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市科技工作黨委聚焦科技創新工作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市科技工作黨委聚焦科技創新工作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科研人員可持普通護照出國,22家市屬高校完成因公臨時出國(境)審批系統對接;在14家科研機構的20個基礎研究自然基金項目,試點科研經費包干制;修訂了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管理辦法,鼓勵企業建重點實驗室……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市科技工作黨委聚焦科創中心建設和科技創新工作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以抓鐵有痕的勁頭,以「改」字貫穿始終。

不能指望走老路,更不能繞道走

「努力做到有山一樣的崇高信仰、海一樣的為民情懷、鐵一樣的責任擔當、火一樣的奮鬥激情。」今年6月初,市委書記李強把全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首堂黨課放在上海科技系統,讓大家倍受鼓舞。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劉岩說,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加快科創中心立法、制定「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這些重大任務每推進一步都有很多硬骨頭要「啃」,不能指望走老路,更不能繞道走,必須跨越華山天險一條路,以刀刃向內的改革,推進上海科改「25條」落地見效,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培育標誌性科技成果,破解卡脖子的瓶頸問題。

今年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目標提出的第五年,也是確保到 2020 年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的衝刺之年。廣大科技工作者在主題教育的學習中感到,需要提升創新源頭供給水平和能力,加強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研究,讓更多科學家的奇思妙想轉化為能夠具有應用價值的顛覆性技術,開拓更多重大科學研究領域的「無人區」;需加強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的突破攻堅;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科研力量體系,為爭取國家實驗室落戶上海打下基礎;需持續深化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全面落實上海科改「25 條」;要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路;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科技報國、材料築夢」黨員主題教育基地揭牌

科技人要學習華為公司的眼光和格局

剖析堵點痛點,調查研究才不會流於形式走過場。市科技工作黨委堅持問題導向,近一個多月來,市科技兩委領導班子成員走出去,到北京、深圳等創新高地,到雄安、江浙等創新熱土;沉下去,到科技園區、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民營科技企業第一線,面對面座談聽意見,對於調研發現的問題,能解決的「馬上辦」,不能立即解決的,則列出問題清單排出明確時限。

市科技兩委領導班子成員參加調研活動

當50歲的嚴東生在國際首創新型陶瓷基複合材料時,沒有人想到他會在90歲時站在更高的科學高峰上。市科技系統把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課堂放到了嚴東生傳記電影《詩與真》首映式,在沉浸式體驗中感悟老一輩科學大家的格局擔當、風骨氣度,提振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上海科技館邀請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和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的專家,做了初心使命的專題報告,使黨員幹部對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歷史及發展壯大的艱難歷程,特別是「紅船精神」有了進一步了解,從而激勵黨員幹部奮勇爭先、敢於擔當,為把上海科技館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館作出貢獻。市科協組織黨員幹部前往閔行廉政教育基地,了解不同行業黨員幹部違紀違法案件,觀看警示教育片,黨員幹部思想深處受到了極大的震撼,紛紛表示要守住底線、遠離高壓線,保持清正廉潔的優良作風。

主題教育的課堂放到了嚴東生傳記電影《詩與真》首映式上

今年7月,市科技工作黨委組織黨員幹部赴中共一大會址集體瞻仰、現場教學。在參觀後的研討中,劉岩說,踐行初心使命,科技人要學習華為公司前瞻布局、關注基礎研究、重視人才的眼光和格局,切實為上海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登高望遠謀篇布局。華為在2000年左右就謀劃「備胎」,布局海思晶元等高端技術和產品研發,成就了今日華為的底氣和硬氣。上海在編製2020-2035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時,要有這樣的眼光和責任使命意識,在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領域進行集智攻關,塑造上海未來的競爭優勢。

市科技工作黨委組織黨員幹部赴中共一大會址集體瞻仰

推動重大原創成果加快產出

在上海量子科學研究中心試點新型事業單位體制機制;推動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高知匯成果轉化研究院等一批科技類社會組織湧現……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如雨後春筍帶來了新的活力。市科技系統在主題教育調研中,邊對照邊整改。初步完成了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功能改造和流程優化,減少了科研計劃、科技獎勵項目申報過程中的材料重複提交,更加便利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使用。加快推進科技行政事項審批制度改革和「一網通辦」,推動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等審批許可權下放和流程再造。編製完成了26個社會發展科技領域「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

營造更好的科研環境,推動重大原創成果加快產出。市科技系統籌備發起了腦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已與歐美日等13個國際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爭取歐盟意向投入3000萬歐元與中方合作。腦與類腦市級重大專項在人工智慧演算法研究領域取得階段性突破,部分成果在晶元研發、工程和腦病診治中實現驗證和應用。今年以來,上海科學家在《科學》《自然》《細胞》等頂尖期刊上發表論文35篇,佔全國的23.8%。本市新獲藥品生產批件3件、臨床研究批件7件,其中6個為I類新葯。生物醫藥產業今年上半年持續逆勢增長,工業總產值達到634.95億元,增長了7.6%。截至目前,本市新註冊高新技術企業5000餘家,是去年全年註冊量的近2倍。在民營科技企業中首批布局建設了企業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各10家。「中以(上海)創新園」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已整合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達2.67萬台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一泓清水浸潤了張家90年歲月
美國18名富豪呼籲給自己加稅,網友:有錢人的世界我們不懂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