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明王朝:鄭泌昌解釋啥叫衣冠禽獸,錦衣衛:我大明朝可滅你十族

大明王朝:鄭泌昌解釋啥叫衣冠禽獸,錦衣衛:我大明朝可滅你十族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12篇文章)

面對海瑞的攪和,趙貞吉發了飈,直接當著譚倫的面罵海瑞就是個南蠻,根本不懂得變通。

與此同時他也跟譚倫講了自己後面的打算,以及解釋了一下為什麼要這樣做?

由此可知,趙貞吉給這次審案定了調子,能扳倒嚴黨就扳,但是不能牽扯到宮裡和胡宗憲,其次便是一定也要替嘉靖帝解憂,哪怕犧牲一下老百姓的利益。

那麼接下來,譚倫又該如何說服海瑞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112期:大明王朝:衣冠禽獸到底是怎麼來的?鄭泌昌的一席話給了答案

一、

譚倫當晚就去找了海瑞和王用汲,也不繞彎彎,開門見山就把趙貞吉講給自己的原話分析給了海瑞和王用汲。

為了表達自己跟他們是一夥的,譚倫強調自己舉薦海瑞和王用汲,是至今為止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與此同時也告訴他們,效果已經達到:

「尤其是剛峰兄,你審鄭泌昌、何茂才的供詞,得到了皇上的這道旨意,已經是有大功於社稷了,救斯民於水火,清君側於一役,這都是最後一戰。」

實際上這何嘗不是譚倫的真心話!

海瑞能迫使嘉靖帝下這麼一道旨,不管是忽悠人,還是故意給自己洗白,至少他嘴上是肯定大家的做法的。以前連表態都不表態,至少他現在出來表了一下態,肯定了內廷有貪污受賄的事實。所以,海瑞功勞還是很大的,而且也只能到這裡了,這是最後一戰。

海瑞不理解,既然皇上讓我們來審案,既然還沒審就要結案,那麼當初皇上為什麼要下旨讓我們來審案呢?

實際上王用汲是聽懂了譚倫的話,出來打圓場:

「譚大人說的是為了謀國,剛峰兄說的是如何正道而行,既然都是為了朝廷為了百姓,我們好好審案就是了。」

王用汲還是向著海瑞啊,譚倫是謀國,海瑞是正道而行,這不應該是一回事嗎?把兩件事分開講,豈不就是告訴大家,謀國就不能走正道,走正道就謀不了國?

二、

譚倫見明著說說不通,於是開始動之以情:

「你們都是我舉薦的人,我既是為國薦賢,也得為友謀身,剛峰兄,你不要讓我為難!」

前面王用汲說了譚倫是謀國,所以譚倫順著他的話講,自己舉薦他們就是為了謀國。同時,你們也要替我考慮一下,我舉薦的你們,別把朋友給連累了!

海瑞見譚倫話說到這個份上,也就沒必要再跟他爭辯了,只講自己知道該怎麼辦。

譚倫隨後便帶著兩個錦衣衛去審鄭泌昌了……

鄭泌昌很狡猾,凡事都往宮裡扯,扯得記錄員都不敢記錄了,這倒合了錦衣衛的心思:

「那就先停下來,這一段不要了,重審!」

鄭泌昌也不是傻子,他大概也猜出了大家的心思,知道死死咬住宮裡,或許還有一線生機。所以整個案件就是審來審去,鄭泌昌扯宮裡,錦衣衛就喊重審,一直這樣循環下去。

旁邊牢房傳出了何茂才的慘叫聲,不用說,肯定是海瑞在審案,這聲音反而刺激了鄭泌昌,他開始給譚倫傳授為官之道。

大體意思是講大家都是一條船上,風浪起來,誰先落水,誰後落水都倖免不了,以後你譚倫也是我這種下場!

譚倫被激怒了:

「住口,你是衣冠禽獸,我大明朝的官員都是禽獸嗎?」

前面劇情中我覺得鄭泌昌就跟弱智似的,但是到審案的時候,突然就覺得他是深諳為官之道,一些潛規則解釋的淋漓盡致。

下面我們就來好好學習一下,鄭泌昌眼中的「衣冠禽獸」!

三、

所謂的衣冠禽獸,實際是這樣來的:

「文官袍服上織的是禽,武官袍服上織的是獸,穿上這身袍服,你我哪個不是衣冠禽獸?」

譚倫之前實際上是參軍,應該是武官,不過接任了按察使,就變成了文官。大明朝的一個大學士,俸祿不過一百五十八兩,浙江巡撫一年也就一百餘兩銀子。

實際上這個收入相對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時期,已經是大幅提升了。在劇中我們可以算一筆賬,在海瑞後來到京城做官時,租的遠離六部的房子,月租要八吊錢,一吊錢是1000個銅錢,相當於一兩銀子。也就是說,海瑞租的那套房子,一年的房租就是96兩銀子。

可想而知,浙江巡撫一年才一百多兩銀子,剛剛夠租一套海瑞在京城住的房子,而且位置還不好,顯然是養活不了一大家子的。

實際上趙貞吉也罷,譚倫也罷,跟鄭泌昌何嘗不是一類人,看看趙貞吉手上戴的大金戒指,不難理解第一次審案,趙貞吉為什麼反感鄭泌昌和何茂才說自己是一類人?

鄭泌昌這句話覆蓋面太廣,譚倫還沒發飆,旁邊的錦衣衛頭目朱七先怒了,一碗茶水就潑到了鄭泌昌頭上:

「狗娘養的!」

顯然,鄭泌昌的話是刺激到朱七了,不過他還嫌不夠刺激,繼續說了一句:

「上差,你今天這樣對我,明天別人就會這樣對你!」

氣得朱七直接砸了杯子:

「你貪飽了吃肥了,這個時候卻把事情四處里還扯,竟然敢往皇上身上扯,老子告訴你,唐朝宋朝最多是誅滅九族,我大明朝,可以滅你的十族!」

四、

上一次在雨中嚴嵩也這樣說過嚴世蕃,大明朝是可以滅十族的,可見這條規定的震懾力之大!

案子審到這裡是審不下去了,譚倫和錦衣衛都不希望事情往宮裡扯,所以筆錄基本沒用,他這裡審案沒有什麼進展,海瑞那裡就不一樣了。

鄭泌昌不過是被潑了碗水,何茂才這裡,私刑都上了,錦衣衛的手段那還用說,比當初擔負一省刑罰的何茂才要狠的多,難怪剛才他在慘叫?

「說嚴嵩就說嚴嵩,說嚴世蕃就說嚴世蕃,為什麼往皇上身上扯,還扯不扯了?」

海瑞跟錦衣衛的訴求不同,自然不希望錦衣衛打斷何茂才的招供,可惜錦衣衛根本不理海瑞,氣得海瑞狠狠地敲了一下驚堂木:

「松刑,在這裡我和王大人是主審官,你們自己都不講王法,怎麼讓欽犯伏法?」

錦衣衛還不理,王用汲也不得不搬出武器——聖旨:

「聖旨叫我們審案的,兩位上差總得按旨意辦事吧?」

隨後海瑞開始深挖,既然你說你們做事都是為皇上做的,那麼把旨意拿出來?

何茂才哪裡拿得出旨意:

「織造局是為宮裡當差的,內閣也是為宮裡當差的,不是為皇上乾的是為誰幹的?」

海瑞審案三板斧嘛,大明律、聖旨、記錄在案,兩板斧已經耍完,最後一板斧要落地:

「記錄在案!」

兩個錦衣衛當然不讓這麼記錄,海瑞也惱了,讓記錄員退下,自己親自來記錄。這下這兩個錦衣衛沒轍了,在場的話不阻止海瑞,日後翻舊賬,自己逃不掉。

錦衣衛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阻攔不是,不阻攔也不是,最後只得撂下一句:

「這樣做有什麼後果你應該明白?」

海瑞才不理他呢,錦衣衛只得憤憤地離開,錦衣衛一走海瑞成功地獲得了何茂才的口供,至於這些口供是什麼,我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角風發作 的精彩文章:

海瑞夜審鄭泌昌,看看什麼叫不上秤四兩重,上了秤一千斤打不住?
雍正王朝:辛苦培養三十多年的太子,康熙帝是如何一步步毀了他?

TAG:楊角風發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