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車遲國虎、鹿、羊三妖,祈雨行善保護百姓,為何卻被孫悟空害死?

車遲國虎、鹿、羊三妖,祈雨行善保護百姓,為何卻被孫悟空害死?

「鬥法車遲國」,是西遊路上比較「精彩」的一難。孫悟空處事果斷,很少會與妖怪糾纏不清,大多數興風作浪的妖怪都被他一棒子打死,而在車遲國,孫悟空卻心血來潮,非要和虎、鹿、羊三妖鬥法。其精彩程度讓人嘆為觀止,雙方分別進行了比賽求雨、雲台顯聖、隔板猜物、砍頭、剖腹剜心和滾油鍋,賭鬥過程雖是驚心動魄,但從結果來看卻是有驚無險!

毫無疑問,最終是孫悟空贏了。不過以前看這一段,最大的感受就是孫悟空的機智和法力高強,但是後來就覺得越看越不對勁。這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雖然是妖怪,但是卻沒有禍害百姓,也沒想著吃唐僧肉,甚至還力保一方平安,讓車遲國風調雨順整整二十多年。正因為有如此功勞,他們才獲封車遲國國師,這樣的「善妖」,悟空為何還要打死他們?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民眾往往會被輿論牽著鼻子走,會無意識的附加自己的看法。那麼我們評判西遊記這部小說中的人物時,怎麼評價好壞呢?很簡單,那就是他們有沒有對人民好,有沒有故意作惡。三位大仙是怎麼來的?

「(車遲國)二十年前,民遭亢旱,地絕穀苗……忽然天降下三個仙長,俯救生靈。」,三仙降臨之後,祈雨行善,解救了遭旱災的百姓,並在車遲國蓋了一座「三清觀」,還對天地晝夜頌經,祈禱君王萬年不老,百姓風調雨順,深獲國王的歡心。他們仙風道骨,一片祥和之氣,住在豪華氣派的皇宮裡。

用文中的話來說,「祥光隱隱,不見甚麼凶氣紛紛」,連見識不凡的孫悟空後來看了,也忍不住豎起毛絨絨的大拇指嘆一聲:「好去處」。三妖如此作為,像是壞人?有人說,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日後阻止取經!這就扯了,二十年前唐僧才多大,哪裡知道以後會取經?那孫悟空為何一定要整死他們?正是因為鬥法裡面的「求雨」這一場。

求雨的是虎力大仙,他施法前對眾人說道:「這一上壇,只看我的令牌為號:一聲令牌響風來,二聲響雲起,三聲響雷閃齊鳴,四聲響雨至,五聲響雲散雨收。」此時悟空、八戒、沙僧等人根本不信。因為他們都在天庭混過,知道下雨是有嚴格規定的。什麼時候下,下多少都必須嚴格按照玉帝旨意行事,若是隨便一個妖怪都能求下雨來,玉帝豈不是要忙死了?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虎力大仙話音未落,頓時狂風大作,原本晴朗的天空烏雲密布,雷聲隱隱,眼看就要大雨傾盆!豬八戒抬頭只看了一眼,就暗叫了一聲不好,這妖怪竟真的求來了雨!悟空也頗為不解,元神出竅上天去看個究竟。上了雲頭一看,好傢夥!雷公電母、風婆龍王還有鄧天君,一個不少,正跟那忙著布雨呢!一個妖怪憑什麼能驅使天上神仙?

鄧天君解釋道:「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他發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這說明什麼?說明虎力大仙的求雨法術是道家正統,是受天庭認可,玉帝同意的!而且二十年來,有求必應,要多少雨給多少雨,玉帝為何這麼給一個妖怪面子?那就得看看虎力大仙的師父是誰了。

他們建三清觀,拜三清,道教之中即便供奉三清,也要供奉自己的祖師爺,然而三妖並沒有供奉其他人,只供奉三清,可見輩分之高。三妖供奉三清,三清不管,後來三妖被殺,三清也沒有管閑事。這說明,三妖的師傅跟三清的級別差不多,但關係不太好,而且還會收妖怪徒弟,這樣的大佬只有一個,那就是「有教無類」的通天教主。

通過封神大戰,通天教主元氣大傷,基本退出了權力爭奪,手下沒有死完的徒弟也各奔前程。通天教主的師兄就是太上老君,玉帝給面子也很正常。那悟空為何還要殺了他們?車遲國鬥法這一章節,其實根本原因就是佛道兩大宗教的爭鬥,西天取經最重要的戰略意義就是,沿途傳播佛教,而車遲國卻道教獨家壟斷,是個敬道滅僧之所。

車遲國原本有2000多個和尚,在三妖「欺凌」下,死了六七百,自盡了七八百,餘下五百個,是想死偏死不了,懸樑繩斷,刀刎不疼;投河的飄起不沉,服藥的身安不損。原來,這五百個是受到了六丁六甲、護教伽藍的特殊保護。六丁六甲、護教伽藍是佛教門下,他們只保護不出手,目的就是等著孫悟空來,以阻礙西天取經的名義將這股道教勢力剷除。

背後的大佬們自然是不會親自出手的,只讓手下人各憑本事。最終孫悟空「作弊獲勝」,不過三位大仙也不是吃素的,要了孫悟空一條命,鬥法時斬下了孫悟空的頭顱,施法讓悟空接不回去,悟空心慌,只好從腔子里又長了一顆腦袋出來。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看看劍谷中的4個字,才知道,是誰讓天下第一的王重陽重傷而死!
三聖母管二郎神叫「二哥」,那他們家老大是哪位神仙,你知道嗎?

TAG:歷史老師阿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