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7歲女童因吃飯慢被親媽打死:每個暴躁的母親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

7歲女童因吃飯慢被親媽打死:每個暴躁的母親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

作者:安心

來源:積木育兒(ID: jingguanyuer)

缺席的爸爸,是一個家庭深深的遺憾。

01

最近又看到一則令人悲痛的新聞:

就在10天前的8月3日,山東一名7歲的小女孩(小英),因為吃飯時太慢,被自己的媽媽用鐵棍毆打一小時致死。

原本暑假過完,就要開學上小學一年級的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扎著馬尾辮的小英正在輕吻自己妹妹(圖:大眾網)

爸爸在採訪時告訴記者,早在小英2個月的時候,因為家庭矛盾,他就和妻子董某離了婚,後來孩子大了,覺得小英需要有媽媽的陪伴倆人就復婚了。

復婚後,董某經常因為一些小事毆打小英,自己每次拉架,也會被打,只是沒想到這次後果這麼嚴重。

當時全家正在吃午飯,小英因為吃得太慢,被媽媽不斷地提醒:「你再吃這麼慢,我就打你了。」

爸爸當時勸說了幾句,媽媽董某更生氣了,插上卧室的門,拿起一根鐵棍開始毆打小英,過程持續了一個小時。

爸爸說:「我被關在門外,根本阻止不了,我也不敢上前去拉,我一阻止,她連我一起打。」

小英被打後,夫妻倆大吵一架,鑒於董某此前也多次毆打自己,爸爸吵完架後便離開了家,誰知妻子仍然不依不饒打電話給他:「不要以為躲出去,就沒你事兒了。」

爸爸回到家後發現孩子情況不對,想送往醫院,也被妻子董某阻止,並和他大聲爭吵,還打了他好幾個耳光。

沒想到下午5點的時候,孩子還沒送到醫院就不行了。下午6點左右,這個本該上一年級的小女孩,生命永遠停止在這個暑假。

目前,嫌疑人董某被刑事拘留。

親生母親對自己的孩子如此施暴,簡直令人髮指!

但究其原因,董某的如此行為,真的僅僅只是因為孩子吃飯太慢嗎?

我們從事件經過中發現這樣幾個細節:

孩子不聽話,只要爸爸勸說、拉架,情況會變得更糟;

因為爸爸阻止妻子打孩子,經常會一起被挨打;

爸爸的事後爭吵、躲避,反而會讓妻子更加變本加厲。

從這些細節中不難發現,拋開董某本身暴躁的性格以外,小英的死亡,某種程度上其實是父母失敗婚姻的犧牲品!

對生活的不滿、對婚姻的不滿、對丈夫的不滿,當這些全部集中爆發的時候,原本暴躁的媽媽,將所有的矛頭都對準到了孩子身上。

當孩子有一丁點兒小錯或者不聽話時,就成了她發泄怒火以及不滿情緒的替罪羔羊!

為什麼?

因為打罵孩子比打罵老公更容易、更好掌控。

02

每個暴躁的母親背後,都有一個缺席的爸爸。

武志紅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過:

有問題的家庭結構,常可歸到一種模式上:一個焦慮的母親,一個缺席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而這種家庭在中國太普遍了,在孩子的教育、養育方面,經常是媽媽著急的上火,爸爸卻什麼都不想管,甚至直接缺席。

再加上自己本身脾氣急、孩子又不省心,矛盾和衝突就顯現出來了。

曾經有一位媽媽在後台給我們留言:

有天晚上,我跟孩子的爸爸因為孩子該不該上興趣班的問題,大吵了起來。

孩子體弱,在學校總是受欺負,我想給孩子報個跆拳道班增強下體質,也順便練練膽子。

結果孩子爸爸平時什麼都不管,這個時候倒堅決反對起來,認為浪費了孩子休息的時間,正好孩子也在一旁哭哭啼啼地不想去報名。

本來就在氣頭上的我,看著孩子軟弱的模樣,一下子怒火中燒,狠狠地把孩子罵了一頓。

孩子邊哭邊罵我是個愛發怒的「老妖婆」!

我為這事傷心了一個晚上,覺得自己當媽媽當的太失敗了,說服不了老公,也管教不了孩子。

這個媽媽所經歷的事情,就是典型的對著孩子發火,實際上卻是表達對丈夫的不滿。

因為不滿丈夫反對孩子上興趣班,而把怒火轉移到孩子身上,無辜的孩子成了犧牲品。

試問,哪個媽媽想自己變成一副易怒的「妖婆」形象?

如果老公給力,孩子省心,誰不想整天笑靨如花、歲月靜好?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去年火爆全網的電視劇《都挺好》。

劇里的蘇媽媽就是一副典型的強勢「老妖婆」形象,對孩子如此,對老公也如此。

一開始很多人都同情蘇爸爸,覺得蘇媽媽太霸道了,但看到蘇爸爸在老婆去世後的所作所為(絲毫不體諒孩子,還把兒子給弄離了婚),又覺得他特別的活該!

家庭一有分歧,他就裝傻充愣

撇去蘇媽媽的「重男輕女」不說,整個蘇家確實是蘇媽媽一個人在操持著,再碰上這樣一個老公,女人不強勢根本就不行!

一個暴躁的母親背後,孩子不省心是一個原因,最大的原因還是父親的缺席。

而這種情況,是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現狀。

03

媽媽們,請先搞清楚你究竟在「氣什麼」。

我們常說,媽媽,是一個家的靈魂。

一個媽媽是否快樂,決定了一個家庭是否溫暖和幸福。

但很多媽媽面對著生活的一地雞毛,卻不知道從何快樂起來。並且大多數媽媽在煩躁的情緒到來之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發火的真正對象其實是自己!

氣自己怎麼就沒辦法把孩子的事情處理好;

氣自己無論怎麼做都得不到老公和家人的認可;

氣自己在帶孩子的同時,什麼事情都做不了,還被孩子牽著鼻子走。

......

當媽媽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和不認同的時候,就特別容易暴躁和發脾氣。

而往往承擔媽媽情緒失控後果的人,不是孩子,就是自己最親密的人。

她們通常會這樣對孩子說:

「我這都是為你好,你到底懂不懂!」

「你要不是我兒子,要不是因為要對你負責,我才不會這麼管你!」

這樣對丈夫說:

「我這麼辛辛苦苦地忙碌,還不是為了這個家!」

「別以為你什麼都不管就行了,孩子出了事情,你也跑不了!」

這種憤怒的情緒一旦爆發,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一樣,最有可能遭殃的,首當其衝還是孩子。

因為他們在家庭角色中處於弱勢,更容易打罵也更好掌控。

心理學上也這樣認為:90%的人覺得對別人不滿的問題,其實都是自己的問題。

所以,我們在發脾氣的時候,想清楚自己到底在氣什麼?

這樣對自己以後面對情緒失控時的管理非常重要,對我們宣洩情緒後的急救措施也有幫助。

媽媽們也請多關心自己,做個快樂的媽媽沒有那麼難。

不要把孩子的事看成天那麼大,對孩子的事情要學會適當放手;

多多關注一下自己,留點時間出去逛逛街、和好友聊聊天;

抽空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豐富自己業餘的興趣愛好;

學會自我情緒的調節,試著讓自己的態度和語氣變得緩慢而柔和;

不要把自己的生活鎖在家庭的那一方天地里,偶爾寵寵自己。

......

這樣會讓你擁有比較放鬆、愉悅的心情,容忍度也能提高,遇到突髮狀況也更容易冷靜。

04

爸爸們,別當「隱形人」,做個不缺席的父親。

在大多數家庭中,媽媽是承擔孩子教養問題的第一責任人。

所以,很多爸爸都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的事情、家裡的事情媽媽去管就好了,我只要負責賺錢養家就好。

但是,對孩子的教養,也是一個付出的過程。

媽媽的精力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對她們來說最大的精神補給,其實是來源於丈夫的關愛。

在兩性心理學中也提到過,女性最大的心理需求其實就是安全感和理解。

所以,爸爸們首先要做的是理解妻子的情緒,明白她的情緒來源,多參與到孩子的教養和家庭的責任分工當中,不要事事都做「甩手掌柜」。

如果爸爸們總是當個「隱形人」,在家庭中過度的缺失,那這樣的家庭遲早會出現問題。

建議爸爸們,從日常生活點滴入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家務的時候搭把手,多承擔一些力氣活;

多陪陪孩子玩一玩,研究也表明,爸爸多陪伴的孩子會更聰明;

在孩子的學習教育上,多和媽媽一起商量,別事事不關心,讓你拿決定的時候又全盤否定;

遇到孩子的問題時,別一上來就是指責「孩子都被你帶壞了」,育兒的問題爸爸不是裁判也不是法官,只有介入進來,才能幫助解決問題;

面對婆媳矛盾時,站在妻子的角度多考慮,不躲避、不推責,別讓妻子一個人去面對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老人。

......

當然,除此之外,希望爸爸們也能多給媽媽們一些關心,哪怕是口頭上的一句話「你辛苦啦」「讓你受罪了,以後多多補償你」……

這些都會讓媽媽們覺得,自己的心是溫暖的,自己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生活不易,努力的經營好自己小家庭,是需要夫妻倆共同協作和努力的。同時,婚姻也是一門學問,絕不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麼簡單的過日子而已。

就如義大利人文主義思想家、作家蒙田說的那樣:

好的婚姻是生活中甜蜜的結合,更是充滿堅貞、忠誠以及難以計數的磨難。

只有有益、牢靠的互相幫助、共同履行相互間的責任義務,才能使彼此的關係更久遠。

我們更加希望,所有的孩子們都能在良好的親子關係中長大,每個孩子都能一生平安。

為了這個目標,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宣化上人:修道人習氣毛病不改,永遠不會和道相應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那麼「心」究竟在哪裡呢?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