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土木堡之變距離朱棣北伐僅二十餘年,明朝餘威尚在,為何會慘敗?

土木堡之變距離朱棣北伐僅二十餘年,明朝餘威尚在,為何會慘敗?

明朝由盛轉衰的關鍵,其實就在這一場土木堡之變。明正統十四年八月,距離朱棣最後一次北伐僅僅過去了20多年。這個時候的大明王朝國家強盛、兵力充足,甚至還有先帝留下的餘威震懾中外。

然而,在明英宗朱祁鎮親自率領50萬大軍親征,途經土木堡之時,卻遭到蒙古瓦刺軍的突襲,隨行的大臣,還有幾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甚至明朝皇帝英宗也被俘虜,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這一場土木堡之變,成為了大明王朝的恥辱。

大明自從開國以來,從未經歷過如此慘狀的敗仗,況且皇帝親征所帶領的軍隊,從人數到裝備,遠超過瓦刺軍,為何會輸得這麼慘呢?

第一點:帶兵打仗者完全不懂兵法。當時的大軍統帥是王振,他是朱祁鎮的老師,雖然是一個宦官,卻被皇帝稱為「王先生」,甚至將一切的軍事大權都交於他的手中。

然而,王振從來沒有接觸過軍事戰鬥,他只是一個太監而已,只知道如何服侍皇帝,當時的軍隊由這樣的人掌權,甚至還不允許當時德高望重的名將參與指揮,試問這樣的軍隊如何取勝?

第二點:完全沒有明確的作戰目標。關於這場戰役的相關記述可知,朱祁鎮作為一個成年皇帝,既然所有事都任憑一個太監做主。尤其是明朝大軍此次的作戰路線,完全讓人匪夷所思。

這條50萬大軍的行軍路線,完全就像是隨意出征,為此王振還找了不少借口。比如命令軍隊改道是為了不踏壞莊稼,前往宣府行進竟然是皇帝想要去駕幸一個宦官府邸。這樣的借口簡直可笑,他們似乎並不是來行軍打仗,還是來遊山玩水的。

第三點:軍隊的後勤供應完全沒有保障。當時朱祁鎮完全是倉促出戰,而且不聽任何人勸,直接下令調來了50萬大軍。這麼一支龐大的隊伍,在出征之前,必然有太多的補給工作要做。

然而,皇帝和他的親信對於打仗就以為是小孩子過家家,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帶著這浩浩蕩蕩的50萬大軍出征。導致後勤的供應完全跟不上,在還未到達戰場之前,這支大軍內部早已經亂成一團了。這樣的一盤散沙,即使有上萬的人,也終究是一擊就碎。

第四點:大明王朝一直在走下坡路,戰鬥力不斷下降。朱祁鎮在位期間,因為過於寵幸宦官王振,導致整個朝政腐敗,經濟凋敝,軍隊軟弱。這樣的王朝,本就已經進入了風雨飄搖之際,又如何經得起一場如此大規模的戰爭摧殘。

更何況,在明軍進入大同之前,多次戰役皆全軍覆沒,這些足以說明此時的大明軍隊,早已經喪失了20多年前的戰鬥力。即便是先祖留下來的明君戰鬥力餘威尚在,只可惜事實擺在眼前,所以這一場土木堡之變,即便有50萬大軍,也註定是要失敗的。更何況此次帶兵打仗的統治者無能,不懂軍事,又何談勝利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如果林徽因真的選擇了徐志摩,兩個人的生活會幸福嗎?
中亞第一大國哈薩克是如何「去俄化」的?為何要去俄化呢?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