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個貧困縣摘掉「貧困帽」,到底是做對了什麼?

這個貧困縣摘掉「貧困帽」,到底是做對了什麼?

從外出打工多年總感到打工沒有前途,到返鄉創業養牛養得風生水起,並且帶動村民「家家種草、戶戶養牛」,這是楊存軍的人生選擇。

從不起眼的小山村到遠近聞名的「甜蜜谷」,這是「走出大山又走回來」的陳澤恩給家鄉帶來的變化。

從上世紀90年代末,紅河村村民由種辣椒開始轉型,到全村歷經三次「產業革命」,致力於打造4個「一億元」產業。

這背後既是個人命運的轉變,也是一個貧困縣命運的改變。也正是有了這些致富帶頭人和熟悉產業發展幹部的不懈努力,自力更生,才促成了這樣的轉變。

因地制宜的特色產業扶貧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彭陽縣,位於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之一六盤山核心區,原本是一個以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級貧困縣。

2019年,彭陽縣順利通過貧困縣退出市級初審、自治區第三方評估和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8月12日至14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在寧夏彭陽縣舉行 「鞏固脫貧成果,深化對口幫扶」系列活動。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持之以恆抓好產業扶貧,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彭陽縣委書記趙曉東介紹,全縣實施產業扶貧鞏固提升工程,實行「有土」和「離土」相結合的扶持機制路徑。

其中,佔全縣建檔立卡戶89.9%的「有土」產業中,彭陽縣立足獨特的自然資源,整合資金扶持貧困群眾發展「5·30」(5頭牛或30隻羊)肉牛羊及其倍增、「雞菜花」、「林葯蜂」等多元化致富產業。

彭陽縣古城鎮任河村是遠近聞名的「牛村」,這裡家家種草、戶戶養牛。「牛村」有個「大個子」,叫楊存軍。

楊存軍早年開始養牛,養得風生水起。隨後,他成立肉牛養殖合作社,帶動村民養牛致富。幾年下來,「大個子」帶領村上32戶貧困戶發展養殖業,貧困戶收入都有較大幅度增長。目前,全村種植飼草9200畝,肉牛飼養接近4000頭,肉牛養殖年創收2000萬元以上,佔全村養殖戶收入的70%以上。

古城鎮位於彭陽縣境西部,當地按照「家家種草、戶戶養畜」和「小群體、大規模」的思路,大力發展草畜產業。目前,全鎮牛存欄1.7萬頭,羊2.5萬隻。2018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779.3元。

陳澤恩是一個「蜂三代」。2015年大學畢業後,陳澤恩回到家鄉——孟塬鄉小石溝村,養殖中華蜜蜂,並進行技術創新,改變了毀巢取蜜的原始飼養方式,進行箱式飼養,進行「框養」,產蜜周期由半年縮短到15-20天,蜂蜜產量也有所提高,還能保護和壯大蜂群。

陳澤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開始時,村裡好多人怕被蜜蜂蜇,有的還說養蜂賺來的錢是『飛財』,容易來也容易走。然而,一年多下來,看到收益不錯,鄉親們的積極性一下就上來了。」

在一批養蜂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下,孟塬鄉發展中華蜂養殖450戶4500多箱,年產蜜5萬公斤以上,產值700多萬元。

大力發展「甜蜜事業」的背後是,退耕還林成果進一步顯現,成材的槐樹、棗樹、山桃、杏樹等開花為養蜂提供了優質的春、夏蜜源。2015年以來,孟塬鄉黨委提出「既要桃花美,也要槐花蜜」,努力打造全縣「養蜂第一鄉」。

因地制宜的「四個一」

「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範工程,是彭陽縣產業脫貧的重要經驗之一。

根據「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中部河谷川道區、西南部土石質山區」三個自然類型區的不同地理條件,宜樹則樹、宜苗則苗、宜花則花、宜草則草,選准適宜彭陽種植、突出彭陽特色的「一棵樹、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

「一株苗」是中藥材種苗。中藥材產業是彭陽縣的支柱產業。201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藥材產業指導組編製完成了《寧夏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該規劃明確提出,要將彭陽建設成為寧夏重要的黃土丘陵區多樣化中藥種質資源庫和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

寧夏恆原朝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彭陽縣招商引資的企業。該公司孟塬鄉種植基地經理王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2018年3月開始,公司在孟塬鄉趙山莊流轉土地建成500畝項目基地。公司以正品蒙古黃芪、黃芩種苗繁育為主,推廣指導中藥材規範化生產。

他說,這兩種中藥在大部分中藥中都能入葯,價格只是在一定區間內波動,能夠保證老百姓的穩定收益。中草藥種植是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從4月開始到11月,幾乎一年都會有用工需求。該基地的建設能夠帶動周邊老百姓就業,尤其是精準扶貧戶。

在紅河鎮紅河村,則坐落著「一棵樹」紅河試驗示範園。

該示範園主要引種煙富3號蘋果,同時,從陝西、甘肅等周邊省區引進7個新品種,栽植柿子、櫻桃、棗樹、油杏、仙桃、黃金梨、大梅李。此外,還新育苗200畝100萬株。

紅河鎮黨委書記鄭小義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示範園種植的蘋果,由於貯存期長,產量高,且品質優異,很受市場歡迎。再加上今年蘋果價格比同期上漲一倍多,效益非常好。

鄭小義說,根據種植的情況,一畝地可以種植1400棵果樹,樹的種植周期是20年,第三年就有1噸多的產量,到第五年就是穩產期,一畝地產量達到3-4噸。而且盛果期有十年左右的時間。要是一斤蘋果2元的話,每畝地的效益就有1.5萬元左右。除去人工,化肥農藥投入,一畝蘋果樹的純收益就可達到5000元。

據了解,紅河鎮計劃用五年時間,到2022年,在全鎮種植1萬畝蘋果,一畝地收入1萬元,打造另一個億元產業。

在紅河鎮,比蘋果更有名是辣椒。彭陽縣享有「中國辣椒之鄉」的殊榮,而品牌尤以「紅河辣椒」最為出名。

「紅河辣椒」得名於上世紀90年代末。通過紅河村開始了第三次「產業革命」,辣椒種植由設施農業轉型為現代農業產業園。

在已建成的可移動保溫膜結構日光溫室中,村民們採用全國最先進的無土栽培技術,進行種菜。利用椰糠做基質,配置新一代水肥一體化施肥機,採用自動化控制設備,物聯網智能服務,實現精準化種植。有效地解決耕地連作病蟲害障礙,實現蔬菜綠色無公害生產,且減少勞動力,減少生產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單位面積產出。

鄭小義表示,現代農業產業園每天需要的五六十名勞動力,全是本村村民,每人每天至少掙100元;蔬菜大棚及其種植方式,園區內500畝最新品種蘋果基地,已經吸引周邊群眾採摘休閑觀光,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賣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上海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再出新招:放寬認定、便利功能、加大保障
社論:以電力改革促推能源轉型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