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臣犯了死罪,掏出免死金牌自救,皇帝大笑:你看後面寫的什麼?

大臣犯了死罪,掏出免死金牌自救,皇帝大笑:你看後面寫的什麼?

在古代,有一句話叫做「伴君如伴虎」。確實,人都是有喜怒哀樂的,即便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也依然有性子急的一刻,而如果哪個大臣正巧撞上了這個「槍口」,那麼,賜死也不過只是一句話而已。而這篇文章所要講述的故事,便是出自一個皇帝賜死一個功臣的故事。

這個大臣的名字便叫做李善長。

李善長,字百室,濠州定遠人。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李善長少時便愛讀書且有智謀,之後投靠朱元璋,並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其功勞頗多,甚至比肩漢代丞相蕭何。然而,他卻是死在了自己效忠的主子手裡。

朱元璋對他的評價是: 「朕起自草莽間,提三尺劍,率眾數千,在群雄的夾縫中奮鬥,此時李善長來謁軍門,傾心協謀,一齊渡過大江,定居南京。一二年間,練兵數十萬,東征西伐,善長留守國中,轉運糧儲,供給器械,從未缺乏。又治理後方,和睦軍民,使上下相安。這是上天將此人授朕。他的功勞,朕獨知之, 其他人未必盡知。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千載之下,人人傳頌,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 」

由此可見,朱元璋對於李善長是極為看重,並且他也開國功臣之一,確實值得朱元璋的敬重,然而,在朱元璋為朱標鋪路之時,李善長犯的一個錯誤,卻讓他斷送了性命。

在洪武十八年時,便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但明太祖朱元璋卻下詔免死,並將他們安置在崇明,但對此,李善長卻沒有向朱元璋表示感謝,太祖因而懷恨在心。

據《明史·李善長傳》記載:善長外寬和,內多忮刻。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善長權,即按其罪奏黜之。貴富極,意稍驕,帝始微厭之,四年,以疾致仕。後坐惟庸黨死。

記載稱,李善長外表看起來寬厚平和,但其內里卻多剛愎自用,並且待人刻薄。例如,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微冒犯了他,他便查究他們的罪責,並且上奏朝廷,最後把他們貶職了。

而當李善長權勢地位到了頂點之時,他的心裡便慢慢變得傲慢了起來。因此,朱元璋開始對他暗暗生厭。等到了洪武四年,李善長便因為生病而退職還家。後來因被認為是胡惟庸的同夥而被朱元璋處死。

於洪武二十三年,以胡惟庸黨追問,朱元璋將李善長連同其妻女弟侄七十餘人一併處死,年七十六歲。

而在被賜死之時,李善長卻亮出了一塊金牌,那就是「丹書鐵券」。這是什麼東西呢?

據《明史·李善長傳》記載: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謂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功甚大宜進封大國。封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予鐵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時封公者,善長位第一,製造比之蕭何,褒稱甚至。

所謂「丹書鐵券」,就是指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憑證,又稱「丹書鐵契」。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免死牌」、「免死金牌」,頒授「丹書鐵券」的制度最早始於漢高祖劉邦。

這種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其文憑是用丹書寫鐵板上,便因此得名。而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還將鐵卷從中剖開,朝廷和諸侯各存一半。

程大昌在《演繁露》中寫道:鐵券壯如圓筒瓦形,鐵質金字,兩券合而為一整體,左券頒發給受券人保存,右券藏入皇家內府或宗廟內,遇到特殊情況,將兩券合在一起,以檢驗真假,防止偽造。

不過,從現存最早的鐵券來看,到了唐代後期,鐵券的分藏的制度已有所改變,圓筒瓦形也已為覆瓦狀,並且不再對分收藏。

然而,正當李善長得意的亮出免死金牌之時,朱元璋卻哈哈大笑,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面對疑惑的李善長,朱元璋讓其好好看金牌背面刻的字,竟然是「所謂免死,除造反大逆」。李善長看到時,便知道命不久矣。

明代的鐵卷是依照唐制,不過「所謂免死,除謀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然免後革爵革薪,不許仍故封,但貸其命耳」。因此,李善長就算是有金牌,也難逃一劫,最終還是死在了朱元璋手中,真的是「伴君如伴虎」啊。

參考資料:《演繁露》、《明史·李善長傳》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歷史觀說 的精彩文章:

為何明朝太子大多短命?與朱元璋脫不了干係,後悔也無濟於事
鬼谷子: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牢記這三句教誨,未來註定非富即貴

TAG:一度歷史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