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曾有120名幼童赴美,為啥只回來94人?其他26人哪去了

晚清曾有120名幼童赴美,為啥只回來94人?其他26人哪去了

大家對晚清的印象一貫不好,認為它落後,當西方人已經在科技方面有所成就了,晚清還停留在老祖宗給予的財富,「地大物博」曾經是我國的代名詞,在唐朝時期,國力鼎盛,建立外交,與許多國家進行往來。

實際上,晚清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時,也曾想要積極改善,最早的留學就是從晚清開始,有「中國留學生之父」之稱的容閎出生於清道光八年,也就是道光帝時期,他先後在澳門和香港完成學業,繼而去了美國留學。

道光三十年,容閎考進了耶魯大學,成為了第一位在美國耶魯大學學習的中國留學生,容閎學生歸來,並開始大展身手,有名的兩件事情則是,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製造總局的創建,和組織官費赴美留學幼童,這些赴美幼童有120人數。

因為幼童正處於對新事物好奇的年紀,接觸到不一樣的文化,也沒有表現出抗拒的情緒,另一方面他們還是被選定的非常聰明的學生,到了美國後也能夠很好適應,分別考進了不同的名校,在哈佛的也有。

1881年,晚清覺得這些赴美的學生可以回來了,一些守舊的老臣看到赴美留學的幼童的變化,他們剪掉了長辮子,西裝革履,覺得實在是「太不成體統」,結果去了120人,回來的卻只有94人,其他26人去了哪?

部分留學生看到晚清守舊思想的頑固,覺得自己的才華難以展示,因此選擇了不回到國內,一些則是到了美國後接觸到新思想,變得難以管束,這是晚清朝廷最不願意看到,因此早早就被召回了。

還有一部分則是早早就去世了,畢竟是異國他鄉,身負重任,很多學子還是想要為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刻苦學習,潘銘鍾是赴美留學的中國學生中年齡非常小的一位,卻比其他學生要沉穩很多。

他對待知識是非常認真的,同伴們被美國多姿多彩的課外活動吸引,紛紛參與游泳、棒球活動等,潘銘鍾並不參與,有「中國鐵路之父」稱呼的詹天佑還是潘銘鐘的好友以及在美時的室友。

一天詹天佑半夜醒來,看到潘銘鍾還在挑燈夜讀,潘銘鍾非常吃驚,就走過去看好友在看什麼樣的書,原來是一本英文書,詹天佑在好友背後站了很久,潘銘鍾都沒有發現,還是潘銘鍾覺得累了,放鬆了一下,才發現詹天佑站在背後。

只是潘銘鍾最終因為太過於刻苦,病逝了,很多同行的人都覺得十分遺憾,回到國內的94人也為自己的祖國貢獻了自己的才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讀宋詞 的精彩文章:

他冒死從國外帶回一根藤,解決我國上億人口吃飯問題,不是袁隆平
相濡以沫50年,妻子離世10年後,90歲再娶嬌妻,兒子同意

TAG:每天讀宋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