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死前下了道詔書,坑了此人一把,後者用11字斷送李唐江山

唐太宗死前下了道詔書,坑了此人一把,後者用11字斷送李唐江山

單論史書評價而言,唐太宗李世民無疑是一位文治武功都極其出色的君王。他一手締造的「貞觀之治」,開創了名留史冊的盛唐氣度。然而不論如何,李世民終究是一位帝王,因此他的言行舉止同樣深受帝王心術影響,他為了馭下也會使用一些小手段。然而李世民沒想到的是,他臨終前算計的一名重臣,卻反過來用十一字斷送李氏江山。

此人便是唐朝開國元勛、英國公徐世勣(原名徐世勣,賜名李勣),字懋功。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加之各地災禍不斷,在這樣一個時代,幾乎沒人能夠獨善其身。一些下層民眾為了生存,只好揭竿起義,但徐世勣不同,他是大地主出身,「家多僮僕,積栗數千鍾」。很顯然,他參與起義,完全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在亂世之中博取一番功業。

確定目標以後,徐世勣就近加入了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徐世勣精通謀略,就連名將張須陀率領兩萬兵馬,都敗在他的手中,「須陁素輕讓,方陳而前,讓與戰,不利,須陁乘之,逐北十餘里;密發伏掩之,須陁兵敗」。張須陀戰死後,瓦崗寨聲名大振,引來不少民眾加入。蒲山公李密出身隴西士族,乃西魏八柱國之後。此時李密因參與楊玄感叛亂,正被朝廷通緝。徐世勣得知此事後,便勸翟讓將李密請到瓦崗寨中做主,以便藉助遼東李氏的名氣來吸引更多貴族加入。李密入主瓦崗寨以後,於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自稱魏公,還大肆封賞官員,「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各領所部」。

不久,李密殺害前任寨主翟讓,瓦崗寨內部出現嚴重分化,實力大減,這就為瓦崗軍的覆滅埋下了伏筆。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無奈只好收攏舊部歸順唐朝。徐世勣見狀,在第一時間內將瓦崗屬地盡數奉給唐帝李淵,後者大喜,遂「授黎州總管,封曹國公,賜姓李氏」。李世勣在歸順唐朝以後,在虎牢關之戰、唐滅輔公祏之戰、唐滅薛延陀之戰、唐滅高句麗之戰中,李世勣均有其亮眼表現。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繼位為帝,是為唐太宗,李世勣「拜并州都督,賜實封九百戶」。為避諱太宗之名,李世勣遂改名為李勣。

李勣文武兼備,頗受李世民重視。在李治當上太子之後,李勣被李世民任命為太子兼左衛率,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事後,李世民還非常誠懇地對李勣說道:「我兒新登儲貳,卿舊長史,今以宮事相委,故有此授。雖屈階資,可勿怪也。」可見李世民雖然器重李勣,但他心中也有著一絲忌憚。故而李世民晚年,為了能讓李勣死心塌地效忠李治,只好用了一個小手段。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身患重病,自知大限將至。因此他將李勣貶出中樞,發配他到邊境出任疊州都督。隨後,李世民又苦口婆心地告訴兒子:「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高宗李治繼位當月,果然下詔將李勣召回京城,「加開府儀同三司,令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是歲,冊拜尚書左僕射」。李治對李勣非常尊重,他不僅再次授予司空這種榮譽頭銜,還令人為李勣畫像,並親自作序。除此之外,李勣還被高宗皇帝允許「得乘小馬出入東、西台,卑官日一人迎送」,可謂是極盡殊榮。

作為一名久經宦海的老臣,李勣一眼就看穿了太宗父子的把戲,雖然他明面上沒有任何不滿,依然恭敬老實,但對這種將自己玩弄於股掌之中的政治伎倆,心裡或多或少都有怨憤。不久,李治為取得朝政大權,借口廢立皇后一事,向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發起挑戰。李治為爭取李勣的支持,還特意向其詢問意見。李勣為官多年,政治手段可謂是爐火純青。面對李治的心思,他只回答了十一個字:「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表面上來看,李勣是不偏不倚的,但他對李治的默許也恰恰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支持態度。

就這樣,李治最終下定決心,將武則天立為皇后。然而李治並未想到,在扳倒長孫無忌等人之後,自己卻因常年抱病而無法處理政務,朝政大權逐漸落入皇后武則天手中。李治去世後,武則天先後擁立兩位皇帝,後來更是公然自立為帝,並改國號為周。從某種角度來說,李勣當年這輕飄飄的十一個字,可謂是葬送了李唐江山。

參考資料:

《新唐書·本紀第三·高宗》《新唐書·卷九十三·列傳第十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國為投靠英美放棄中立,兵力不到2個營,人均GDP為我國十倍
全球存在感最低的發達國家,比英國大也比英國富,但總是被人忽略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