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杜甫皆才華過人,卻在仕途上毫無成就是什麼原因?

李白、杜甫皆才華過人,卻在仕途上毫無成就是什麼原因?

有些人,詩寫的好,官也能當的好,比如說王安石,賀知章。而有的人,詩寫的好,但不一定能當的好官,比如李白。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的腦袋中常常會有一個這樣的概念,這個概念便是「做官」。因為在古代他們都把做官當做一個最為崇高的職業,畢竟在那個時候,因為生產力以及經濟的原因,使得職業並不是那麼的多樣化,而且又因為政府重農抑商的政策,使得一些青壯年在出生後便有兩個所謂「正確」的選擇,一個是讀書為家族光宗耀祖,而另一個便是去種田,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人們都非常重視一個叫做「面子」的東西,而且就以做官和種田相比較,做官是相當的體面,而且社會地位又高,這就使得一大批的年輕人投身到寒窗十年的苦讀中,也使得一大批的年輕人為了爭奪那少得可憐的而奮鬥。

但是大家要知道,一個人想要在古代為官,光有能力還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定的運氣,以及人脈。畢竟在批閱這些考生試卷的時候,一些考官有自己的主觀思維,所以有時一篇看似不錯的文章,可能就是因為不對這位考官的胃口而沒落,而且還和那時的歷史大勢有著莫不可分的聯繫。

我們就先拿杜甫的來說,他可謂是一個學富五車,以及在文學上很有造詣的人了,當時的他因為家裡人在仕途上都很有作為,所以他為了能夠和這些父輩一樣,能夠成為國家的大員,以及為了能夠對國家出力而為畢生的夢想和追求。其實當時的他很不走運,因為就在他科考的時候,朝中有一位重臣,也是權奸把持著朝政,而這個人便是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當時的他害怕後輩的能力過於強大,害怕自己的這個宰相會因為這些人的選拔而變得危險。他便想要在這此的科考中一個不選,一個不用。而不幸的是,當時的杜甫也是這眾多考生中的一員。其實在當時的時候,他對於自己還是很有自信的,畢竟他從小的時候就開始飽讀詩書,而且自己的天資也算不錯,怎麼著都能夠朝廷選中,可就在這時,命運彷彿給他開了一個玩笑。

李林甫最後以「天下的人才都已經網路在朝廷」了為借口,將此次科考的人員全部作廢,不僅是才華橫溢的,還是平平庸庸的。他這樣的舉措當然會受到人們的反對,但是因為他當時深受皇帝的信任,而且此人手段極其的高超,所以便沒有過分的去攪合這場宰相的獨角戲。

也正是因為如此,使得當時的杜甫深深感受到了朝廷的黑暗和不公,便沒有再繼續進行和準備下一次的考試。

在說完了杜甫,我們再來說一說李白,其實李白在後來的官途不順,真的是不賴別人,要怪就應該怪他自己。

因為李白少年的時候百年飽讀詩書,而且學習能力極強,所以在年少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後來因為他的名氣越來越大,而且當時的皇族也很喜歡他的詩,所以皇帝便直接安排他做官了,雖然他當時也算是被皇帝賞識,但是後來因為他性格的狂妄,而且政治頭腦較差。使得他對於宮中的生活極其的不喜歡,後來便辭官回家繼續他雲遊四野的生活了。

所以李白在仕途上的不順,不是因為他沒有才華,而是太有才華了,有才華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而且當時的皇帝也不算是昏君,他也算是知人善任,覺得李白也就適合做一個撰寫文稿的文官,所以便沒有予以其重用。再加上他過慣了自由的生活所以對當官的生活很不適,這些便是他官場失意的原因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康熙王朝》中,容妃死時,康熙為何只說了句朕累了,寓意何為?
乾隆一死就賜死和珅,難道不怕和珅多年以來背後培養的勢力嗎?

TAG:心安歷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