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楚襄王答應給齊國500里地,但齊閔王卻不敢取,慎子的做法妙!

楚襄王答應給齊國500里地,但齊閔王卻不敢取,慎子的做法妙!

當楚襄王做太子的時候,在齊國做人質。當楚懷王去世以後,太子就向齊閔王告辭,想回楚國為父親送葬。

齊閔王答應的很乾脆,可以回去,但是必須滿足一個條件方可。

這個條件就是割讓楚國東地500里,同意了這個條件後,就同意太子回到楚國去。

太子希望能得到老師慎子的指點,齊閔王同意了,太子就去問了他師傅慎子。慎子知道了齊閔王的用意以後,二話沒說,就對太子說,可以同意齊閔王的條件。

」傅慎子曰:「獻之地,所以為身也。愛地不送死父,不義。臣故曰獻之便。」太子入,致命齊王曰:「敬獻地五百里。」齊王歸楚太子。

慎子的想法是很周全的,楚襄王在齊國做人質的時候,脫離虎口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事情,等到自身安全有所保證的時候,再從長計議再考慮也不遲。

這樣楚襄王就安全地回到了楚國,繼承了王位。

齊閔王知道楚襄王繼承了王位,就派了使車50輛,來向楚國索取東地。

對於齊閔王的要求,楚襄王是左右為難,楚襄王心底里是不願意割讓東地給齊國,只是當時情況緊迫,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而已。

但是,畢竟自己承若在先,若是失去了信用,不割讓東地給齊國,以後和別的諸侯國就沒有辦法交往了。

情急之下,楚襄王又向慎子請教,希望能得到妥善解決的方法。

慎子的意見,就是聽聽群臣的想法,再下決定也不遲。

上柱國子良的意見是:先給地,在奪回來。

子良的意見是有一定可取性的,大王口出玉言,是不能不給的,既然親口答應了萬乘的強齊,卻又不肯割地,這樣就失去了信用,將來就很難和諸侯各國談判結盟了。

正確的做法就是:先答應割東地給齊國,然後再出兵攻打齊國。割地是守信用,攻打齊國是不示弱。

子良曰:「王不可不與也!王身出玉聲,許強萬乘之齊,而不與,則不信。後不可以 約結諸侯。請與而復攻之。與之信,攻之武,臣故曰與之。」

昭常的意見是:語氣很肯定,不給,而且還要嚴防死守。

昭常的想法很實際,如果割讓東地500里,這是割讓了東國的一半啊!這樣楚國雖有萬乘之名,卻無萬乘之實了。所以我說不能給,我情願堅守東地。

昭常曰:「不可與也。萬乘者,以地大為萬乘。今去東地五百里,是去 東國之半也,有萬乘之號,而無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與。常請守之。」

景鯉的意見是:出使秦國,希望得到秦國的援助,守住東地。

景鯉的想法是周全的,不能給,不過楚國不能單獨守住東地,大王親口答應了齊國,卻又不給,這樣在天下人面前背上了不講信用的罪名,楚國既然不能單獨守住東地,我願去求救於秦國。

景鯉曰:「不可與也。雖然,楚不能獨守。王身出玉聲,許萬乘之強齊也,而不與,負不義天下。楚亦不能獨守,臣請西索救於秦。」

這三種方法都有道理,而且都可以用。當慎子說這三種方法都用的時候,楚襄王生氣了。

於是慎子便集合了三種方法的要義和有機的聯繫,給楚襄王解析了一番。楚襄王聽後,心情頓時大悅!

慎子於是說了三種方法都可以用的理由:

首先大王您先派遣上柱子良帶上兵車50輛,到齊國去進獻東地500里;

在派遣子良的第二天,任命昭常為大司馬,去守衛東地;

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鯉帶戰車50輛,往西去秦國求救。

慎子對曰:「王皆用之!」王 怫然作色曰:「何謂也?」慎子曰:「臣請效其說,而王且見其誠然也。王發上柱國子良車五十乘,而北獻地五百里於齊。發子良之明日,遣昭常為大司馬,令往守東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鯉車五十乘,西索救於秦。」

楚襄王於是依計行事。

當齊國大舉進攻楚國東地的時候,還未達到東地的邊境的時候,秦國已經派了50萬大軍進逼齊國的西境。

秦國理由很直接,也很有說服力:你們扣押了楚太子,不讓回國,這是不講仁道;又想搶奪楚國東地500里,這是不講正義。你們如果收兵則罷;不然,我們等著決戰一場。

齊王大興兵,攻東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萬臨齊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奪之東地五百里,不義。其 縮甲則可,不然,則願待戰。」

這突然的變故,讓齊閔王措手不及,在衡量利弊以後,齊閔王決定停止進攻楚國的東地,又急忙派人出使秦國。聲名不進攻楚國了。

楚國沒有用一兵一卒竟然保住了東地了。

楚襄王的老師慎子的做法是值得借鑒的,每個人有不同的立場、角度和立場,將眾人的觀點集合起來,進行有機的揀選和整合,解決問題的良策就會顯而易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霞綺江練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公孫衍本來可以成為宰相,怪秦武王做事不周,讓甘茂抓到了把柄!
邯鄲即將被白起攻破,范睢竟然幫助趙國脫困,原來是蘇代的功勞!

TAG:霞綺江練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