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認清這三個問題,什麼事都想開了!

莊子:認清這三個問題,什麼事都想開了!

莊子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個國家,一個叫做觸氏,另一個叫做蠻氏。這兩個國家相互都很不服氣,為了爭奪領土,經常發生戰爭。

這場慘烈的爭霸之戰導致雙方的士兵死傷無數,兩國都派出了追兵追趕敵人,足足花了十五天才偃旗息鼓。」

故事講到這裡,讓人感覺這兩個為了爭霸以命相搏的國家一定很大,很富裕。

其實,這兩個國家一個在蝸牛的左邊觸角上,一個在蝸牛的右邊觸角上。

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就是如此,命運稍有點風吹草動,我們自認為面前是滅頂的災難和巨大的矛盾。

其實,那只是我們看不開,自己在和一點蝸牛犄角大的問題苦苦纏鬥而已。莊子已經在千年之前提醒過我們,認清以下三點,眼界自然開闊:

你的格局,決定了心量。人的煩惱,往往是因為心靈世界不夠富足。一個格局更大,內心世界更加廣闊充實的人,是不屑於因為一點小事就與人爭辯的。

同理,他們也不需要通過引起矛盾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和優越感。對於這種強者而言,他們的自信是源於內心的,多一點兒也不覺得多,少一點兒也不覺得少。

當年堯做皇帝的時候,舜在他的身邊輔佐他。有一天,堯詢問舜:「我一直都想毀滅宗、膾、胥敖這三個小國,每次在朝堂上都想著這個問題,越想心裡越不舒服,你說這是為什麼?」

舜回答堯:「您是泱泱大國的君王,不必為這點小事煩惱。您的格局與大道同齊,內心的力量就像是同時擁有十個太陽一樣強大,何必為這三個小小的國君苦惱呢?」

一個人的格局的大小,就是他心量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把所有煩惱都攬到自己身上而不嫌多,這正是我們內在的成就感不足而導致的。

將自己變成一隻井底之蛙,一場小雨就可以導致井水上漲,生活混亂。但若是我們將自己視作鯤鵬,將自己的心態從小小的井口擴大成浩瀚的大海,那麼任何的風霜雪雨,都無法阻止我們飛向南冥。

現在,有很父母都會因為自己孩子成績不如鄰居家的小孩、才藝不如親戚家的小孩或是脾氣性格不如同事家的小孩而大發雷霆。

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自己格局太小,沒有用全面的眼光評價孩子。要知道別人家的孩子身後,都站在一個別人家的家長。

目光局限於眼前一點面子的父母,帶給孩子的只有永遠達不到的標準,和永遠學不完的技能。對於一個將眼光放在孩子未來上的家長,自己的孩子哪裡比不上別人的小孩,還是問題嗎?

莊子所提倡的「逍遙」,正是要求我們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大的格局裡面。將目光放長遠,很多困擾我們的小小矛盾,也就不是個事了。

誰家的車更好,誰家的孩子得了什麼獎,誰家得了什麼好處,這些都這是別人人生的一個階段而已。真正有大局觀念的人,心不會被這些無意義的雜事困擾,只是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閱盡人世滄桑,看儘是非恩怨,人活一世,最重要的不過是做好自己而已!如果你的心裡有星辰大海,你還會因為別人比你多擁有一粒芝麻而難受嗎?

無用之用,令人精神富足莊子曾經講過兩個人的故事,一個叫作「嚙缺」,一個叫作「王倪」,王倪是嚙缺的老師。

有一天,嚙缺問王倪:「老師知道萬物是因為什麼而不同嗎?」王倪回答說:「道心之吾為什麼要去知道呢!」

嚙缺追問:「老師知道您為什麼不知道那個共同點嗎?」王倪又回答了一次:「道心之吾為什麼要去知道呢!」

嚙缺不死心,進一步追問:「那麼,老師對萬物是否也都是一樣的這個問題,什麼也不想知道嗎?」

王倪第三次回答:「道心之吾為什麼要去知道呢!」接著,王倪解釋道,道心大用止於知,不知才是知的最高境界。

就像是人在潮濕的地方休息就會感到腰痛甚至中風偏癱,泥鰍會這樣嗎?人在樹上睡覺就會時刻因為害怕掉下來而感到恐懼,猿猴會這樣嗎?

對於人、泥鰍、猿猴這三種動物的而言,其實是沒有最正確的休息方式的。在讀《莊子》的時候,我們會在不自覺的時候羨慕古人的生活,因為他們總是像嚙缺、王倪一樣,活在追求「無用」的知識之中。

而現代人總是急於追求現實意義,所以我們喜歡直接問:「有什麼用呢?」

可是在動車出現之前,人們都在對著第一個提出高鐵概念的人發問:「這有什麼用呢?」其實,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在靈魂上的等級差別,只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在看似無用的事情上花費心思。

一個人的內心,有用的東西比例越大,無用的東西比例越小,那麼他在精神上越貧窮。很多時候,看似沒用的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那些在幾十年前,讓學生時代的我們不知道學了之後到底有什麼用的知識,現在看來早已成了我們改變人生的助力。而那些在我們年輕的時候,單純為了開心而認識的朋友,如今也經歷了歲月的沉澱,成為了我們生命中的貴人。

不論我們的現實生活忙成什麼樣,也不要在自認為「有用」的事情上花費掉全部的時間。就算再忙,也要擠出一些時間讓自己去寫寫畫畫、去下棋、去打太極拳......

也許在三五年後,總是打太極拳的你會變成老朋友中最健康的一個,別人在往醫院跑的時候,你卻在自由地喝著茶。讓自己變成一個精神富有的人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每天做一點兒看似無用的事。

痛苦和抱怨,笑一笑就好了莊子在《齊物論》中寫了一個很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婦孺皆知的「朝三暮四」。

從前有個人用橡子餵養了很多猴子,由於經濟條件暫時不太好,他決定減少猴子的食物。於是他對猴子們說:「早上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四顆,怎麼樣?」

猴子們都很生氣,反駁道:「你這是憑什麼?早上才給三顆,晚上四顆,這也太摳門了!」於是養猴人改口道:「這樣吧,早上給你們四顆橡子,晚上三顆,這樣好不好?」

結果,猴子們聽到早上的三顆橡子變成了四顆,都很高興。絲毫沒有發現,自己還是只能得到七顆橡子。這就是我們熟知的成語「朝三暮四」的出處。

現在,我們更多是用這個成語形容喜歡變更主意的人,其實,「朝三暮四」的真正意思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種自己習慣性的價值判定裡面。」

不止是猴子,習慣了先拿多一點兒,再拿少一點兒的人,在面對自己的既得利益暫時變少的情況,也會憤怒。

雖然總量一樣,但是他們想不到那一步去。朝三暮四,是一種靈長類動物特有的思維方式。

而人是萬物的靈長,我們也總是習慣於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判斷事物,當有不同意見的人出現時,抱怨就產生了。

「抱怨」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我們自認為得非所願,願非所得的錯誤心態。當外界對於我們的期待沒有予以滿足的時候,這種「怨氣」就產生了。

而這種怨念則是一切負能量的源頭,怨氣上升攻心就會變成憤怒,怨氣下沉則會讓人鬱鬱寡歡。當我們心中充滿怨氣,忍不住又想抱怨的時候,不妨想想「朝三暮四」的典故。

縱觀莊子的一生,其實也經歷了很多人間疾苦。莊子生在先秦時期,到處兵荒馬亂,狼煙四起,這對於不想加入權力紛爭,也不想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莊子而言,無疑是痛苦的。

這個瘋狂的年代,讓莊子看慣了死亡和絕望,可是他並沒有就此消沉。莊子將諸侯紛爭的亂象變成了蝸牛角上的風趣故事,將生死的思考變成與骷髏對話的奇幻經歷,將死亡變成了鼓盆而歌的樂事。

真正的強者,早就把自己人生的所有怨氣,都變成了有趣的笑話。逍遙的人生,就是把向自己走來的抱怨和恐懼,統統變成笑話的過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子道德經 的精彩文章:

人與人之間,就是這麼漸行漸遠的!
活著,自己高興;做人,得讓人開心!

TAG:老子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