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海創千乘」號發射成功!千乘探索實現民營衛星領域多個第一

「海創千乘」號發射成功!千乘探索實現民營衛星領域多個第一

2019年8月17日12點52分,2000餘公里外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傳來消息:伴隨著捷龍一號遙一運載火箭的升空,千乘探索自主研發的第一顆衛星——「千乘一號01星」暨」海創千乘「號順利入軌。這意味著,國內首顆完全自主研製的規模最大並且實現遙感通信雙功能的民營衛星順利升入太空。

站在一旁的千乘探索創始人兼CEO苗建全看似平靜,內心早已泛起波瀾。在經歷了無數個日夜反反覆復的測試後,他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給全公司員工兩年多以來的努力一個完美的答覆,也讓自己的航天情懷落了地。

千乘探索衛星控制指揮中心

藉此機會,億歐科技來到千乘探索位於中關村的衛星指揮控制中心,記錄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也了解了苗建全在兩年多的創業里進行的一系列民營衛星創新創業的探索和實踐。

從零做起,「海創千乘」圓滿實現首飛入軌

在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政策的支持下,國內商業航天領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不少初創公司,千乘探索也是在2017年的春天萌了芽。

苗建全2008年畢業後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工作,曾任某航天型號總體技術負責人,2016年作為發射場該航天型號01指揮員圓滿完成首飛任務。2017年,在軍民融合以及雙創政策的感召以及內心航天夢想的驅動下,苗建全辭去了令人艷羨的體制工作,創辦了千乘探索。

千乘探索是一家涵蓋商業微小衛星研發、衛星測控以及星座運營、衛星數據應用等產業鏈環節的民營衛星公司。經過了兩年多的發展,目前團隊已有近40人,其中三分之二為技術研發人員。

創業難、航天難,苗建全自稱選擇了一條「難上加難」的路。但堅持總會得到回報。此次發射入軌成功的「海創千乘」號便是由團隊成員從零到一,歷經十四個月時間研製而成。

千乘探索衛星研製過程

十四個月,看似很長,實則很短。「海創千乘」號重量達到65公斤,是中國民營創業公司中自主研製的規模最大的衛星,也是商業航天領域內第一顆可以同時提供業務遙感服務和窄帶通信服務的業務衛星。苗建全介紹到:「規模最大不是單純指重量最大,重量只是眾多性能指標中的特徵之一。規模最大意味著,在保障了高指標、長壽命、高性能、高可靠度的前提下,我們盡量增加集成度,把重量壓縮到了65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將「海創千乘」號圓滿送上太空的捷龍一號遙一運載火箭,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用純商業模式構建的首型運載火箭,這也是中國航天「龍系列」火箭與商業航天企業的首次聯手登台合作。

不過,苗建全表示,未來不會局限於和國家隊合作,民營火箭企業也在其考慮範圍之內,星際榮耀雙曲線遙一運載火箭的成功為民營火箭開了個好頭。苗建全說:「只要能將衛星順利送入太空,實際上我們並不在乎它是民企還是國家隊。且無論是民營火箭還是民營衛星,現在都處於賣方市場,需求遠大於供給。我們要做的,都是讓可靠性更高,讓後期的收益增值。」

做、管、用緊密結合,構建衛星產業鏈閉環

自成立之初,千乘探索便定位為衛星研製與應用服務商,堅定地走「衛星研發 業務應用」相結合的發展道路。作為一個初創公司,千乘探索為什麼選擇「製造 服務」的發展戰略?在「難上加難」的基礎上,為何又「自找麻煩」?

與大眾思考的的兩手抓或將分散注意的擔憂不同,苗建全有自己的看法。他說:

「衛星研發是業務應用的必要基礎,業務應用是航天研發的需求來源,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根據公司定位,千乘探索一直堅持做衛星、管衛星、用衛星三位合一的發展戰略。

苗建全表示,做衛星、管衛星是打造民營衛星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手段,也是通過技術基礎和產品基礎加高技術壁壘的最主要的方式。

在相對急躁的商業航天發展環境里,千乘探索首顆衛星發射的時間並不算早,這是由於,千乘探索將衛星發射這一步放在了最後,前期的階段中,千乘探索一直堅持研製與應用同時並舉,在發射的動作完成之後,業務閉環也就此建成。

衛星工作流程圖

另外,自主研製衛星的能力也是千乘探索與其他衛星應用服務商的最大區別之處。以衛星應用中的遙感應用為例,中國已有三十餘年的發展基礎,行業的門檻相對較低,各家公司都在拼渠道資源、市場資源、政府資源等等,以期提高自己的市場佔有率。

但擺在這些公司面前最大的問題便是,由於沒有自主運營衛星的能力,各家企業能夠買到的數據是一樣的,並不能實現差異化競爭。苗建全表示,只有「做」、「管」結合,才能實現更好的「用」,也比較容易在相對「紅海」的競爭環境中走出自己的「藍海」。

此外,在應用上,千乘探索採取的「遙通導結合」與國家一直推進的「通導遙結合」實際上殊途同歸,「在最終目標上高度一致。」

在具體實現方向上,千乘探索堅持遙感和通信服務在衛星端實現,導航服務在地面端實現,通過RCPNT終端、「遙感 智能衛星數據服務系統」等部署,推動多源衛星、多源數據的協同工作和有機結合,打破機制壁壘和數據壁壘,發揮太空空間資源的最大優勢。

以夢為馬,商業航天定將不負韶華?

儘管從資本的角度而言,國內商業航天領域的融資消息不斷,但相比於美國去年航天領域近六百多億美元的投資額來說,2018年國內非上市公司約21億元人民幣的融資額實在並不算高。

苗建全表示:「無論是商業火箭還是商業衛星,都是剛需市場,市場規模和前景都未來可期。」只不過,商業航天的性質註定其是一個需要前期高投入、承擔高風險的事業,也註定了在迎來美好的市場前景之前,商業航天公司要經受得住一段時間的「至暗時刻」。

苗建全表示,在衛星應用方面,已經發展了三十餘年的遙感服務市場需求仍然沒有被滿足,還有很大的市場缺口,主要問題就是缺衛星、缺數據,更缺數據的服務能力。這也在一定層面上給了千乘探索這些初創企業發展空間。

千乘探索瞄準現階段我國空間資源緊缺、可用衛星資源少、融合服務調度極其困難等市場痛點,希望通過自主建設與實踐,推動我國不同在軌衛星不同業務資源的融合服務,解決政府及各行業的現實應用需求,避免重複建設和資源消耗,同時也可以大幅降低空間資源的應用成本。

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在初創時期苗建全訂下的「20顆衛星 4套地面站 1座指控中心」的五年計劃,也在隨著需求進行動態調整:

第一,千乘一號01星的6顆衛星預計在2021年年底前實現組網。苗建全向億歐表示,千乘一號組網結束後,公司的業務會發生本質的改變,將由大量投入階段轉入大量投入與大量產出相結合的階段。

此外,為了實現下一個「一箭多星」發射的目標,苗建全透露,千乘探索自己投資建設了一個衛星總裝集成測試中心,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春天投入使用,將能夠同時進行五顆衛星的並行工作。

第二,千乘二號星座由原定的14顆衛星增長到18顆衛星,能夠實現中國全境小時級數據服務覆蓋、熱點地區分鐘級數據服務覆蓋,預計2023年前組網結束。

第三,公司已經開始申報千乘三號星座,預計將涵蓋30顆衛星。

「海創千乘」號的發射成功,可能是商業航天企業向前邁出的一小步,但對於一個年輕的團隊而言仍舊意義非凡。苗建全並不會就此滿足,他希望,「海創千乘」號能像這個名字所被賦予的涵義一樣:像千軍萬馬,戰鬥力十足;也不會辜負政府對這一批民營衛星企業的期待。希望在未來,千乘探索能夠更加「腳踏實地」的「仰望星空」,用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發展得更加繁榮昌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億歐網 的精彩文章:

二季度全國鐵路貨物發送量實現大幅增長
貓眼娛樂發布財報首次盈利,凈利3.8億元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