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我不尊重你,但就想撈你錢!」涉嫌辱華的大牌們都這麼猖狂了嗎

「我不尊重你,但就想撈你錢!」涉嫌辱華的大牌們都這麼猖狂了嗎

文/金錯刀頻道 秀男

8月12日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被網友們稱為「國際道歉日」。

因為在這天,微博熱榜幾乎被各國際品牌的道歉刷屏了!

事發必有因,在那幾天,無數「欺人太甚」的事情發生:

8月9日,有網友爆料范思哲一件T恤上,將香港、澳門列為單獨國家;

8月11日,蔻馳被挖出和范思哲犯了同樣錯誤,而且其官網將台灣列為了國家;

8月12日,「紀梵希」、「亞瑟士」、「馥蕾詩」和「Calvin Klein」等品牌,先後被網友曝出產品或官網存在「中國港台地區列為國家」的問題;

8月13日,施華洛世奇被曝出其全球公司網站上,將香港設置為「國家」。

各大品牌在中國的底線上瘋狂試探,儘管各家事後都迅速道歉,以求平息輿論。

但網友沒那麼好糊弄,紛紛指其看上去更像是向「中國市場」道歉,走過場無誠意。

畢竟這些國際品牌「被曝光、聲明道歉、繼續撈錢」的套路,大家早已不勝其煩。

在媒體、群眾的口誅筆伐下,這些品牌求生欲漸顯,但他們還有挽回的餘地嗎?

1

無論你把我喂多肥,我也不會尊重你

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奢侈品?

中國人,買了全球1/3,甚至一半的奢侈品。

有人月薪不過3000卻分期供著上萬元奢侈品;

掃蕩奢侈品門店成為出國旅遊的保留節目;

中國代購們在全球各地的賣場衝鋒陷陣,為奢侈品事業貢獻力量;

無論CBD里光鮮的都市麗人,還是三線城市裡月薪3000的廠花,試問哪個女孩不想擁有一個大牌包包?

今年4月,麥肯錫中國發布了《201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報告》數據顯示:

2018年境內外奢侈品消費額達到7700億元人民幣,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平均每戶消費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萬元購買奢侈品。

2012年~2018年間,全球奢侈品市場有超過一半的增幅來自中國。

到2025年,這個比例還將持續升至65%。

沒有中國人,奢侈品怎麼活?

從DG辱華到今天的T恤、官網事件,明明需要依靠中國市場,品牌們為什麼一次次知錯犯錯?

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像在說:「無論你把我喂多肥,我也不會尊重你。」

像他們的同款「文化杉」,從設計、打版,到批量生產、質檢合格... 層層把控,還是吃了屎。

到底是「疏忽大意」還是明擺著「不尊重」,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捅完簍子之後,他們的態度也一模一樣:雙語道歉就完事。

道歉、下架、整改。

不同的品牌、相似的錯誤、同步的姿態。

雖然與去年DG處理「辱華」事件的傲慢、甩鍋態度相比,這些品牌紛紛火速道歉,道歉信都湊成了九宮格,顯得尤其「誠懇」。

但他們是真心誠意的向中國道歉,還是向人民幣道歉呢?

2

一邊看不起你

一邊變著法哄著你掏錢

如今,奢侈品牌,得中國者得天下。

雖然各大品牌沒有給到中國市場相應的尊重,但絲毫不影響他們把「中國」當做錢袋子,變著法的哄中國人掏錢。

1.傍上國內頂級流量明星

他們認為,抓住中國的頂級流量,銷量絕對不成問題。

奢侈品牌盯著「中國」這塊肥肉,看準時機找幾個高級臉的流量小花帶帶貨,微博上再買一波熱搜的彩虹屁,還愁賣不出去?

為了深入中國市場,許多奢侈品品牌代言人早就開始從國外明星換成了本土流量明星。

6月份Prada力排眾議,選擇了初出茅廬的蔡徐坤作為代言人。

畢竟蔡徐坤的身後站著2474萬粉絲,而這些人中不乏真金白銀的付出者。

范思哲選擇帶貨女王楊冪作為中國代言人。

本土流量明星對奢侈品品牌熱度的帶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根據時趣洞察雲的大數據分析,今年1-4月中,李易峰、蔡徐坤、趙又廷等流量明星話題對奢侈品品牌影響力的促進作用,明顯大於時裝周、電影節、展覽活動等活動營銷動作。

2.硬凹中國風

如今,很多品牌把中國傳統的龍文化、長城、青花瓷、紅色等元素嫁接到產品設計和廣告大牌里。

每年固定推出新年、七夕限定系列,美其名曰奢侈品牌的中國本土化,但每次的設計,網友都驚呼辣眼睛。

菲拉格慕的包。

雅詩蘭黛、阿瑪尼、迪奧推出的「西紅柿雞蛋配色」限量版。

Burberry福字圍巾,對寓意符號,直接簡單粗暴地應用,格外違和。

GUCCI的包,用了中國的龍元素。

但這些迎合中國市場的花樣,也處處透漏著對中國文化和市場的不了解。

比如,中國元素中的圖案、色彩,都是有故事、有含義的。但這些國際大牌,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生搬硬套或孤立地應用,只會讓我們對這些大牌的時尚品味表示懷疑。

3.和年輕人一起玩抖音

秉承「年輕人在哪裡,奢侈品就跟到哪裡」的主旨,奢侈品牌們各自都看上了抖音這一個社交軟體,也想在抖音上搞點新花樣。

像迪奧、LV等品牌都開始在抖音等新興媒體平台中開設賬號,並做出了不少數字化傳播嘗試。

但這些品牌在新媒體營銷、數字營銷上,也都是處於「自說自話」的狀態。

甚至有時還會「弄巧成拙」。

比如奢侈品品牌綜合排名第一的DIOR在去年下半年曾因一則微博上發布的「土味廣告」而備受網友吐槽。

這些大牌想讓中國人掏錢還這麼沒誠意,不了解,更不尊重。

還接連栽在國家主權、文化這種最基本的問題上,吃相未免太過難看。

3

中國人為什麼被當軟柿子?

但就算這些奢侈品這麼的不走心,甚至不尊重,中國人為什麼還是願意為這些奢侈品買單呢?

還不是因為中國沒有!

這些年來,國外的奢侈品牌,已經悄無聲息的鯨吞蠶食中國的高端市場,奢侈品行業完全沒有中國國產品牌的立足之地。

中國也有奢侈品的嘗試,像一直高調地走奢華路線的Vertu。

航空鋁、鈦合金、碳纖維機身;

覆蓋鱷魚皮、鴕鳥皮、蜥蜴皮等珍稀皮革;

和名車一樣,機身上每個部件都可私人定製。小羊皮是阿爾卑斯山的,鍵盤是紅寶石的。

工藝霸氣服務驚人,在數碼圈和富人圈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甚至有不少名人不惜遠赴新加坡和香港搶購。

但威圖手機,奢華的也只是產品本身,或是附加到產品上的概念,品牌卻沒有讓更多人心甘情願買單的價值。

一個品牌的價值需要時間的沉澱。

最知名的奢侈品品牌,大多誕生於1945年以前:

Hermès(1837),

LV(1854),

Chanel(1910),

Prada(1913),

Gucci(1921),

他們最開始都是普通的小店,像愛馬仕以前就是個賣馬鞍的,香奈兒的創始人早年就是開一個小的帽子店,LV創始人更是純屌絲。

他們的品牌成功背後都被賦予了創始人和品牌的成長故事,品牌已經自帶價值。他們的品牌溢價讓消費者心甘情願買單。

很多人在購買奢侈品時,買的都是品牌的價值,甚至是品牌故事,購買一種社會認同感。

中國不缺奢侈品,但是缺「奢侈品品牌」,提高品牌價值才是根本。

吃我們飯,還要砸我們鍋,這種玩法,中國不允許存在!

結語:

從DG到如今的范思哲,類似的事情不斷重演。

根源其實在於那些奢侈品基本都是國外品牌,由他們掌握著話語權,我們抗議同時很難找到替代品。

這也導致了那些國外品牌越發的肆無忌憚。

DG辱華後說:「中國人忘性大,該買的人還是會買。」

DG的代購依舊火熱

樂天辱華後說:只要我們打折,中國人還是會衝進我們店裡。

這種說法令人氣憤,也值得深思!

這些年品牌辱華事件頻發,歸根結底是外國品牌們想賺中國人錢,又拿不出精力和誠意去了解中國政治、文化生態,說到底還是缺乏尊重和敬畏。

面對這些品牌的不尊重,我們不光需要怒氣,更需要骨氣和底氣!

而我們底氣的所在,就是擁有自己的奢侈品和品牌,需求不再求諸於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錯刀 的精彩文章:

年入241億:這款國貨讓外國人瘋狂排隊,有什麼秘密武器?
點穴美白、120萬篇假筆記,被2.5億人吹上天的小紅書飄了

TAG:金錯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