟掉性命。當狄仁傑在監獄裡時,御史台酷吏向讓他誣陷同僚,狄仁傑斥罵道:「皇天后土,遣仁傑行此事!」(《舊唐書》)隨後狄仁傑以頭撞柱,血流不止,酷吏嚇得倉皇離開。而當狄仁傑經此磨難重新執掌大權以後,他依舊不畏權貴,讓朝中權臣非常忌憚。

不過狄仁傑卻又與海瑞等人有細微的不同,他與海瑞一樣,性格剛直,然而狄仁傑卻懂得只有擁有靠山,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負。狄仁傑心中一直想光復李唐,但他沒有站出來與武則天作對,而是藉助武則天的力量,在朝堂上站穩腳步。

有許多人都曾構陷過狄仁傑,武承嗣等人也多次上表,請求誅殺狄仁傑,但武則天思索再三,依舊沒有斬殺狄仁傑,因為她知道自己治理天下不能只有來俊臣這樣的酷吏,還要有狄仁傑這種深得民心的能臣。而狄仁傑就敏銳的捕捉到了這一點,他沒有像其他人那樣謀反或拒絕出仕,而是大大方方的為武則天服務。在狄仁傑得到武則天寵信以後,他不斷推舉忠於李唐的人才,比如他曾兩次推薦張柬之,最終將他扶持上宰相的位置。

武則天對於狄仁傑是極其欣賞的,有一次她巡幸三陽宮,唯有狄仁傑獲得武則天的賞賜,其他人都沒有這樣的殊榮,狄仁傑的恩寵可謂冠絕全朝。不過在狄仁傑去世以後,他所推薦的張柬之等人卻發動神龍政變,將武則天的男寵誅殺,逼迫武則天退位。

不知當狄仁傑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時候,他對武則天有沒有愧疚之情。對於狄仁傑來說,他死在政變以前對他來說恐怕是一種解脫,他沒有辜負武則天對他的信任,亦沒有背叛李唐,他做到了一位臣子在當時能夠做到的一切。這就是真實的狄仁傑,一代名相狄仁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他是趙國名將之後,連韓信都拜他為師,投靠劉邦後卻默默無聞
漢武帝為何寧願打空國庫,冒著窮兵黷武的罪名,也要與匈奴死磕?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