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人類對地球的侵蝕已「深入骨髓」?微塑料返回人體,毒素不斷積累

人類對地球的侵蝕已「深入骨髓」?微塑料返回人體,毒素不斷積累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近日,極地科學家對在北冰洋中採集到的冰洋感到非常震驚。它看起來像是一個用水果粒點綴過的一顆糖,或者是幅藝術作品。事實上,這是一塊充滿微塑料的北冰洋海冰,科學家從北冰洋的深處極其提取出來。

亞歷山德拉·德安吉洛表示,在之前的探測過程中,從來沒有遇到過如此嚴重的情況,大量的有毒海冰進入人類的生活區。在北極海冰里,科研人員發現了大量的垃圾,有各種塑料珠子、細絲、尼龍……這些融化的海冰變成海水後,被冰凍的微塑料進入海洋生態系統,並被魚類誤食。經過食物網層層沉積,毒素最終將積累至人體,貽害無窮。

無處不在的塑料,無處不在的污染,這對於人類的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我們的胃能承受污染如此嚴重的海底「毒素」嗎?在這樣的一個原始環境中,深處的海冰怎麼會有這麼可怕的東西出現?一項研究得出結論:大量的微塑料碎片和纖維被風傳送到北極地區,然後順著雪花落下,最終固定到北極冰里。

與此同時,每年將有數百萬噸塑料直接進入海洋,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浪和太陽將它們分解成微小的碎片,進而侵蝕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科學家預測,這些被嚴重污染的海冰會向南漂過格陵蘭島,通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西北航道最終進入加拿大。

該團隊提取的冰洋來源於北冰洋北部。研究發現,冰中的微塑料濃度遠遠高於周圍水體的平均含量。當溫度降低時,海水凍結,這些塑料就會冰封在海冰中,此時的冰塊就像是一個濾網,會過濾掉水中的微塑料顆粒。而一些浮游生物也會被困在冰中,其中一些海洋生物吞食浮游生物時,也會攝入微塑料,最後這些海洋垃圾都會富集到人類身上。

不僅如此,融化的海冰還會釋放出大量甲烷,而甲烷是一種比二氧化碳保溫能力強30倍的溫室氣體!研究人員表示,未來北極地區的升溫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比工業化前的平均溫度高出2℃。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周四也報道稱,7月北極平均海冰面積再創歷史新低,比1981 - 2010年平均水平低了近20%!

最近,研究人員在地球海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生存的魚類體內同樣發現了微塑料顆粒。事實證明,人類對自然的侵蝕已然「深入骨髓」,但造的孽終將會回饋於人類。

作者/科學熊

參考文獻:Melanie Bergmann et al. White and wonderful? Microplastics prevail in snow from the Alps to the Arctic, Science Advances (2019). DOI: 10.1126/sciadv.aax115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美國12名登月宇航員飽受折磨!基因血液變異,超半數或因輻射而死
大腦蘊藏著多少秘密?頭部與身體分離後意識依舊存在!但時間有限

TAG:環球科學大觀 |