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遭遇株連九族,為什麼家族中人不提前逃走?留下的才是聰明人

古代遭遇株連九族,為什麼家族中人不提前逃走?留下的才是聰明人

「株連九族」這個詞我們應該都從電視劇里聽過不少次,一般來說,只有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或者遭到皇帝的嚴重忌憚,皇帝才會下令把這人的九族全殺了,真正的一人犯罪,連累全家。但是在古代遭遇株連九族後,為什麼家族中人不提前逃走呢?

株連九族,其實也就是一種「連坐」,什麼叫連坐呢,就是在古代一人犯罪,讓與犯罪者有一定關係的人連帶受刑的制度,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的法令中。當時秦國很弱小,為了變強,秦孝公找來了法家弟子商鞅,給秦國制定了一大堆新法。

其中一條,就是在秦國實行「連坐」,為了減少犯罪,規定這家人犯了罪,他旁邊的左鄰右舍,也要被抓走受刑。商鞅的這條法令當然是為了讓百姓互相監督,但它長期實行下去,鬧得人心惶惶,所以後來秦朝暴政下,農民起義爆發了,秦朝滅亡得特別快。

《史記·商君列傳》:「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商鞅的做法被後世皇帝借鑒了,發明了「株連九族」的方式,來管理治國。我們知道,古代皇帝的權威是最大的,他說殺誰就殺誰,滅人全族也是想滅就滅,只要找到了合適的罪名。

而且,皇帝既然是最高統治者,他會很怕失去這個地位,所以皇帝基本疑心很重,要是殺了這個人,不處置全家的話,也怕自己遭到報復。這裡我們講一個民間傳說,雍正皇帝當年以文字獄殺了呂留良,民間稱,呂留良的孫女呂四娘為爺爺報仇,潛入皇宮殺了雍正。

這個傳說流傳很廣,但在真正的歷史上,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雍正要是下令誅殺呂留良一家老小,根本不可能有人逃得掉。當然,「逃不掉」,並不是受連累的人不逃的唯一原因,實際上,皇帝宣判株連九族時,也是有區別對待的。

比如,有時候為了顯示自己的仁慈,皇帝會判這個家族中14歲以下的孩子,不用斬,而是流放邊疆去做苦力。雖然也是九死一生,但活下來的例子並不是沒有。再者,那時候信息流通不像我們現在這麼快,很多人坐在家裡,還不知道皇帝的宣判。

等官兵來抓人時,他們才知道。如果逃走,官兵也會到處張貼通緝令,本來流放的,抓回來可能就變斬立決了。所以說在古代,被判了株連九族的家族,一般人不會隨便逃跑,反倒是留下來的才是聰明人,說到底,也是被迫聰明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蜀山筆俠 的精彩文章:

皇帝當眾羞辱大臣,賜他50歲奶娘為妻,成親之夜大臣高呼萬歲
溥儀回憶童年潸然淚下,身體被貼身婢女挖空,餓壞了吃餵魚饅頭

TAG:蜀山筆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