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作為康熙35個兒子中勢單力薄的一個,雍正皇帝為何能登上帝位?

作為康熙35個兒子中勢單力薄的一個,雍正皇帝為何能登上帝位?

作者:許雲輝

(荀彧)

荀彧志存高遠,「見漢室崩亂,每懷匡佐之義」,便到財大氣粗的袁紹集團打了一年工,由此參加「關東聯軍」討伐董卓的戰爭。聯軍總司令袁紹畏敵如虎,「莫敢先進」,聯軍各部心懷鬼胎消極避戰。關鍵時刻,打響武裝反抗董卓第一槍的總監軍曹操破釜沉舟,獨自率所部五千人攻擊西北狼。因兵微將寡,曹操幾乎戰死疆場,受傷後大敗而回。

聯軍解散後,荀彧認清了袁老闆不思進取「終不能成大事」的土豪本質,把關注投向銳意爭先的個體戶曹操。他聞聽曹操率殘部奪取東郡(今河南濮陽西南)後,更認定曹操是「有雄略」的擎天柱,於是毅然跳槽,投奔事業處於草創期的曹操。

(一)築牢根基

曹操與荀彧一番暢談後,心花怒放誇讚他:「荀先生,您就是輔助我成就大業的張良啊!」馬上任命他為總參謀長。從此,曹操「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荀彧「忠正密謀,撫寧內外」,為曹操保駕護航,共同延長了東漢王朝這艘破船二十多年的壽命。荀彧是曹氏集團從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一枝獨秀的總設計師,是卓越的頂層設計戰略家。

他建議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鞏固建設好根據地。

曹操結束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戰歷史,擁有了東郡這小塊根據地。西望長安,曹操憂心忡忡,問荀彧:「董卓兵強馬壯,並且把皇帝挾持到長安。我軍勢單力薄,偏安一隅,何時才能戰勝董卓啊!」

荀彧高瞻遠矚分析:董卓雖然目前「威陵天下」,但他殘暴肆虐超出常理,多行不義必自斃。現在這隻西北狼已是強弩之末,不可能再有作為,下場「終必覆敗。」因此,我軍的戰略是:一手拿鋤搞生產,把根據地建設成銅牆鐵壁;一手拿槍圖發展,四面開花搶地盤。果然,董卓不久後被殺死,天下再次大亂,軍閥重新開戰。

而曹操則在荀總參謀長的戰略方針指引下,埋頭苦幹發大財,勢力範圍已悄然從東郡擴張至兗州(今山東省濟寧市一帶)。

荀彧坐鎮兗州首府鄄城,為繼續東征的曹操鞏固後防。一些舊官員趁機勾結外地軍閥,企圖發動武裝叛亂,裡應外合,奪取鄄城。荀彧臨危不懼,一邊帶領留守部隊嚴防死守,一邊緊急求援鎮壓了城裡的叛亂分子。剛解決了內憂,外患就接踵而至。

一支受矇騙趕來參與叛亂的軍閥隊伍兵臨城下,主帥指名叫荀彧出城見面。大家都「恐彧遭害」,力阻他出城。荀彧卻冷靜地分析形勢:「城外主帥與城內叛賊素無往來,數萬大軍來得這麼快,肯定沒時間制定具體作戰計劃。因此,我必須趁他猶豫不決時盡量遊說他。就算不能說服他相助,至少可以爭取他保持中立。我如果避而不見,他必定惱羞成怒下令攻城,這樣,鄄城就大禍臨頭了。」

荀彧隻身涉險,坦然出城。主帥見「彧無懼意」,懷疑荀彧在唱空城計,「遂引兵去。」荀彧雖然解除了燃眉之急,但武裝叛亂之火已經燃遍兗州。兗州當時共有八個郡,轄70多個縣,荀彧只保住了鄄城。他苦苦撐持,派人說服了相鄰的范縣和東阿忠於曹操,為曹操保全了三塊寶貴的戰略反攻跳板。

荀彧期待曹操迅速回師平叛,曹操卻想先奪徐州。荀彧寫信制止曹操本末倒置,論述收復失地和鞏固根據地的重要性:「昔日漢高祖保守關中,光武帝佔據河內,都是先鞏固好根據地才圖謀控制天下。只有把根據地建設好,才能進可致勝,退可堅守。所以他們雖然創業艱難,但最終都完成了稱帝大業;兗州論地利,是天下要衝;論人和,百姓對您心悅誠服。

(漢獻帝)

兗州這塊根據地,就等於您的關中和河內,必須不惜代價平定和鞏固它。現在戰事不多,您應該命令部隊趁機回師搶收麥子,儲備糧食,弭平叛亂,鞏固根據地!」信中還詳細分析此時攻打徐州的弊端。曹操看完信,如醍醐灌頂,馬上取消軍事計劃,帶領部隊返回鄄城,搶收麥子,儲存糧秣,擴充實力,最後徹底收復兗州失地。曹操佔領兗州全境,標誌著已經從個體戶躍升為著名民營企業家。

(二)迎奉天子

荀彧憑藉敏銳的政治嗅覺,說服曹操「奉主上以從民望」,迎奉天子掌握政治主動權。

公元196年,漢獻帝趁長安軍閥混戰,帶領中央各部委歷經千辛萬苦返回故都洛陽。洛陽已成一片廢墟,貴為天子的漢獻帝也勉強棲身在大臣家的私宅里,各部委領導寒磣到「披荊棘,依牆壁間。」各地軍閥都把中央政府當作累贅,不提供物資,害得「群僚飢乏。」而實力強大的劉表和袁紹都鼠目寸光,拒絕了謀士高人勸他們搶先迎奉漢獻帝的建議。曹操也動了迎奉天子的念頭,召開班子會議做專題討論。

在很多人反對接下漢獻帝這個燙手的山芋時,荀彧力排眾議,高屋建瓴地剖析:「春秋時的晉文公,憑藉迎奉周襄王回京城的功績,使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前,令部下都穿上孝服,為被項羽殺害的義帝征伐,而使天下歸心;曹將軍首倡義兵擁護中央,心系蒼生,功莫大焉!現在皇上重返京都,天下義士都擁護中央,九州百姓都懷念舊主。所以,擁戴天子順從民心,是大順;秉持大公無私之心使天下豪傑歸服,是大略;主持正義廣納英才俊傑,是大德。曹將軍此時如不當機立斷扶正朝廷,天下人必將萌生叛離之心。所以,不論為國家為百姓為我軍,曹將軍都應挺身而出,迎奉皇上。」

曹操拍板同意,趕到洛陽將漢獻帝和中央政府遷往許昌,佔據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有利政治地位。從此,曹軍的身份產生了質變,從一支參與武裝割據的地方軍閥隊伍,華麗轉身為執行政府剿匪命令的中央軍。曹操也從民營企業家搖身一變,變成遏制國家命脈的央企董事長。

荀彧被曹操特意留在中央政府任職,以監控中央政府和便於溝通。從此,荀彧在中央參與軍國大事的謀略和籌劃,曹操心無旁騖率領中央軍「征伐在外」攻城拔寨。

(三)襄助曹操

荀彧「明以舉賢,謀能應機」,留守京城與曹操分手時,將「荀攸、鍾繇、郭嘉、陳群、杜襲、司馬懿、戲志才等」奇能異士推薦給曹操,曹操視若肱骨,個個委以重任。這些賢才後來都獨當一面,成為曹魏政權中的頂樑柱。其後,荀彧又將「郗慮、華歆、王朗、荀悅、杜襲、辛毗、趙儼」等十多個人才舉薦到曹營。這些智囊組建起總參謀部,大顯身手,為曹操提供了全方位的情報分析和戰術支撐。

荀彧的戰略思想,在官渡之戰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袁紹率雄兵十萬,戰馬萬匹,氣勢洶洶南下官渡時,曹營僅有士卒兩萬,力量懸殊,人心惶惶。大多數武將未戰先怯,「以為不可敵。」荀彧顯示出卓越的戰略家風采,他寫信給曹操分析情勢:「沙場決戰的勝因不是看實力的強弱,而是比較主帥才能的高低,劉邦和項羽的存亡就是明證。您在氣度、謀略、用兵、德行四方面,都勝出袁紹四點,必然取得最後勝利!」

四勝論精闢入里,曹操由此樹立起迎戰決心。不料,部分文官又散布悲觀論調,認為袁紹陣營中謀士精明武將勇猛,我軍恐怕難以致勝。曹操又想打退堂鼓,荀彧根據自己對舊同事的了解,再次寫信分析這些人的特點和缺陷,斷言這群紙老虎徒有虛名。果然,開戰後,這群紙老虎原形畢露,不堪一擊,完全符合荀彧的預料。

曹操正面與袁紹苦苦撐持時,袁紹背後捅刀子,先派特使到中原各地招降納叛,使曹操治下的「諸郡多受其命」,又派內線到中央政府煽動反曹情緒,再派使者潛入曹營對文武官員進行威逼利誘,幾管齊下,企圖釜底抽薪消滅曹操。曹操陷入「四方瓦解,遠近顧望」的內憂外患窘境時,荀彧先說服了中央政府各部委領導團結一致向前看,又調動重兵加強控制戰略要地,果斷平息武裝叛亂。同時,大力減輕百姓兵役和賦稅負擔,最終使朝野「上下歡喜,郡內遂安」,為曹操徹底解除了後顧之憂,有力支持了前線作戰。

官渡之戰進入艱難的相持階段後,曹操因「軍糧方盡」想退兵。荀彧請求他咬牙挺住:「軍糧雖少,但比不上項羽和劉邦對抗時艱難。當初,雙方筋疲力盡,但都不肯先撤。您以兩萬精兵與二十萬敵軍抗衡已經半年,敵軍銳氣衰弱,底牌被我軍完全摸清。只要您硬扛下去,時局必有變化。現在是出奇制勝的關鍵時期,您千萬不可放棄!」曹操又卯足了勁死扛,苦苦撐持終於迎來機變:袁紹謀士許攸叛逃曹營,獻計奇襲烏巢,燒盡袁軍糧倉。官渡之戰由此逆轉,勝利的天平傾斜到曹營一方。

曹操想趁袁紹被打得屁滾尿流時,一鼓作氣揮師遠征盤踞江漢的劉表。荀彧複信堅決反對,提醒曹操現在的要務是擴大戰果,並嚴防袁紹死灰復燃。曹操終止了南征計劃,堅守黃河,終於伺機滅了袁紹,佔據了幅員遼闊的冀州,開闢了鄴城根據地。

這時,一些投機者慫恿曹操奏請皇上將現有的天下十三州區劃恢復為古代設置的九州,以壓縮其他勢力的生存空間,擴大冀州的實際控制範圍。曹操有些動心,荀彧勸他:「如果這樣做,只會迫使各路軍閥抱團取暖,我軍再難各個擊破;您應該先平定黃河以北地區,再修復故都洛陽,最後圖謀南征荊州。恢復古制的問題,應等天下安定後再考慮!」曹操恍然大悟複信:「如果沒有您一直為我分憂解難,我的過失就太多了!」

官渡之戰後,曹操將首功歸於荀彧,上表請求漢獻帝封荀彧為萬歲亭侯。荀彧謙遜地壓下曹操的表文,曹操苦勸:「您在內輔助中央,在外幫我出謀劃策。立功不是只在戰場上衝鋒陷陣,運籌帷幄更是勞苦功高。請您別再推辭!」荀彧接受爵位後,曹操又與他結成兒女親家,並多次想表奏荀彧為三公。荀彧反覆拒絕十多次,曹操才打消了念頭。

興兵南征劉表之前,荀彧向曹操獻計兵分兩路:一路大張旗鼓從正面佯攻,一路偃旗息鼓抄小路奔襲,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戰役目的。曹操按計而行,勢如破竹,迅速佔據荊州,擊潰劉備,劍指孫權,成為三分天下的最強者。赤壁兵敗後,曹操經過休養生息,招賢納士,再次出兵平定西涼,降服張魯,立下「定天下之功。」

曹操由衷感嘆說:荀彧與我勠力同心輔佐漢室,荀彧繪製的戰略藍圖,由我親手變為現實。他替我輔佐皇上,舉薦賢才,獻計獻策,密謀籌劃,「天下之定,彧之功也。」荀彧與曹操共同「化亂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肝膽相照,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聯盟,堪稱強強聯合的典範。

(四)九錫事件

然而,曹操進爵受錫事件,成為二人之間無法填平的鴻溝。產生嚴重分歧。使他們最終分道揚鑣。

曹操翦滅八方諸侯回到鄴城根據地後,幾個別有用心的謀士就給他大灌迷魂湯,稱頌他「為百姓除害,使漢室復存」的功勞空前絕後,道德臻於化境,賽過周公轉世。曹操被捧得飄飄然,也自吹自擂:那還用說嘛!假如國家沒有我老曹這根定海神針,「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營文武趁機集體發聲,要奏請漢獻帝給曹丞相進爵並賜「九錫」大禮,「以彰殊勛」。

曹操心底樂開了花,表面卻一本正經:「九錫這等殊榮,只有周公這般開天闢地的人才有資格接受。整個漢朝只有八個異姓王,都是與漢高祖出神入死立下特殊功勛的人,我哪裡比得了他們?你們太高看我了!」在眾將官勸進的合唱聲中,曹操羞答答同意只受封地,不受「九錫」。在眾人的猛烈攻勢下,曹操才勉為其難同意弟兄們上表,並授意心腹給遠在許昌的親密戰友、中央辦公廳秘書長荀彧寫密信,告訴他詳情並讓他表態。

(五)埋下禍根

荀彧卻旗幟鮮明對曹操說「不!」

他為曹操被手下架到火堆上炙烤而憂心忡忡。事情很清楚,眾人力推曹丞相上位的理由冠冕堂皇,心底打的都是小算盤:只有曹丞相先上一個新台階,弟兄們才能水漲船高官升一級,給子孫後代留下「傳之萬世」的功業。曹操當然看得出這一點,但顯然不想拒絕這個雙贏建議。

木已成舟,荀彧完全可以隨波逐流,圖個皆大歡喜。可是,他不願屈心抑志。荀彧覺得,在一片讚歌聲中,惟有自己給曹丞相潑冷水大聲說不,才能起到當頭棒喝的作用,讓曹丞相冷靜下來。由於事關絕密,密信中不便多說,荀彧簡單回復道:「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這段話不難解讀:曹丞相當初興義兵匡振漢室時,高舉的是「匡朝寧國」旗號,所以即便功高蓋世也是理所當然!況且中央從來沒有虧待過您,上月皇帝還特賜您「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超高待遇,尊您為前朝的蕭何。您既然事實上已位極人臣,又何必貪圖虛名?您切莫姑息遷就部下們的私心,不能用名利地位滿足他們的願望,應該「愛人以德」,以理想和信念把弟兄們緊緊團結在身邊!綜上所述,您不應該接受進爵受錫!

荀彧「德行周備,名重天下」,是天下英才心目中的楷模偶像。他在中央高風亮節一心為公,對地方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被同事視為百十年間才出一個的賢才,顏回死後唯一「能備九德,不貳其過」的古今完人。荀彧淡泊名利,沒有私慾,所以他相信曹丞相能理解自己的忠心。他沒有再寫信闡明理由,只想當面掏心窩子地「言之於太祖」,這就埋下了悲劇的禍根。

(六)分道揚鑣

曹操的確讀懂了密信,也理解荀彧的苦心,想暫時擱置此事。但是,曹營文武官員恨荀彧堵死了升官發財的便捷通道,惱羞成怒,跑到曹操面前挑撥是非,指責荀彧作為曹營在中央的總代表,關鍵時刻吃裡扒外,分明是心中只有小朝廷,眼裡哪有曹丞相!良心大大的壞了!文官各顯神通引導曹操誤讀解複信,力證荀彧離心離德;武將罵荀彧是條白眼狼,只會在中央動動嘴皮子,不體諒弟兄們出生入死的難處。曹操耳里塞滿咒罵荀彧忘恩負義的聲音,漸漸「由是心不能平」,決定把荀彧挪出中央,以便表章順利通過。於是以征伐孫權為由,奏請漢獻帝委任荀彧為中央慰問團團長,到前線慰勞將士。

荀彧接受任務後欣然出京,帶慰問團進入曹營。宴會結束後,荀彧特意留下,懇請曹丞相接見私聊,曹操答應接見。荀彧梳理思緒,打好腹稿:

我說不的理由有三條:首先,進爵受錫意味著將建立起僅次於中央政府的魏公國,成為有公國百官和都城的完整封國體系。東漢政府固然已名存實亡,卻依然是一面不可更替的正統大旗。曹丞相正是高舉這面大旗南征北戰,才使征伐師出有名「天下歸心」。現在請求建立國中國,顯然是強賓奪主,必然招致中央政府里反曹派的強烈抵制,使曹丞相漢室忠臣形象大大受損。

其次,進爵受錫過於敏感,容易招致非議。前朝王莽先進爵為「安漢公」,再接受「九錫」大禮。「九錫」是皇帝專用的九種禮器,特賜給有特殊功勛的王侯和大臣,象徵受賞者已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尊崇地位。王莽是歷史上惟一接受「九錫」的人,由於他隨後篡漢,「九錫」從此打上篡逆的烙印。王莽篡漢殷鑒不遠,曹丞相進爵受錫,難免使人浮想聯翩。

最後,漢室江山依然四分五裂,孫權割據江東並不斷騷擾中原,劉備攻打西蜀企圖建立根據地,張魯佔據漢中負隅頑抗,馬家軍縱橫西域桀驁不馴。曹丞相一旦進爵受錫,必然被視為改朝換代的序幕,從而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各路軍閥聯手討伐,導致功業半途而廢。總而言之,我不反對曹丞相進爵受錫,我反對的是曹丞相現在「開國備錫」。

可是,曹操「以此恨彧」,態度早已發生變化。答應接見荀彧,只是想當面羞辱老戰友。他「知彧欲言封事」,見面後,不等荀彧開口,便冷冰冰地「揖而遣之。」荀彧見猜疑的種子早已埋下,誤會已經無法消除,解釋毫無意義,只得怏怏而出。昔日的親密戰友,從此分道揚鑣。

(七)抑鬱而亡

荀彧對曹操一片赤誠,如今落到見了面「遂不得言」的地步。他心灰意冷,想回京復命。不料,曹操早斷了他的後路,上表將他強留在軍營任軍事參謀。荀彧早已是曹營文武的公敵,曹丞相的態度更助長了部下的囂張氣焰。

荀彧在曹營隨時遭受精神欺凌,刁難報復,由此心情鬱郁,憂勞成疾。

曹操大軍出征後,荀彧被留在壽春(今安徽省六安市壽縣東北部)養病,半年後病逝,年僅五十歲。第二年,曹操接受漢獻帝的「開國備錫」。(《魏氏春秋》記載了另一種死法:曹操派人給病中的荀彧送去一個食盒,荀彧打開後見是個空盒,頓悟曹操心意,「於是飲葯而卒」)。

荀彧的悲劇起因,不是因為對曹操說不,而是因為沒有及時與曹操溝通交流,才致使扶漢擁曹的一片赤誠丹心不被曹氏集團理解,招致曹營上下的猜忌誤解和打擊報復,所以史載他「以憂薨」。離世前,荀彧一定會面對前線方向深深嘆惋:「曹丞相,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作者簡介】許雲輝,男,1984年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雲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團高級講師。曾出版專著兩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五十餘萬字。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之寫乎 的精彩文章:

金朝皇帝完顏亮的三大志向之一盡得天下絕色而妻之,實現了嗎?
王維:從苦行僧涅槃成詩佛,為唐詩的交響樂奏響了一個最美的聲部

TAG:閱讀悅讀之寫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