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學林軼事 情系圖書館

學林軼事 情系圖書館

我從小酷愛讀書,記得上小學時,縣圖書館少兒閱覽室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多少年風雨無阻,而且都是提前在門口等待管理員來開門。在那個知識匱乏的年代,我像海綿一樣拚命地吮吸知識海洋里的營養。

上中學以後,學校圖書館的民間故事和人物傳記類圖書幾乎都被我讀完了。我經常在課間抓緊時間看課外書,這事還被老師批評過。當然,老師也是好意,他希望我課間休息好,多把心思放在緊張的學習上。

在大學裡,我幾乎成了學校圖書館的業餘管理員。如果遇上開會或是有其他個人事情,圖書管理員就會把鑰匙給我,讓我自己去開門看書的同時幫她代看圖書館,順便分發上架當天的報紙雜誌。可以自由出入圖書館,是我最開心的事。

工作以後,我讀書的勁頭不減,每個工作日晚上,都去單位的圖書室讀書看報。因為單點陣圖書室的報刊較少,所以一到周末,我就從單位匆匆趕回十多公里外的縣城的家,第一件事也是到縣圖書館去看書。時間長了,在大街上遇到朋友或同事,他們的第一句話經常是問:「是不是又去圖書館?」

隨著網路技術和電子刊物的發展,現在讀書看報多數能在電腦或手機上完成,查閱各種資料也可以從網路上搜索,所以這幾年,我去圖書館的次數逐漸少了。

我之所以這麼愛讀書,是受我父親的影響。他把圖書館當成最好的朋友和去處。父親上班時就喜歡讀書看報,25年前他退休了,之後更是把讀書看報當成平日里不可缺少的「必修課」。這個習慣也讓父親一直保持著豁達、大度、開朗、樂觀的生活態度。如今,父親雖然已經是80歲的老人了,但身體、心態和精神都很好,除了做一日三餐和到公園散步外,還天天到區圖書館看書讀報。

父親的閱讀範圍很廣泛,讀得最多的就是歷史文化、醫學保健和地理氣象方面的書籍。在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的年代,他也從沒有間斷過買書,每買一本,總要在書的扉頁上寫下買書的時間和地點,留作紀念。那些書現在看起來已經很舊了,有些數字信息或技術也早已過時,但依然值得好好收藏。我們都捨不得把這些泛黃的舊書當廢紙處理掉。現在,這些書全部由我保管,成了我的收藏,在我的書箱里封存著。

我從小就經常在父親的書箱里找書報來讀,還經常為他買報紙。他看什麼報,我同樣也會認真看完。這與我後來走上文學和寫作的道路有著直接關係。正是因為父親的這些書報,讓我從小痴迷於閱讀,在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文字基礎和功底以後,有了寫作和發表的慾望。

現在,我偶爾也會把單位里一些過期或沒人要的舊書報帶回家,給父親讀。父親總會認真地讀完書報上的內容,再講給大家聽。他也經常和我們討論最新的政策和新聞。人生就是如此有意思的循環,以前是父親找書報給我讀,現在是我找書報給父親讀。

由於愛讀書報,所以像國家的加薪政策、對低保或「三農」的扶持新聞、銀行存貸款利率的調整、新稅法的實施、購房和買車的政策等,這些關係到千家萬戶的新政策,父親都門兒清。我們還來不及細知詳情,父親就當起了義務「講解員」,一五一十地把他從報紙上看到的解讀文章「灌輸」給我們。其實,這樣也好,父親從中實現了自我價值,我們也省去了很多在書報上閱讀的時間。

由於受到家庭熏陶和影響,我的女兒也喜歡讀書。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她就常用我的借書證到區圖書館借書,後來,我乾脆把借書證交由她保管。長大後,女兒的作文寫得也不錯,比我有想像力,她的作文還在區里的刊物上發表過。

幾十年來,我們一家三代人見證了與我們關係密切的幾座圖書館的更替和變遷,也留下了許多平凡而又值得分享的難忘記憶。其實,一座圖書館就是一座精神家園,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一方知識文化的殿堂。她陪伴著一代代愛書人成長、成熟和走向成功,那些執著的愛書人也將與圖書館結下一輩子的情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學林軼事 趣談great的翻譯
大力推動學科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