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幾十億地球人,究竟是怎麼被養活的?

幾十億地球人,究竟是怎麼被養活的?

本月要讀的環境學常識書,是克萊夫·龐廷所著的《綠色世界史》

見常識 Vol.4|《綠色世界史》

過去兩百年內,人口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堪稱地球環境史上最重大而劇烈的變化之一。經過兩千年的瘟疫、戰亂和饑荒之後,世界人口終於在1825年達到了10億。但僅僅過了100年,就增加到了20億。自此人口以幾何數級的速度增長,到上世紀後期,增加10億人只需要12年。

如今地球的人口為77億,是兩百年前的任何人都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自人類誕生以來,最緊要的問題就是如何獲得足夠的食物讓自己活下去。農業結束了採集和狩獵的獲取方式,併產生了社會分層和勞動分工。自農業誕生以來,超過90%的農業人口養活著不到10%的非農業人口。人口的數量,一直是由可生產的糧食數量及疾病死亡率決定的。

從18世紀開始,以上兩方面都發生了變化。美洲的玉米、土豆和紅薯傳播到全球,跟水稻小麥相比它們在更貧瘠的水土條件下也能提供高產量。而營養的加強、醫學衛生領域的進步,又大幅度降低了嬰兒死亡率以及提高了平均壽命。此消彼長之下,人口數量的爆炸便勢不可擋了。

但人口爆炸也無可避免地造成了環境的巨變。最近三百年來,世界的牧場面積增加了680%,農田面積增加了580%;與之相對應的是草地減少了43%,而森林減少了22%。到本世紀開始時,世界植被區域的1/3已被馴化植物和牧場覆蓋。與此同時,農業的高產出依賴於高投入和高耗能,但對環境的影響卻至為深遠。

例如,化肥的過量使用降低了土壤中關鍵微量元素的攝取,而這反過來會損害植物生長,降低營養素的水平。而小麥和水稻等高產品種的使用,意味著需要使用更多的化肥、水和農藥。1950年開始的四十年里,亞洲的化肥使用增長了38倍。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化肥的高投入帶來糧食的高產出,這一模式目前已趨近極限了。農民們發現,再如何增加化肥,糧食也很難再增加產量。

而且,高投入農業造就高灌溉需求,對水資源造成了嚴重壓力。雖然灌溉會帶來高產,但同時也會導致土地退化、水澇和鹽化。灌溉的問題還在於大部分水其實都被浪費掉了,在印度這樣的水稻種植區,大約有2/3的灌溉用水都因蒸發和灌溉渠道的滲漏而流失。再加上工業用水,地下水資源正以難以想像的速度被耗盡。

另外在農業出現之前,世界陸地的45%都覆蓋著森林,但近一萬年里受損嚴重。以中國為例,天然林曾一度覆蓋國土達到75%,包括如今的黃土高原在內。而上世紀末,這個數字只有5%。從1955年開始,喜馬拉雅山區約有40%的森林消失,水土流失導致了這一地區每年大量的洪水。

由於砍伐森林、開闢草地為單一種植的耕地,甚至連陡峭坡地都毀林成為梯田,現代農業已經導致了嚴重的土壤侵蝕,後果就是沙塵暴、洪水、土壤肥力的消失和耕地的最終被放棄。以美國為例,如今中部大平原時常出現的乾旱、沙塵暴和龍捲風,正是從19世紀後半期去除草原植被開始的。塵土失去了植被的抑制,於是便上了天。

現代社會中習慣於被餐廳和外賣提供食物的城市人,難免會有一種食物只要有錢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幻覺。世界的確養活了有史以來最多數量的人口,但代價是砍伐森林、土壤侵蝕、沙漠化、鹽鹼化、水土中殘留超量的化肥農藥除草劑……現代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很難去想到環境承受的壓力。然而眼前看不到,並不等於就不存在。

但道理非常簡單明了:地球環境資源有限,無法承擔超過其極限的人口數量。長此以往,隨著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食物價格會逐漸上升,直到目前脆弱的平衡最終完全崩潰。聯合國預測,2100年時世界人口將達到112億——希望到時人人還能像今天一樣有飯吃。

每月都會有4~5篇讀書稿件於周末發布

閱讀時的任何感受和觀點

都歡迎留言或分享到後台

我們將與更多的讀者分享你的真知灼見

給頭腦一點常識,給自己另一種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教師鄧世平,比易烊千璽更應該被銘記
《全球通史》: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