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花 12 萬去死,花多少錢紀念?

花 12 萬去死,花多少錢紀念?

七月中元,祭祀念祖。讓我們重新看待死亡,用一點點商業的視角。

" 賬要算得清清楚楚。畢竟,舉辦葬禮也是一種消費。"

這是日本零售巨頭永旺集團給旗下的殯葬業務設計的海報文案,2016 年獲得了第 64 屆日本 " 朝日廣告賞 " 大獎。

在日本,死是一件特別燒錢的事兒。根據日本消費協會的統計,一個人死了,打理身後事需要的成本平均可達 12 萬人民幣,基礎的火葬儀式大約需要 2 萬人民幣。

死不起,不僅僅是老齡化嚴重,土地資源稀少的日本面臨的問題。

根據中國台灣媒體採訪統計的數據,上海墓地稀缺,單位價格遠超過同區域房產,墓地每年每平方米的 " 居住 " 費用可達房產的 10 倍。

按墓地的 20 年繳費周期和房產的 70 年使用權換算年均單位 " 居住 " 費用,墓地是房產的 14 至 17.5 倍。

加上為了更體面的死亡所配備的儀式和手續流程繁瑣,供應商散亂不規範,產業鏈高度不透明,中國的殯葬行業被貼上了 " 暴利 " 的標籤。

殯葬一條街觸網

互聯網最愛暴利行業。

中國漢族的傳統文化,講究入土為安,厚葬重殮,老一輩人並不願意輕易放棄土葬。而為了活人的面子相互攀比大辦儀式,也成為殯葬傳統革新邁向生態的一大絆腳石。

河北廊坊的米北紙花市場,是全國知名的殯葬一條街,關於殯葬的手藝相傳源於清朝。在這條長不過 1 公里的街面上,是幾百個緊挨著的店鋪商家和年均幾十億的產值。

" 毛主席去世的時候骨灰盒就上我們這兒拿的。" 這個名單還包括著名小品演員趙麗蓉,以及北京的各種名人們。

在這條 " 死人街 " 上可以買到跟殯葬服務相關的所有產品——從棺材、骨灰盒、壽衣、元寶紙錢,到紙紮紙活陪葬品,再到各種麻繩、印刷紙、膠棒等輔料。

米北紙花市場

這裡並不生產所有的貨品,比如骨灰盒大部分來自浙江東陽這個木雕產業重鎮。作為產業集中帶、流通樞紐,批發走量,價格相對零售端優勢明顯,一個零售端 200 塊的紙紮房子在這裡只需要 12 塊錢。

這些街麵店鋪跟互聯網的關聯,是一個叫 1688 的阿里內貿批發平台。

根據 1688 的行業數據,米北區域線上賣家將近 120 家,佔線上銷售殯葬領域商家總數的 40%。作為中國殯葬行業的核心產地,同樣掌握著線上的話語權。同比上一財年,阿里 1688 平台上的殯葬商家保持著 40% 的增長速度。

走訪米北紙花市場時,商家們多不願意接受採訪," 政策所限,國家不倡導燒紙 ",也抱怨:互聯網有好有壞,上網接到了各個地方的訂單拓寬了客源,但來的客戶單量並不大。

人們仍然習慣了在線下就近購買喪葬用品,經銷商渠道商依然佔據了零售的大頭,享受到了 " 暴利 "。

從事殯葬行業 7 年的廊坊本地人王芳在淘寶和 1688 上都開過店,接受採訪時講到一個細節:經常半夜接到急單,好多次連夜開車送貨。

我們對於死亡從來很少做充足的準備,這種不可迴避的匆忙和突然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行業的價格混亂現狀。

重新認知死亡

根據民政部的統計數據,2011 年到 2018 年中國的死亡人口從 960 萬上升到 993 萬,死亡率在 0.714 上下波動,沒有特別顯著的變化。

但隨著消費人群的變遷,70 後、80 後成為支付主體,互聯網殯葬必將迎來大的爆發。

在中國,殯葬服務行業,拋去因為墓地地產經營的福成股份等公司,目前還沒有一家上市企業,沒有行業服務標準,產業鏈混亂的局面由來已久,無可避免迎來了互聯網的改造:

2014 年一站式購墓服務的秋葉網成立;

2015 年定位 " 對古老的殯葬行業進行產業賦能和消費升級 " 的一空網創建;

2013 年成立,2017 年倒閉的 " 線上引流,線下體驗 "O2O 模式試水者彼岸網 ……

這些平台都瞄準了殯葬行業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痛點,試圖用互聯網打造信任,實現標準化服務。

在國內,網路推廣是殯葬行業接觸終端用戶的舒適方式之一。

在日本,殯葬行業以一種自然的方式進入了日常生活—— 2008 年上映,第 81 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入殮師》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直面了死亡議題。

電影《入殮師》海報

日本的花藝店既可以接婚慶又可以接殯葬的活,地鐵站或車廂內可以看見室內墓(納骨塔)的販售廣告,在近兩千家永旺超市也可以見到 " 安心的葬禮 " 的廣告傳單,上面有 24 小時的電話專線,提供 29.8 萬日元到 148 萬日元(約 2 萬 ~10 萬人民幣)六種不同價位的服務。

更有公司憑藉殯葬服務上市:鎌倉新書與日本郵政戰略合作,將殯葬服務送達日本全境 46 個縣的郵政站點,提供購墓、殯儀、佛壇等信息諮詢和產品購買服務,平台化輕資產運作,目前每年收入達到 23 億日元。

政策在左,創新在右

對死亡的重新認知需要時間。政策卻不想再等了。

2018 年 4 月,民政部等 16 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 2020 年,實現火葬區殯儀館縣級行政區域全覆蓋並達到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遺體火化率逐年提高,骨灰格位存放、樹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比例達到 50% 以上。作為衡量殯葬行業發展空間的重要指標,火化率高,殯葬行業的市場規模就大,反之市場規模就會難以突破。

《意見》一出,文明祭掃、節地生態成為殯葬行業的主旋律。

這一政策帶來的影響是米北紙花市場的商家這兩年對外態度非常謹慎,雖然傳統文化帶來的燒紙類消費需求並未明顯減少,商家也在考慮如何轉型。

" 再過十年,這個市場還有沒有都不知道。但是想轉型也不知道如何轉。" 接受採訪的紙活商家從事這個行業十年有餘,直言這是一個低附加值的加工型產業,輔料加印刷加基礎的組裝就可以交貨,生意做到現在是口碑人脈的累積。

創新型商業模式從不會繞過利好的政策導向和混亂的市場。互聯網平台作為銷售和服務整合渠道的商業創新早已啟動,競爭激烈,基於消費者需求的紀念形式創新剛剛起步。

跟隨國家對於火葬的政策性倡導,北京聖才肌珠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第一家將逝者骨灰變成寶石的企業進入了市場。

肌珠諧音 " 記住 "。公司借鑒韓國設備研發製造的骨灰熔融設備,在 2000 度的高溫下對骨灰進行環保處置,形成穩定晶體,達到寶石硬度,體積縮小至原骨灰量的三分之一。

這符合生態節地葬的趨勢。

肌珠的很大一部分業務來自海葬。把親人即將撒向大海的骨灰捧出 50 克就可以製作一個隨身攜帶的寶石紀念品,6999 元相對於高昂的墓地購買和維護費用不算誇張,市場接受度慢慢打開。

在國內,除了將骨灰做成寶石,還有企業能將骨灰做成鑽石,創立於 2015 年的念世情,首先將生命鑽石的概念在中國進行商業化運作。

生命紀念鑽早在 2003 年就已經在美國市場出現,近幾年已經成功推廣至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發達地區,人們可以選擇性地把逝者部分骨灰、全部骨灰或者少量頭髮製作成永恆的鑽石。

來自英國的恆遠鑽石 Heart in diamond,創建於 2005 年,是侯琳琳帶領肌珠發展的對標企業,能提供將親人和寵物的骨灰或毛髮變成鑽石的服務。在中國擁有多個辦事處,訂單要交付美國完成,周期較長,一般需要 3 個月,價格也更高,一般是幾萬塊到幾十萬的範疇。

" 對於中國人來說,玉或寶石更親近些。" 侯琳琳判斷,還需要十年時間,關於骨灰寶石或是骨灰鑽石的業務才會在中國迎來真正的春天。

與死亡有關的故事,就像撥動內心深處最孤獨、最危險的那根弦,它的共鳴會改變人生的軌跡。

在人生軌跡改變的彎道中,存在著溫暖又硬核的商業機會。

來源:36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鏈果優品:重新解構傳統水果零售的小生意
水象分期「頂風作案」 以購買商城優惠券為由收取砍頭息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