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將」「帥」為何不能見面?玩了好多年,玄機藏在這裡!
中國象棋,在中國至少有著3000年的歷史。目前,更是已經形成了數以億計的愛好群,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無論高端會所,還是街頭巷尾,都有玩中國象棋的身影。
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說法不一。有學者研究說,起源於黃帝時期;也有學者認為起源於神龍氏或周朝;也有人說起源於春秋時期。但無論如何說,象棋的起源絕不是現代很多人認為的起源於劉邦和項羽爭雄的秦末。
現在象棋棋譜上的「楚河、漢界」,確實說的是劉邦和項羽爭天下的背景。那時候的象棋,也是張良改良之後的象棋,並傳承至今。改良之前的象棋玩法,和現在肯定是不一樣的。
象棋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在《楚辭·招魂》中就有對其形制以及玩法的記載:
「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營並進,道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意思是說,那時候的象棋,用玉石做成,和現在的骰子差不多,每方共有6顆子;比賽的方法是分曹並進。(指必須兩人或兩組對局聯賽),相互進攻,逼迫對方於死路;最後成「牟」(指成倍)才算是贏者,才能取勝。(春秋時兵制,以5人為伍)。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張良改良前的象棋,玩法和現在是截然不同的。對於現在的玩法,很多人都不陌生,「馬走日,象走田,士走斜格」。其中在象棋的玩法中,還有一條規則即:「將」和「帥」不能見面,這其中有何玄機?又有什麼道理呢?
眾所周知,現在的象棋是張良改良之後的。從楚河漢界上就可以看出,和劉邦項羽不無關係。「將、帥」不能見面的規則,也隱藏在這個故事中。
大家都知道,項羽外表勇猛,卻有婦人之心;劉邦看似軟弱,卻是極有城府。正是因為劉邦的老謀深算,才在項羽與秦軍主力征戰的時候,採用迂迴戰術,搶先奪下了「函谷關」,這才有了後來的「鴻門宴」的故事,遺憾的是,鴻門宴最後還是以劉邦的逃脫而告終。
劉邦逃脫後,項羽才反應過來,很是生氣。於是又採用了范增的計謀,將劉邦的父親逮了起來,並綁架到廣武山上。那時劉邦與項羽也就只有一個山澗之隔。項羽便讓手下朝劉邦喊話:「你要是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父親仍在鍋里給煮了吃。」
令人吃驚的是,劉邦聽到之後一點都不著急,反而對項羽喊道「當初我們一起反抗秦王暴政,因此結拜為異性兄弟,所以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要真把咱倆的父親給煮了,記得到時候分我一碗。」
項羽一聽,小暴脾氣就立馬上來了,馬上就要讓人斬了劉父,這時候又是那個劉邦的「卧底」項伯站了出來勸阻項羽,不能殺啊,否則就要背上「不義不孝」的罵名了,在好一番勸阻之下,項羽才打消了斬殺劉邦父親的計劃。
但是心中余怒未消,就張弓搭箭,藉助自己的神力向劉邦射了一箭。這一箭,正中劉邦。劉邦在眾人的妥善安排下,才撿回一條命來。從此便有了「將、帥」不見面的說法。
除了「將、帥」不見面的說法,關於中國象棋,還有很多規則源於當時的背景。
比如:紅棋和黑棋。
劉邦自稱赤帝之子,赤就是紅色,所以劉邦的軍隊用紅色來代表;項羽年輕時,看到秦始皇出巡,車隊上插著很多黑色的旗子,威風凜凜,從此喜歡上了黑色。項羽打仗時每次都要騎著自己心愛的烏騅馬(黑色),於是項羽的軍隊就用黑色來代表。
比如:紅先黑後
在攻打秦國的時候,劉邦和項羽作了一個約定,誰先進入關中,誰就算獲勝。項羽率領四十萬大軍,正面攻打秦軍;劉邦採取迂迴的戰術,繞道攻擊秦軍薄弱的地方,結果劉邦搶先一步進入關中,所以下棋時一般採用紅先黑後規定。
比如:楚河漢界
楚漢相爭時,一開始項羽的實力比較強大,劉邦被動防守,到了公元前203年,劉邦的軍隊實力大增,雙方誰也打不贏誰,進入了僵持階段。於是雙方商定以鴻溝為界,東面是項羽的楚國,西面是劉邦的漢國,雙方互不侵犯,就好比棋盤上的楚河漢界。
讀者們,關於「中國象棋的奧妙」,大家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什麼是「將心比心」?為什麼說,它是最高級別的「善良」?
※為什麼「做事要方,做人要圓」?幾則小故事,看後醍醐灌頂!
TAG:文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